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32-39.DOI: 10.12235/E20240277
摘要:目的 探讨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BLI+ME)诊断食管胃连接部(EGJ)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2月该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6 803例患者的内镜和病理资料,根据检查时所用胃镜型号的不同,将其分为BLI+ME组(2 931例)和白光内镜组(WLI组,3 872例)。比较两组患者EGJ活检率、活检阳性率、总体病变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率等差异。结果 BLI + ME组EGJ的活检率为27.60%,活检阳性率为68.73%,总体病变检出率为20.74%,非癌性病变检出率为20.30%,早癌检出率为0.14%,齿状线上非癌性病变检出率为5.53%,齿状线下非癌性病变检出率为14.77%,齿状线下癌性病变检出率为0.27%,明显高于WLI组EGJ的活检率17.74%、活检阳性率60.26%、总体病变检出率11.90%、非癌性病变检出率11.67%、早癌检出率0.00%、齿状线上非癌性病变检出率3.49%、齿状线下非癌性病变检出率8.19%和齿状线下癌性病变检出率0.05%,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LI联合ME能够提高EGJ的活检率、活检阳性率、总体病变检出率、非癌性病变检出率、早癌检出率、齿状线上、下非癌性病变检出率和齿状线下癌性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EGJ病变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4, 30(11):31-38.DOI: 10.12235/E20240221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不同支架用于恶性胆道梗阻(MBO)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4年3月该院接受ERCP下支架放置治疗的MBO患者109例,分为可回收支架组(33例)、金属支架组(42例)和普通支架组(34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远期胆管炎和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时间、支架取出一次钳取成功率和生存时间,监测随访情况。结果 支架放置前,3组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支架放置后1周,可回收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差值明显大于普通支架组,普通支架组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回收支架组术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最低,其次为普通支架组,金属支架组胆管炎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回收支架组相比于普通支架组,支架取出一次性钳取成功率更高。金属支架组中位通畅时间为194.0 d,可回收支架组为126.0 d,普通支架组为92.0 d,3组患者支架中位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可回收支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90.0 d,金属支架组为476.0 d,普通支架组为453.0 d,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3)。结论 使用可回收塑料胆道支架,术后胆红素下降更快,相比于普通塑料胆道支架,可回收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更低,支架一次性钳取成功率更高,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方面更有优势,是MBO患者ERCP支架置入术的一种有效选择方式。
2024, 30(1):33-39.DOI: 10.12235/E20230172
摘要:目的 分析胃窦部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Hp)检测情况,为寻找Hp最佳活检部位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行电子胃镜检查,于胃窦部位取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超基准值(DOB)分为: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DOB ≥ 4)和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组(DOB < 4),收集患者的胃镜报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胃窦部不同活检部位,分为:常规活检部位组、隆起糜烂部位组和平坦糜烂部位组,比较不同活检部位Hp的检出率。将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按DOB值的情况,分为:A组(4 < DOB ≤ 16)、B组(16 < DOB ≤ 35)和C组(DOB > 35),并分类统计每组患者胃窦部活检及病理情况。结合患者内镜报告和病理资料,分为: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分类统计胃窦部活检及病理情况。结果 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96.4%)高于常规活检部位组(92.7%)和平坦糜烂部位组(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6);DOB值方面,A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最高,常规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最低,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B组和C组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622;P = 0.721);非萎缩性胃炎组中,隆起糜烂部位组Hp检出率(96.5%)高于常规活检部位组(91.2%)和平坦糜烂部位组(92.0%),3个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3);萎缩性胃炎组中,3个活检部位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14)。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组中,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55)。结论 对于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但DOB值较低的患者,隆起糜烂部位Hp的阳性率更高。对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与常规活检部位相比,隆起糜烂部位Hp的检出率更高;但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胃窦部不同部位的Hp检出率差异不大。对于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患者而言,3个活检部位Hp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对于类似的患者,可以精准活检,以提高Hp的检出率。
2024, 30(10):44-52.DOI: 10.12235/E20240245
摘要:目的 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因素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影响。以术后短期是否再发胆道支架梗阻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9例术后短期再发胆道梗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道恶性狭窄的类型、术前发生胆管炎、术前未引流、术中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支架放置的位置、术后24 h内发热、术后2周总胆红素(TBiL)下降 < 50%、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下降 < 50%、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下降 < 50%是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潜在危险因素(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引流(OR^ = 5.738,P = 0.013)、术前发生胆管炎(OR^ = 5.347,P = 0.025)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OR^ = 6.739,P = 0.014;OR^ = 9.719,P = 0.005)是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未引流、术前发生胆管炎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是导致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并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预防此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有重要意义。
2023, 29(2):8-12.DOI: 10.12235/E20220087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远端后,保持导丝位置相对固定,退出内镜,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代替经鼻胃镜下置入导丝技术;对照组使用标准型胃镜下钳夹推送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鼻咽部不适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误吸及导丝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斑马导丝转换技术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与传统内镜钳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有效,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提供新思路。
2023, 29(8):60-65.DOI: 10.12235/E20220386
摘要:目的 探讨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塑料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时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5月于该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81例。其中,25例置入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塑料支架(一体支架组),23例置入普通塑料支架(普通支架组),33例置入金属覆膜支架(金属支架组)。比较3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支架通畅时间、反流发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单次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3组患者置入支架前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一体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较普通支架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指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且一体支架组DBIL指标下降程度较金属支架组明显(P < 0.05)。金属支架组支架通畅时间最长,为(184.70±16.40)d,一体支架组次之,为(118.64±16.00)d,普通支架组通畅时间最短,为(96.43±15.85)d,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一体支架组反流发生率最低,金属支架组其次,普通支架组反流发生率最高,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胰腺炎发生率和单次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金属支架组住院费用较一体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高,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比金属覆膜支架和普通塑料支架,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塑料支架置入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支架通畅时间相对较长,反流发生率较低,住院费用少,且安全有效,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最优选择。
2022, 28(2):16-22.DOI: 10.12235/E20210358
摘要:目的 比较联动成像(LCI)模式与白光成像(WLI)模式对食管胃结合部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2月于该院行LASEREO系统胃镜检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WLI组和LCI组。其中,WLI组食管胃结合部仅用WLI模式观察,LCI组食管胃结合部仅用LCI模式观察。比较两种模式下食管胃结合部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活检率及相应病理情况。结果 LCI组食管胃结合部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和活检率均高于W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21%和25.24%,P = 0.033;18.41%和11.82%,P = 0.025)。LCI组黏膜发红及0~Ⅱb型病变的检出率高于W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88%和21.41%,P = 0.036;19.49%和13.42%,P = 0.046)。结论 LCI模式能有效提高食管胃结合部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及活检率,对于0~Ⅱb发红型病变的检出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 26(1):9-14.
摘要:摘要:目的??在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尤其是高位胆道梗阻性疾病,研制出减黄效果好、反流发生率及梗阻率低、便于回收的单猪尾抗反流可回收塑料支架。方法?对该院34例于2017年2月1日-2019年1月31日因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接受经十二指肠镜置入胆道支架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共置入塑料胆道支架40个,24例患者仅置入1个普通塑料支架,4例患者仅置入1个单猪尾塑料支架,6例患者各置入1个普通塑料支架后发生梗阻,更换为单猪尾塑料支架。术后随访,比较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反流发生率及梗阻发生率。结果?①采用新型单猪尾塑料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术后的肝功能指标、反流发生率及梗阻发生率与普通塑料支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同一患者先后分别置入普通塑料支架及单猪尾塑料支架,术后的肝功能指标、反流发生率和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猪尾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减黄效果好,反流发生率和梗阻率低,且支架更便于回收,是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尤其是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支架置入的更佳选择。
2020, 26(09):86-88.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20.09.01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