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9):31-36.DOI: 10.12235/E20220423
摘要:目的 探讨内痔内镜套扎术中套扎点数对术后相关不良事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129例就诊于该院,并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的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套扎点数分为基础套扎组(n = 51,套扎2至3个点位)和多点套扎组(n = 78,套扎4~7个点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基础套扎组有效率为88.24%(45/51),与多点套扎组的94.87%(74/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亚分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Ⅰ度内痔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点套扎组Ⅱ度和Ⅲ度内痔术后疼痛发生率和有效率高于基础套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不良事件方面:术后48 h内有73例出现肛门坠胀感,39例出现不同程度疼痛,18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少量出血。与基础套扎组相比,多点套扎组术后48 h疼痛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更高(P < 0.05)。结论 内痔内镜套扎术中,套扎位点增多,有增加术后疼痛和排尿困难的风险。对于Ⅰ度内痔,增加套扎位点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了术后出现疼痛的风险,应尽量避免多点套扎。对于Ⅱ度和Ⅲ度内痔,增加套扎位点可提高有效率。
2018, 24(8):108-112.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8.02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337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共切除病灶372处,其中多发病变30例。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55.91%(208/372),漏诊率6.72%(25/372),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癌的低估率为19.86%(29/146)。边缘/基底阳性率4.57%(17/372)。结论?ESD是治疗食管及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提高病理的诊断正确率。ESD术前的病理活检正确率需进一步提高。ESD病理标本阳性与术前判断病变、ESD操作有关。
2016, 22(8):90-93.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1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 手术整块切除率100.00%(69/69),完整切除率95.65%(66/69),治愈性切除率95.65%(66/69)。切除标本最大直径7.0 cm。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69.57% (48/69),与活检相比,手术标本诊断更准确。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以提高病理的正确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