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

      2025, 31(2):9-15.DOI: 10.12235/E20240374

      关键词:椎间孔镜手术银质针温热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椎功能局部压痛
      摘要 (51)HTML (13)PDF 3.87 M (3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常规腰背肌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局部压痛、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LDH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局部压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4, 30(4):1-6.DOI: 10.12235/E20230564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疗效Logistic分析影响因素
      摘要 (306)HTML (68)PDF 615.29 K (447)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2年8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310例LDH患者,均接受PTED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疗效优良的患者259例,纳入优良组,疗效可和差的患者51例,纳入非优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DH患者PTED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310例LDH患者,均接受PTED治疗,随访1年,疗效优良259例,优良率为83.55%。与优良组比较,非优良组年龄 > 50岁、腰腿痛、病程 > 1年、侧隐窝狭窄、纤维环破裂、Modic改变、工作模式(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Ⅲ级至Ⅳ级比例更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50岁(OR^ = 1.022,95%CI:1.006~1.038)、腰腿痛(OR^ = 1.059,95%CI:1.036 ~ 1.081)、侧隐窝狭窄(OR^ = 1.069,95%CI:1.020~1.120)、工作模式为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OR^ = 1.064,95%CI:1.025 ~ 1.104),是导致LDH患者PTED治疗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LDH患者经PTED治疗后随访1年,疗效优良率为83.55%,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 > 50岁、腰腿痛、侧隐窝狭窄和工作模式为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 30(3):47-51.DOI: 10.12235/E20230313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复发
      摘要 (193)HTML (37)PDF 602.23 K (205)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记录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2年,共有2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10%(22/15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年龄 > 60岁、纤维环破口 > 5 mm、髓核摘除不彻底和术后椎间活动度 > 10°,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年龄 > 60岁、纤维环破口 > 5 mm、髓核摘除不彻底和术后椎间活动度 > 10°,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防范。

    •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24, 30(1):67-72.DOI: 10.12235/E20230146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微创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减压术临床疗效
      摘要 (281)HTML (23)PDF 7.93 M (248)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该院骨科就诊并行UBE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肢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结果 术前患者腰背部VAS为(5.72±2.18)分,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下降至(2.74±1.52)、(1.92±1.26)、(1.73±1.36)和(0.87±0.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腿部VAS术前为(4.63±2.17)分,术后1 d下降至(4.22±1.9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VAS为(3.73±1.42)分,术后6个月为(2.13±1.16)分,术后12个月为(0.76±0.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ODI为(60.23±8.13)%,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下降至(41.91±6.53)%、(12.82±4.24)%、(8.19±3.84)%和(6.75±2.1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JOA评分为(9.08±1.34)分,术后1 d为(10.89±0.88)分,术后3个月为(13.34±1.25)分,术后6个月为(15.75±1.24)分,术后12个月为(18.12±1.86)分,与术前比较,腰椎功能明显改善(P < 0.05)。结论 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磁共振成像参数和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2024, 30(9):78-84.DOI: 10.12235/E20230589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磁共振成像(MRI)临床特征疗效影响因素
      摘要 (61)HTML (32)PDF 1.39 M (65)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和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岭市中医院和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302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TED治疗,具备1年随访资料。其中,疗效为优良的272例纳入预后良好组,疗效可的30例纳入预后不良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MRI参数和临床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LDH患者PTED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1年,302例LDH患者,优205例,良67例,30例疗效为可,0例疗效为差,预后不良率为9.9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吸烟和椎间盘退变Ⅳ级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腰大肌横截面面积(CSA)差值绝对值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更大,椎间孔面积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纤维环破裂、病变段、Lee分区、Modic改变、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入路和关节镜型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 = 4.179,95%CI:1.035~16.865)、椎间盘退变Ⅳ级(OR^ = 6.863,95%CI:2.049~22.983)、腰大肌CSA差值绝对值 > 1.63 cm2(OR^ = 19.084,95%CI:3.566~102.130)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 > 1.02 cm2(OR^ = 482.525,95%CI:19.538~12 137.347)为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椎间孔面积 > 118.31 mm2(OR^ = 0.750,95%CI:0.721~0.862)为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吸烟、椎间盘退变Ⅳ级、腰大肌CSA差值 > 1.63 cm2和多裂肌CSA差值绝对值 > 1.02 cm2是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椎间孔面积 > 118.31 mm2是LDH患者PTED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临床可筛选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

    •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2024, 30(1):79-84.DOI: 10.12235/E20230053

      关键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Sublamina入路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狭窄
      摘要 (283)HTML (40)PDF 7.26 M (321)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 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经皮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2023, 29(10):1-11.DOI: 10.12235/E20220676

      关键词: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椎间融合手术入路临床疗效
      摘要 (337)HTML (52)PDF 21.19 M (43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UBE治疗ULDH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和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非融合单间隙手术时间(47.50±11.84)min,双间隙手术时间(75.00±20.66)min,融合手术时间(77.50±21.02)min;非融合单间隙术后引流量(25.00±13.94)mL,双间隙术后引流量(38.00±11.83)mL,融合术后引流量(71.25±31.72)mL。术后住院时间(8.28±4.22)d,术后随访时间(15.82±4.54)个月。手术前后ODI和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6.43%。术后2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和疼痛不适,无活动障碍,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 UBE治疗ULDH的临床疗效较好,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腰椎板间入路或椎旁入路,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达到微创的目的,且无需准备特殊的器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侧双通道内镜椎旁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23, 29(12):1-7.DOI: 10.12235/E20230050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椎旁入路
      摘要 (410)HTML (40)PDF 3.89 M (374)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因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6~62岁,平均(53.67±17.45)岁。病史3 d~10年。椎间孔内型(I型)9例,椎间孔外型(Ⅱ型)13例,混合型(Ⅲ型)3例。L4/5间隙8例,L5/S1间隙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CT和MRI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手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下肢、腰部疼痛和机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Macnab标准对近期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UBE技术治疗ELLDH,手术时间(79.79±23.97)min,术中出血量为40~80 mL,平均(55.80±10.74)mL。随访时间(7.02±4.26)个月。术前,下肢VAS为(7.04±0.92)分,腰部VAS为(3.49±1.52)分,ODI为(35.03±2.97)%,术后第3天,下肢VAS为(2.17±0.61)分,腰部VAS为(1.48±0.43)分,ODI为(18.77±3.15)%,术后3个月,下肢VAS为(1.38±0.65)分,腰部VAS为(1.03±0.48)分,ODI为(6.05±1.80)%,术后第3天和3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优良率为96.0%(优20例,良4例,可1例),随访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UBE技术治疗ELLDH,疗效好,创伤小,术中视野开阔、清晰,患者体验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23, 29(12):8-14.DOI: 10.12235/E20220738

      关键词:Delta内镜腰椎间盘突出症巨大型微创
      摘要 (318)HTML (67)PDF 1.77 M (44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GI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该院36例GI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ELTA组18例,开放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责任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Delt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椎旁肌损伤程度轻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术前明显降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ELTA组术后各时段腰痛VAS明显低于开放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GILDH,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和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在跨越Delta内镜学习曲线和优化手术流程后,该技术可以成为常规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案。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 29(4):13-18.DOI: 10.12235/E20220358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功能疼痛
      摘要 (568)HTML (78)PDF 985.86 K (456)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试验组和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0.05);术后1周,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术后1和3个月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中发生1例硬膜囊撕裂,采用可吸收线修补。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失血量,减轻短期疼痛,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页1234
    共4页34条记录 跳转到GO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