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宫腔镜检查在侵蚀性葡萄胎诊治中的安全性研究
    单年春
    2014, 20(1):31-33.
    [摘要](720) [HTML](0) [PDF 189.00 Byte](407368)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用于侵蚀性葡萄胎诊断的安全性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的25例病例资料,按诊治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分为两组,其中行宫腔镜检查者15例,未行宫腔镜检查者10例,分析比较两组间化疗效果。 结果 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均差异无显著性。宫腔镜检查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8)mL,无术中穿孔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接受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单联或双联化疗3~8疗程,平均(5.7±1.4)疗程,两组间治愈率均为80%,分别为12和8例,差异无显著性。而血清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分别为(109.5±15.7)和(117.2±16.4) d,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侵蚀性葡萄胎诊治中,宫腔镜检查是可供选择且安全的诊断方法,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2  血管联合表面结构分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黄伟,王蕾,杨建民
    2015, 21(1):1-7.
    [摘要](3525) [HTML](0) [PDF 230.00 Byte](10584)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黏膜血管联合表面结构分型(VS分型)对诊断早期胃癌(EGC)的价值。方法 检索Embase, Pubmed, 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 4个数据库,对根据VS分型运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NBI-ME)诊断EGC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括949患者的1 090例标本进行合并分析,合并敏感度0.85[95%可信区间(CI):0.79~0.89]、特异度0.97(95%CI:0.96~0.98)、阳性似然比16.38(95%CI:4.94~54.26)及阴性似然比0.16(95%CI:0.09~0.32),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403。结论 根据VS分型,运用NBI-ME对诊断EG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  三镜联合“一步法”与ERCP/EST联合LC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治疗中的对照分析
    王财庆,庄端明,陈功
    2021, 27(1):64-69. DOI: 10.12235/E20200258
    [摘要](610) [HTML](173) [PDF 4.73 M](5893)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镜联合“一步法”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行三镜联合“一步法”治疗,对照组行ERCP/EST联合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石清除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结石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ERCP/EST联合LC相比,三镜联合“一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术后恢复快,患者经济压力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钟超,杨建宇,李启睿,王强,陈幼祥,李国华
    2017, 23(5):57-6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7.05.013
    [摘要](928) [HTML](0) [PDF 993.00 Byte](3514)
    摘要: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EGC)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其相关风险及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EGC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6年6月发表在Pubmed、CBM、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有关ESD与外科手术治疗EGC对比研究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搜索的相关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有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且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4 331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ESD与外科手术相比,复发率[(22/2 586,0.85%)vs(6/1 134,0.53%),P =0.370]及5年生存率[(852/909,93.72%)vs(707/746,94.77%),P =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外科手术在整块切除率方面稍高于ESD组[(99/99,100.00%)vs(95/103,92.23%),P =0.020],但是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3.04,95%CI:-3.64~-2.45,P =0.000]及住院时间(SMD =-2.53,95%CI:-3.73~-1.32,P =0.000)比ESD组延长,且术后并发症增多[(45/816,5.50%)vs(101/686,14.72%),P =0.000]。结论?对于EGC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虽然ESD组在整块切除率上不及外科手术组,但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可作为EGC的首选治疗方法。
    5  内镜保胆手术指南(2021版)
    2021, 27(8):1-9. DOI: 10.12235/E20210460
    [摘要](654) [HTML](999) [PDF 641.83 K](3423)
    摘要: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内镜保胆手术已成为胆囊切除术以外的另一种有价值的手术方式。该指南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对“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指南(2015版)”做出了更新,对术前准备、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操作要点、术后随访及预防再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提高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内镜保胆手术规范、健康发展。
    6  机器人辅助、3D及传统腹腔镜在保留 肾单位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吴国辉,梁朝朝,周骏,郝宗耀,张力,杨诚,施浩强,叶元平,樊松
    2015, 21(11):1121-1125.
    [摘要](3028) [HTML](0) [PDF 244.00 Byte](3366)
    摘要: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3D腹腔镜(3D)及传统腹腔镜(LPN)在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疗效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90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PN组21例、3D组30例和LPN组39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 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9.0±13.9)、(123.9±18.7)和(137.0±22.1)min,3D组与L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APN组和3D组、L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8.1±5.1)、(22.2±6.5)和(25.7±5.4)min,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费用分别为(46 858.3±3 057.2)、(21 904.8±2 404.3)和(21 019.7±1 478.9)元,RAPN组与3D组、L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D组和L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LPN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和2例肾周血肿,保守治疗后均治愈,3组手术切缘均阴性;随访1~3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肾功能正常。结论 传统腹腔镜推广简单且费用少;3D腹腔镜的三维视野和经济性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操作最灵活,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流术式。
    7  腹腔镜下个体化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5例疗效观察
    向亚利,毛平
    2015, 21(1):59-61.
    [摘要](1337) [HTML](0) [PDF 218.00 Byte](2475)
    摘要:
    目的 总结个体化腹腔镜手术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5例,根据不同临床表现、治疗愿望及镜下所见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生殖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及疗效等情况。结果 随访12个月,失访2人,成功随访率为97.3%(73/75),完全缓解29例,缓解34例,无效10例;复发21例,受孕15例。治疗6个月后,患者FSH、LH、E2与PRL均下降,但只有FSH、LH与E2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0.05。反向添加42例,对盗汗、潮热及睡眠不良患者,反向添加效果较好;而对阴道干涩、突破出血及关节疼痛效果不明显。结论 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8  液基细胞病理检测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非小 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陈凯,徐辉,李志强,张和平,蔡宇星,李蔚,张红娟,杨蓉
    2015, 21(1):8-12.
    [摘要](1889) [HTML](0) [PDF 284.00 Byte](2056)
    摘要: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病理检测(LCT)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96例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学确诊的并最终行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术前均行TBNA纵隔淋巴结分期,穿刺物分别行常规涂片(CS)法与LCT法处理,所有患者行肺癌根治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分析LCT法检测结合TBNA在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96例患者经TBNA检查7个部位共258组淋巴结,TBNA穿刺成功519针(96.29%,519/539)。LCT法阳性的219组(84.88%,219/258)高于CS法阳性的141组(54.65%,141/258),P <0.01。LCT法与CS法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5%、100%、96.51%、100%及76.92%,和61.84%、100%、66.28%、100%及25.64%,CS法、LCT法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7和0.867,LCT法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阴性预测性及准确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CS法,P <0.01。结论 LCT法结合TBNA能有效提高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9  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探讨
    陈洁,朱海杭,徐永居,顾湘,朱萍
    2014, 20(3):333-336.
    [摘要](466) [HTML](0) [PDF 188.00 Byte](1753)
    摘要:
    10  电子输尿管软镜与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分析
    万正华,陈斌,王雪刚,白培德,郑嘉欣
    2017, 23(9):36-41.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7.09.007
    [摘要](777) [HTML](0) [PDF 440.00 Byte](1749)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电子输尿管软镜与组 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肾下盏结石93 例患者,其中48 例采 用电子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电子输尿管软镜组、DFU 组),45 例采用组合式输尿管镜下碎石治疗(组合式 输尿管软镜组、MFU 组),比较两组的碎石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平均碎石时间和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寻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 >0.05)。结论 DFU 和MFU 处理肾下盏结石均安全,有效。使用DFU 比使用MFU 治疗肾下盏结石 手术时间更短,结石清除率更高,效果更好。两者住院费用差异不大,但使用MFU 可适当减少科室成本。
    11  食管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追加手术及放疗的握判
    沈婷,庄耘,孙静,徐馥,杨莉君,陈建平
    2016, 22(11):100-10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11.023
    [摘要](867) [HTML](0) [PDF 1.89 K](1694)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追加手术及放疗的评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5年10月,该院消化科112例行ESD治疗的食管早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随访期内共有7例患者进一步治疗,其中追加食管癌根治手术3例;贲门癌根治术1例,术后淋巴结阳性再次追加化疗;追加ESD术1例;放疗2例。7例患者肿瘤浸润至上皮内层(m1)和黏膜下层上1/3(sm1)各3例,浸润至黏膜肌层(m3)者1例。1例患者病理提示脉管内转移,随访13个月胃镜检查局部无复发,但CT提示腹腔淋巴结转移,随访16个月后死亡。另有1例浸润深度达m1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垂直及水平切缘均为阴性,随访7个月局部无复发,但CT提示肝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术前准确判断癌灶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决定患者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术后评估病灶是否达到了治愈性切除,随访有无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远处转移则决定是否需要追加手术及放疗。
    12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 良恶性病变120例的临床分析
    朱军梅
    2014, 20(8):870-872.
    [摘要](580) [HTML](0) [PDF 201.00 Byte](1527)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恶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1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子宫良恶性病变患者120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式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定位准确、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160 min,平均(120±10)min。患者术后宫腔镜随访12个月,未见病灶复发,术前症状消失。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恶性病变部位定位准确,同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3  倒C形打结技术在应用标准腹腔镜器械 的单孔腹腔镜培训中的应用
    孟军,张弋,孙国锋,金石华,那彦群
    2015, 21(1):30-33.
    [摘要](1534) [HTML](0) [PDF 265.00 Byte](1521)
    摘要:
    目的 倒C形打结法是我中心首创的腔内打结技术,该文探讨腔内倒C形打结技术在应用标准腹腔镜器械的单孔腹腔镜培训中的有效性及相对其他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参加应用标准器械进行单孔腹腔镜打结培训的泌尿外科医师共40人,均为接受过标准腹腔镜打结技术培训并基本掌握标准打结技术(“正C线上+反C线上”)[1-2],培训前进行问卷调查及GRS评分,然后讲解并指导3种单孔打结方法:抓针法、旋转针持法及倒C形打结法。培训完成后再次评估GRS,并比较3种打结方法在打结时间及GR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受培训者均能掌握腔内打结方法,培训后GRS评分有显著提高。3种打结方法中倒C形打结法打结平均时间最短,学习曲线最短。结论 倒C形打结法是我中心首创的腔内打结技术,本技术具有无需绕线、器械可平行操作、简便易学等特点,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较快掌握。有效的缩短了单孔腹腔镜下打结的学习曲线,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值得推广的腔内打结技术,是应用标准腹腔镜器械开展单孔腹腔镜(LESS)手术的钥匙。
    14  改良缝合法联合关节镜治疗半月板 周围型囊肿的疗效分析
    吴咏德,许维亚,梁杰,李宁,李玉鹏,伍伟飞,姚紫洲
    2015, 21(11):1157-1160.
    [摘要](1372) [HTML](0) [PDF 254.00 Byte](1510)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外改良缝合法联合关节镜治疗半月板周围型囊肿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对18例半月板周围型囊肿患者治疗采用关节内镜下部分切除或缝合破裂半月板,关节开放外手术切除囊壁,并采用改良缝合法修复。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最大屈伸活动度(ROM)比较及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期间囊肿均无复发,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前膝关节ROM(113.7±17.6)°,术后增加至(139.1±9.6)°,术前Lysholm评分为(68.3±23.2)分,术后提高至(97.3±22.1)分。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开放手术联合关节镜治疗半月板周围型囊肿操作简便、症状缓解明显及无复发,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15  经胃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61例临床分析
    任育宏,张志强,高鸿亮,夏宇,姚萍
    2016, 22(3):18-2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3.004
    [摘要](1295) [HTML](0) [PDF 254.00 Byte](1504)
    摘要:

    目的   分析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价经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通过胃镜及超声内镜筛选出2012年9月-2014年6月共61例患有胃黏膜下肿瘤的患者;均采用经胃镜治疗方案予以切除;切除肿瘤术后均送病理学检查,可疑胃间质瘤进一步行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   61例患者中,有39例为女性患者,占总病例63.93%,肿瘤位于胃底占52.46%(32/61),胃体21.31%(13/61),胃窦11.48%(7/61),贲门14.75%(9/61);10例行内镜黏膜剥离术(ESD),21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27例行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EFR),3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STER)。61例患者中,1例因瘤体过大且突破浆膜层,另1例位于胃底黏液湖操作困难故中转腹腔镜治疗,术后1例发生穿孔,经腹腔镜成功修补,1例发生出血,内镜下成功止血;病理学检查最后确诊胃间质瘤34例,危险度均为极低危(肿瘤每50个高倍镜视野下核分裂像≤5),平滑肌瘤11例、脂肪瘤5例、异位胰腺3例、钙化性纤维假瘤5例、炎性纤维性息肉2例和血管瘤样增生1例;胃间质瘤位于胃底73.53%(25/34),胃体11.76%(4/34),胃窦5.88%(2/34),贲门8.82%(3/34)。结论   胃黏膜下肿瘤以女性多发,且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胃黏膜下肿瘤好发于胃底,且以胃间质瘤多见;绝大部胃间质瘤风险分级为极低危;经胃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16  国际抗癌联盟第7版分期标准下超声内镜检查 用于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的探讨
    束宽山,苏昭然,汪全红,王贵和
    2014, 20(3):230-233.
    [摘要](552) [HTML](0) [PDF 202.00 Byte](1503)
    摘要:
    目的 研究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7版分期标准下超声内镜(EUS)检查用于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行胃癌根治性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EUS检查对肿瘤侵犯深度(T)、淋巴结转移(N)的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EUS对肿瘤T分期评估准确率为86.4%。在T1期78.6%(11/14),T2~3期83.3%(10/12),T4期89.6%(43/48)。②EUS对肿瘤N分期评估准确率为70.3%。在N0期77.4%(24/29),N1期60%(9/15),N2期56.2%(9/16),N3期(10/14)。结论 EUS检查在UICC第7版分期标准下借鉴该研究拟定的判定标准,对胃癌术前的TNM分期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如何在新版标准下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尚需探讨。
    17  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远期临床观察
    侯晓慧,王明,张天宇,等
    2014, 20(6):561-565.
    [摘要](734) [HTML](0) [PDF 223.00 Byte](1477)
    摘要:

    目的 评估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治疗存在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接受该治疗的49例合并息肉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有症状的患者进行5~8年随访观察。结果 40例非绝经期患者39例治疗有效,1例复发;9例绝经期患者均无复发。总有效率97.9%,复发率2.1%。术后均无子宫内膜癌发生。结论 对无生育要求且存在息肉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的女性,息肉切除同时行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复发率低,远期疗效稳定,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预防息肉复发及恶变提供了很好的术式选择。

    1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 早期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白顺滟,肖思洁,吴俊超,张涛,郑知强,魏娜
    2014, 20(8):873-877.
    [摘要](1044) [HTML](0) [PDF 222.00 Byte](1475)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该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3.5%(29/31),治愈性切除率为77.4%(24/31),均高于EMR组的50.0%(18/36)及41.6%(15/36),差异有显著性(P <0.05)。ESD组局部复发率为3.2%(1/31),低于EMR组[19.4%(7/36)],差异有显著性(P <0.05)。平均手术时间ESD组为(59.3±16.8)min,长于EMR组[(31.7±17.8)min](P <0.05)。术中穿孔率ESD组高于EMR组,发生率分别为3.2%(1/31)和0.0%(0/36),但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发生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发生率分别为9.6%(3/31)及11.1%(4/36)。 结论 与EMR相比,ESD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方法。
    19  3D腹腔镜在肾脏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汪帮琦,赵永斌,张长征,张利朝,胡卫列
    2015, 21(11):1126-1129.
    [摘要](1742) [HTML](0) [PDF 197.00 Byte](1436)
    摘要: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肾脏肿瘤保留肾单位(NSS)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因肾脏肿瘤T1N0M0在该院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4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实施3D腹腔镜手术患者16例,2D腹腔镜手术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方式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蒂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临床差异。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3D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6.43±2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71±6.73)ml、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5.43±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00±1.00)d;2D腹腔镜手术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20.67±30.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2.91±20.61)ml、平均肾蒂阻断时间(23.83±4.6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42±1.24)d。3D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P <0.01)。两组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腹腔镜在保留肾单位手术应用较传统2D有明显优势,它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  腹腔镜Lich-Gregoir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小儿 膀胱输尿管反流(附15例报告)
    韦华玉,周辉霞,申 州,马立飞,梁建波
    2014, 20(6):607-611.
    [摘要](794) [HTML](0) [PDF 246.00 Byte](1429)
    摘要:
    目的 评价腹腔镜Lich-Gregoir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年龄6个月~9岁,反流III°~IV°,其中双侧4例。穿刺腹腔内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于脐下置入5 mm目镜鞘管(Trocar)并固定,两侧放置5 mm操作鞘管。切开膀胱浆肌层约3 cm,包埋输尿管形成膀胱逼尿肌隧道,术后留置导尿3~5 d。结果 15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所有病例手术时间45~160 min。术后2例出现血尿,2日后消失。术后随访6~24个月,1例双侧输尿管包埋术后患儿出现右侧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梗阻,术后6个月再次行腹腔镜输尿管再植术(乳头吻合)后梗阻缓解。1例仍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I°,因无泌尿系感染、定期随访。结论 腹腔镜Lich-Gregoir输尿管移植手术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后恢复快,具有微创优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