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10):53-61.DOI: 10.12235/E20240131
摘要:目的 比较内镜下探条或球囊扩张术(EBD)、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和ERI联合食管支架置入术(ESP)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评估ERI联合ESP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48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BD组(n = 24)、ERI组(n = 17)和ERI+ESP组(n = 7)。比较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再狭窄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I+ESP组既往内镜治疗次数多于EBD组和E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BD组技术成功23例,临床缓解23例,ERI组技术成功16例,临床缓解15例,ERI+ESP组技术成功7例,临床缓解7例,3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3个月时,EBD组、ERI组和ERI+ESP组分别有15、9和1例出现食管再狭窄,3组患者食管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6个月时,EBD组、ERI组和ERI+ESP组分别有20、13和1例出现食管再狭窄,ERI+ESP组再狭窄率低于EBD组和E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EBD组和ERI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BD组术后首次再狭窄时间为74.00(48.75,159.00)d,ERI组为84.00(54.50,195.00)d,ERI+ESP组为250.00(206.00,289.00)d,ERI+ESP组再狭窄时间长于EBD组和E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EBD组和ERI组再狭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BD组、ERI组和ERI+ESP组分别有5、5和3例出现并发症,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I联合ESP治疗食管良性狭窄,在技术成功率和短期临床缓解率方面,与EBD和ERI相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长期再狭窄率明显低于EBD和ERI,再狭窄时间明显长于EBD和ERI。
2023, 29(8):72-77.DOI: 10.12235/E20220372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ERITA)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54例食管癌术后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ERITA组(n = 19)和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EBDTA)组(n = 35),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并评估经治疗后狭窄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ITA或EBDTA治疗。ERITA组中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占比更高,ERIT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EBDTA组[(45.5±12.7)和(20.4±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2)。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27)。术后6个月随访,ERITA组术后狭窄复发中位时间明显长于EBDTA组(159.0和80.5 d,P = 0.037),且ERITA组在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方面疗效明显优于EBDTA组。结论 ERITA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预防狭窄复发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未来可能成为一种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的新的手段。
2017, 23(8):51-54.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7.08.011
摘要:目的 探究食管良性狭窄儿童内镜下扩张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6 年6 月该院及作者本人在马里医院援外期间收治的共98 例食管良性狭窄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狭窄病因将其分为A 组、B 组和C 组,A 组11 例患儿为反流性食管狭窄,B 组43 例患儿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狭窄,C 组44 例患儿为化学性烧伤行食管狭窄。比较3 组患儿扩张治疗前狭窄段情况、扩张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扩张治疗前3 组患儿狭窄段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儿的平均长度大于A 组和B 组,且B组大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患儿的扩张次数≥ 6 次的比例均高于<6 次,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儿的平均扩张次数高于A 组和B 组,且B 组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 组和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 内镜下扩张对食管良性狭窄儿童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化学性烧伤性食管狭窄患儿需要扩张较多次,且并发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