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5):1-8.DOI: 10.12235/E20220235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胸膜冷冻活检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内科胸腔镜对胸膜病变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先通过内科胸腔镜白光观察胸膜表面情况,再切换至NBI模式对胸膜表面进行观察,分析不同病变在内科胸腔镜白光及NBI下的形态表现,并在白光及NBI下分别对胸膜表面怀疑病变的部位进行常规钳夹活检及冷冻活检,对比两组患者活检标本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取材直径的情况,同时分析不同活检方式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NBI联合冷冻活检组的胸膜疾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白光联合冷冻活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47、P = 0.024和P = 0.015);NBI联合钳夹活检组的胸膜疾病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高于白光联合钳夹活检组,两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3),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79)。NBI联合钳夹活检组特异度明显低于白光联合钳夹活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1)。通过NBI对胸膜表面血管情况进行分析,病变血管 ≥ 2根的冷冻活检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56%、83.33%和95.74%,高于病变血管 < 2根的冷冻活检;对冷冻活检及钳夹活检组织直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直径分别为(27.16±4.33)和(1.87±0.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4,P = 0.000);使用冷冻活检,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内科胸腔镜NBI联合胸膜冷冻活检,能够提高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 24(2):52-56.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1
摘要:摘要:目的 评估电子支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并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在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怀疑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89例,应用Olympus BF-1T 260电子支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常规方法进入胸膜腔后,先进行白光支气管镜(WLB)观察,再使用NBI模式观察,分别在两种模式下于病变胸膜各取5块组织送检。比较WLB、NBI两种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及活检后出血情况。结果 89例怀疑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WLB镜下阳性85例,阴性4例,活检后出血6例占6.70%。与病理结果对比,WLB敏感性97.50%,特异性22.22%。NBI镜下阳性68例,阴性21例,活检无活动性出血发生。与病理结果对比,NBI的敏感性86.67%,特异性78.57%。WLB与NBI相比,前者敏感性优于后者,后者特异性优于前者。两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对癌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联合窄谱成像技术能提高活检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2017, 23(4):81-84.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7.04.015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常规胸膜活检联合冷冻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活检及联合冷冻活检对胸腔积液的病理确诊率。结果?进行胸腔镜检查的120例患者中,常规活检中103例得到确诊(85.8%),有16例在发现病变时用常规钳夹未取得满意组织标本,联合冻切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标本,16例冷冻活检均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100.0%,常规活检联合冷冻活检总阳性率为95.0%,与常规活检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科胸腔镜常规胸膜活检联合冷冻活检可以达到更高的病理确诊率,且并发症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6, 22(5):1-5.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5.001
胸腔镜;胸腔积液;胸膜粘连;结核
摘要:目的 通过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探讨影响胸膜粘连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99例局麻下内科胸腔镜确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内科胸腔镜下将患者胸膜粘连严重程度分为6级。以胸膜粘连程度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相关因素及一般情况作为自变量,包括患者胸水pH值、总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葡萄糖(Glu)、单核细胞百分比,及患者年龄、患病时间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胸膜粘连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99例患者中胸膜粘连程度分级分别为0级12例(12.12%),1级33例(33.34%),2级21例(21.21%),3级21例(21.21%),4级12例(12.12%),5级0例(0.00%)。患者胸膜粘连程度与胸水pH值和患者患病时间两个因素有相关性(P <0.05)。结论 对内科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程度可以进行分级判断,胸水中pH值对胸膜粘连程度是保护因素,而患者患病时间是胸膜粘连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故胸水pH值和患者患病时间有助于胸膜粘连程度的预测。
2016, 22(6):20-23.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6.006
摘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作为胸壁套管在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呼吸内科就诊的86例应用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9例(68.6%),女27例(31.4%),年龄15~83岁,平均(49.00±20.00)岁。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作为胸壁套管,另外一组采用常规内科胸腔镜胸壁套管,比较两者的标本阳性率、手术操作时间、套管价格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气管切开导管组43例中确诊40例(93.0%),包括肺癌胸膜腔转移8例,结核性胸膜炎31例,脓胸1例,3例诊断不明(7.0%);常规胸壁套管组43例中确诊33例(76.7%),包括肺癌胸膜腔转移4例,结核性胸膜炎29例,10例诊断不明(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管切开导管组手术操作时间为(23.86±2.45)min,常规胸壁套管组手术操作时间(29.88±3.67)min,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作为胸壁套管,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诊断阳性率,降低费用,运用于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中具有可行性,值得广泛应用。
2016, 22(8):34-37.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8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电子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血清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及胸水腺苷脱氨酶(AD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1月该科接受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的2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血清CEA、TK1及胸水ADA检查结果。结果 在25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中,有22例得以明确诊断,确诊率高达88.00%。包括恶性胸腔积液9例(36.00%),结核性胸腔积液11例(44.00%),炎性胸腔积液2例(8.00%),未能明确诊断胸腔积液3例(12.00%);恶性组TK1血、CEA胸水/CEA血阳性率明显高于结核组和炎性组,结核组ADA胸水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组和炎性组。结论 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确诊率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有效手段,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与血清CEA、TK1及胸水ADA等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确诊率。
2016, 22(1):45-48.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1.011
内科胸腔镜;胸腔积液;诊断
摘要:目的 研究内科胸腔镜在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方面的价值,了解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疾病谱,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筛选通过胸水检查及其他临床情况综合判断病因不明的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 共348例患者,以最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内科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95.3%。不同年龄组间,胸腔积液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检查术后发热(52例,15.0%)及大面积皮下气肿(49例,14.1%)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少见(3例,0.9%)。结论 内科胸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2014, 20(2):142-145.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胸膜固定术联合顺铂和鸦胆子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6例MPE患者平均随机分为A、B、C3组,A组接受顺铂胸膜腔内灌注治疗;B组接受胸腔镜胸膜固定术联合顺铂胸膜腔内灌注治疗;C组接受胸腔镜胸膜固定术联合顺铂及鸦胆子油胸膜腔内灌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以上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KP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A、B、C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72%、90.90%以及95.45%,B组及C组显著高于A组(P <0.05);所有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治疗后B组及C组显著高于A组(P <0.05),同时C组显著高于B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显著低于A组及B组(P <0.05)。 结论 胸腔镜胸膜固定术联合顺铂和鸦胆子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