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3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小探头超声内镜定位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价值

      2025, 31(3):1-6. DOI: 10.12235/E20240331

      摘要 (34) HTML (16) PDF 5.41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定位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食管早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出现食管瘢痕狭窄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小探头超声内镜定位下小切开 + 球囊扩张术)和对照组[食管放射状切开术(ERI)],各15例。研究组术前采用超声内镜对食管壁层次结构进行判断,排除食管癌复发且呈黏膜下层以下浸润性生长表现者,依据小探头超声内镜明确的瘢痕段长度、瘢痕环管腔范围、预切开部位和长度,再换球囊行逐级扩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和再狭窄率之间的差异,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1和2个月的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为(1.133±0.990)和(1.600±0.7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7±1.033)和(2.467±0.9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个月复查,研究组再狭窄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小探头超声内镜下瘢痕厚度为(2.113±0.887)mm,较对照组的(3.353±1.468)mm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前联合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可精准定位病灶,内镜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机械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安全、有效。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不同黏膜切口方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5, 31(3):7-12. DOI: 10.12235/E20240356

      摘要 (29) HTML (18) PDF 8.6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黏膜切口方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物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3月该院30例因胃黏膜下肿物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黏膜切口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环形组(n = 15)和纵行组(n = 15)。比较两组患者病理资料、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和病变性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纵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环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纵行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与环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纵行组完全切除率低于环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纵行切口较环形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两种方法均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完全切除率高等特点,值得应用于临床。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

      2025, 31(3):13-19. DOI: 10.12235/E20240333

      摘要 (26) HTML (6) PDF 703.94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该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鼻内镜鼻窦手术)和观察组(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鼻黏膜功能、嗅觉功能、气道反应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糖精清除时间(SCT)较对照组短,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CT)较对照组快,鼻黏液纤毛清除率(MTR)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嗅觉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5 Hz时气道阻力(R5)、20 Hz时气道阻力(R20)和共振频率(Fre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较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疗效好,可以恢复鼻黏膜功能,改善嗅觉功能,减轻气道反应性,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长期预后的研究

      2025, 31(3):20-27. DOI: 10.12235/E20240244

      摘要 (12) HTML (5) PDF 756.7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影响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院110例因局限性肾癌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3年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 = 19)和存活组(n = 91),比较影响患者术后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肉瘤样分化、透明细胞型、T1b至T3a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至Ⅵ级占比均升高(P < 0.05),肿瘤最大径增大(P < 0.05),肾周脂肪梅奥粘连概率(MAP)评分和肾周脂肪密度升高(P < 0.05),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延长(P < 0.05),尿素氮(BUN)、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和微量白蛋白尿(MAU)水平升高(P < 0.05)。肉瘤样分化(OR^ = 1.737,95%CI:1.074 ~ 2.807)、T分期为T1b至T3aOR^ = 1.627,95%CI:1.182 ~ 2.240)和Cr水平 ≥ 91.27 μmol/L(OR^ = 1.923,95%CI:1.064 ~ 3.476)为影响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3年内死亡率较高,肉瘤样分化、T分期为T1b至T3a、Cr水平≥91.27 μmol/L与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长期预后情况有关,临床可对于该类患者采取干预措施。

    • 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在老年肥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5, 31(3):28-36. DOI: 10.12235/E20240438

      摘要 (23) HTML (7) PDF 795.1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在老年肥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于该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肥胖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给予丙泊酚1.50 mg/kg麻醉诱导,观察组于丙泊酚静脉注射前给予艾司氯胺酮0.20 mg/kg复合布托啡诺10 μ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于丙泊酚静脉注射前给予与艾司氯胺酮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复合布托啡诺10 μg/kg静脉注射。分别于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胃镜置入即刻(T2)、胃镜检查结束即刻(T3)、肠镜置入即刻(T4)和肠镜检查结束即刻(T5),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于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等情况。分别于术后1、2、3和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T3、T4和T5时点MAP明显低于T0时点,T4和T5时点HR明显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T1、T2、T3、T4和T5时点MAP、HR和SpO2明显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T1、T2、T3、T4和T5时点MAP、HR和SpO2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离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1、2、3和4 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4.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4%,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心动过速、呛咳、体动和头晕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肥胖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能有效地提高镇静和镇痛作用,减轻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波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2025, 31(3):37-45. DOI: 10.12235/E20240318

      摘要 (32) HTML (23) PDF 981.48 K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3月于该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302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11例)和验证集(91例)。训练集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不良事件组(64例)和非不良事件组(14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选用R 3.4.3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采用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价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事件组与非不良事件组中的超重或肥胖、吸烟、高血压、冠心病、文化程度、检查前睡眠时间和运动习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或肥胖(OR^ = 4.821,95%CI:1.052~11.651)、吸烟(OR^ = 1.056,95%CI:1.313~3.109)、高血压(OR^ = 1.356,95%CI:1.175~2.677)和冠心病(OR^ = 1.385,95%CI:1.168~2.765)是老年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 < 0.05)。绘制ROC curve,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和0.795,敏感度为90.62%(95%CI:0.846~0.965)和82.14%(95%CI:0.689~0.856),特异度为74.83%(95%CI:1.056~2.939)和76.19%(95%CI:1.245~4.161),说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P > 0.05);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均显示,列线图模型中,不良事件实际发生率与预测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 > 0.05)。结论 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和吸烟是老年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因素构建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发生不良事件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5, 31(3):46-52. DOI: 10.12235/E20240400

      摘要 (18) HTML (3) PDF 2.23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L4/5节段LDH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传统组(42例)。传统组行传统开放入路治疗,试验组采用PEI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部和下肢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透视次数明显多于传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ODI、IL-6和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和传统组优良率分别为88.10%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PEID治疗LDH,能有效地缓解神经压迫,减轻患者腰部和下肢的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提高踝关节融合术长期效果的评价及其对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和并发症的影响

      2025, 31(3):53-63. DOI: 10.12235/E20240361

      摘要 (16) HTML (3) PDF 5.12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提高踝关节融合术长期效果的作用,及其对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伴≤20°的内外翻畸形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108例,采用关节镜踝关节融合术的54例患者为关节镜组,采用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踝关节融合术的54例患者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围手术期氧化指标[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的丙二醛(MDA)、总氧化态(TOS)和氧化应激指数(OSI)]和抗氧化指标[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学会(AOFAS)评分,比较优良率、并发症,以及内外翻不同角度患者的融合时间和术后1年AOFAS评分。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关节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关节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组术后1和3 d的MDA、TOS和OSI明显低于关节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组术后1和3 d的GSH-Px、SOD和TAC明显高于关节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关节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内外翻角度10°~20°的患者术后1年AOFAS评分与内外翻角度 < 10°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内外翻角度10°~20°的患者融合时间明显长于内外翻角度 < 1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伴≤20°的内外翻畸形终末期踝关节炎,可避免植骨和截骨,疗效满意,且在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减轻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和加快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优势,但内外翻畸形明显时,会延长骨性融合时间。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24+1
    •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三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

      2025, 31(3):64-73. DOI: 10.12235/E20240425

      摘要 (24) HTML (7) PDF 5.0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三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予以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三针治疗,对照组予以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安慰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前和术后4周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包括中撕裂亚组和大撕裂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包括中撕裂亚组和大撕裂亚组);两组患者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包括中撕裂亚组和大撕裂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包括中撕裂亚组和大撕裂亚组);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包括中撕裂亚组和大撕裂亚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包括中撕裂亚组和大撕裂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包括中撕裂亚组和大撕裂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包括中撕裂亚组和大撕裂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三针可缓解肩袖损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技术创新·论著
    • 关节腔内3D打印导板在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侧定位中的应用

      2025, 31(3):74-80. DOI: 10.12235/E20240494

      摘要 (17) HTML (7) PDF 4.1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象限法结合患者影像学数据设计的3D打印股骨定位器,辅助前交叉韧带(ACL)股骨侧定位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ACL初次断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D打印导板组(使用3D打印股骨定位导板辅助ACL重建,导板为尼龙材质)和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手术,术中直视ACL重建),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行膝关节CT和三维重建。以改良象限法分析比较组内和组间患者术前和术后股骨隧道中心点坐标百分率(Fx和Fy)。结果 3D打印导板组手术时间为(53.8±6.0)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的(62.4±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改良象限法分析,3D打印导板组股骨隧道中心的术后相对坐标位置百分率为(28.4±2.0)%和(35.5±2.3)%,与术前规划的(28.4±0.0)%和(35.7±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传统手术组术后相对坐标位置百分率为(28.1±2.9)%和(35.2±3.2)%,与术前规划的(28.4±0.0)%和(35.7±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股骨隧道中心位置坐标百分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呈递增趋势,各时点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关节腔内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和传统手术行ACL重建股骨侧定位,均可实现解剖重建,两者骨隧道位置无明显差异。然而,采用关节腔内3D打印导板技术,股骨隧道中心点分布更加集中,手术时间更短,可为临床ACL重建过程中创建患者股骨隧道个性化定位器提供参考。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24+1
      • 25+1
    • 一种小的胃黏膜下肿物的快速切除方法

      2025, 31(3):81-84. DOI: 10.12235/E20240418

      摘要 (23) HTML (18) PDF 3.78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快速切除术(ERR)切除小的胃黏膜下肿物(SM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3例行ERR的小的胃SMT患者的手术资料和临床结局。结果 133例患者均在同一时期完成内镜治疗。1例患者术中行主动全层切除,需住院保守治疗和禁食。17例患者出现小穿孔,转日间病房观察。115例患者在门诊完成手术,伤口闭合好。结论 ERR切除小的胃SMT快速、安全、有效,且实用。可作为内镜治疗的首选方法。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临床研究
    • 单气囊小肠镜诊断和治疗结石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初探

      2025, 31(3):85-88. DOI: 10.12235/E20240392

      摘要 (16) HTML (4) PDF 1.35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气囊小肠镜在诊断和治疗结石性小肠梗阻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例因结石性小肠梗阻行内镜下小肠结石取出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取石结果和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小肠镜检查。其中,15例成功取石,1例因结石太大无法通过咽食管处,后送至胃内转外科手术切开取石。结论 单气囊小肠镜取石效果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