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双倍剂量链霉蛋白酶服用时机对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效果的影响

      2024, 30(2):1-8. DOI: 10.12235/E20230222

      摘要 (312) HTML (4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倍剂量链霉蛋白酶的服用时机对磁控胶囊胃镜(MCE)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于该院行MCE检查的2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检查前40 min口服链霉蛋白酶40 000 u;B组检查前60和40 min分次口服20 000 u;C组检查前40和20 min分次口服20 000 u。记录胃部6个区域的胃腔清洁度和黏膜可视化程度评分(1~4分)、病变检出率和胃观察时间。结果 共221例患者完成研究。黏膜可视化程度评分中,C组为(23.56±1.37)分,高于A组的(22.56±1.28)分和B组的(23.00±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胃腔清洁度评分中,C组为(21.44±2.35)分,高于A组的(20.11±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近端胃(贲门和胃底)的清洁度评分和黏膜可视化程度评分中,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变检出率中,C组胃息肉和糜烂检出率分别为17.8%和49.3%,高于A组(6.8%和29.7%)和B组(9.5%和3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胃观察时间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检查前40和20 min分次口服20 000 u链霉蛋白酶,可以提高MCE的检查质量。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和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意义

      2024, 30(2):9-16. DOI: 10.12235/E20230163

      摘要 (288) HTML (10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202例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E-NBI、醋酸-靛胭脂染色和多层螺旋CT检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胃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分析ME-NBI、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和三者联合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两者联合检查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各自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特征中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E-NBI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准确度为85.64%,敏感度为88.37%,特异度为83.62%,醋酸-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为0.814,准确度为81.68%,敏感度为83.72%,特异度为80.17%,多层螺旋CT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为0.804,准确度为80.69%,敏感度为82.56%,特异度为79.31%,三者联合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为0.893,准确度为89.60%,敏感度为93.02%,特异度为87.07%。结论 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内镜下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直肠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4, 30(2):17-23. DOI: 10.12235/E20230179

      摘要 (265) HTML (12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直肠异位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治疗的60例直肠EV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内镜下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止血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曲张静脉直径改善情况和术后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止血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腹痛和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和36.7%,观察组死亡率为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9/30),观察组术前曲张静脉直径为(1.60±0.36)cm,术后直径不断缩小,术后12个月直径为(0.78±0.31)cm,对照组术前曲张静脉直径为(1.52±0.26)cm,术后直径不断增加,术后12个月直径为(1.55±0.36)cm,观察组术后曲张静脉直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镜下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直肠EV破裂出血,手术止血成功率和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术后并发症更少,死亡率更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不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复杂度分级量表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效用比较

      2024, 30(2):24-32. DOI: 10.12235/E20230149

      摘要 (260) HTML (10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复杂度分级,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效用。方法 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华东地区两家医院由进修培训医师完成ERCP治疗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ERCP病例均使用已提出的复杂度分级量表进行分类,包括: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分级量表、Morriston分级量表和HOUSE分级量表,并与肝胰壶腹解剖特征分类进行比较。记录患者插管成功率、手术治疗成功率和48 h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每一分级中,按严重程度分为亚组,3种不同分级中,亚组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亚组组间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并发症发生率与ASGE分级(P = 0.361)、Morriston分级(P = 0.332)、HOUSE分级(P = 0.586)之间没有相关性。当只考虑具有原始乳头的病例时,新加入肝胰壶腹解剖特征分类,插管成功率取决于复杂度分级。ASGE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Morriston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HOUSE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肝胰壶腹特征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治疗成功率与插管成功率亦有相似的发现(P = 0.000);并发症发生率与ASGE分级(P = 0.586)、Morriston分级(P = 0.443)、HOUSE分级(P = 0.306)和肝胰壶腹特征分类(P = 0.350)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使用肝胰壶腹解剖特征,作为胆管插管复杂度分类是可行的,其可以成为一种替代或附加手段,来预测胆管插管和手术治疗是否成功,未来也可用于评估内镜医师培训学习进度和技术水准。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24+1
      • 25+1
      • 26+1
      • 27+1
      • 28+1
      • 29+1
      • 30+1
      • 31+1
      • 32+1
    • 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4, 30(2):33-40. DOI: 10.12235/E20230188

      摘要 (250) HTML (14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8月-2022年4月于该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86例,依照镇痛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实验组给予纳布啡+舒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术后1、6、12、24和48 h)的镇痛镇静效果、血清疼痛介质指标水平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自控镇痛次数、补救镇痛数、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术毕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短(t = 3.29,P = 0.001),自控镇痛次数(Z = 4.53,P = 0.000)和补救镇痛数较少(χ2 = 4.48,P = 0.034);术后12、24和48 h,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明显低于对照组(t = 2.86,t = 2.55,t = 0.10,P < 0.05);术后1和6 h,实验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t = 2.10,t = 2.07,P < 0.05);术后6、12和24 h,实验组血清P物质(SP)(t = 3.63,t = 5.51,t = 3.46,P < 0.05)、前列腺素E2(PGE2)(t = 2.34,t = 3.56,t = 0.33,P < 0.0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12和24 h,实验组血清皮质醇(Cor)(t = 4.65,t = 6.50,t = 6.52,P < 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毕6、12、24和48 h,实验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t = 5.49,t = 7.85,t = 7.70,t = 2.18,P < 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 = 5.43,t = 7.83,t = 5.27,t = 2.32,P < 0.05)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t = 3.39,t = 9.24,t = 4.87,t = 2.37,P < 0.0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机体手术创伤后应激反应。

    • 预置鼻咽通气管联合头高位预吸氧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病态肥胖症患者肺氧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2024, 30(2):41-48. DOI: 10.12235/E20230261

      摘要 (221) HTML (9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预置鼻咽通气管联合头高位预吸氧,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病态肥胖症患者肺氧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拟行择期腹腔镜减重术的病态肥胖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头高25°位 + 预置鼻咽通气管组)和B组(头高25°位 + 不预置鼻咽通气管组),各50例。两组患者预吸氧3 min后,行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呼吸空气(T0)、面罩人工正压通气3 min(T1)和气管插管后3 min(T2)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动脉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记录T1时点、T2时点和气腹后5 min(T3)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记录气管插管后不同人工通气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2.0%的时间,以及恢复通气后SpO2恢复到96.0%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T1时点,A组PCO2下降,PaO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时点比较,T1和T2时点,两组患者PaO2/FiO2和PCO2升高,a/APO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1时点,A组Pplat和Ppeak低于B组,Cdyn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1时点比较,T2和T3时点,A组Pplat和Ppeak升高,Cdyn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B组Ppeak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3时点,B组Pplat和Ppeak升高,Cdyn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B组比较,A组SpO2降至92.0%的时间延长,SpO2恢复到96.0%的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预置鼻咽通气管联合头高位预吸氧,能减少病态肥胖症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插管中急性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延长无通气时限。

    • 无痛胃镜检查中年龄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分析

      2024, 30(2):49-55. DOI: 10.12235/E20230184

      摘要 (248) HTML (137)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无痛胃镜检查中年龄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58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44岁,n = 57)、中年组(45~59岁,n = 51)和老年组( ≥ 60岁,n = 50),比较3组患者麻醉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青年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和丙泊酚总用量多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且中年组多于老年组;青年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且中年组高于老年组;青年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室时间短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且中年组短于老年组;老年组气道梗阻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托下颌发生率、面罩通气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镇静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进镜受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进镜顺利发生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年龄增长可能会增加无痛胃镜检查中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延长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室时间,增加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临床中对于高龄患者,应当加强监测。

    • 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2024, 30(2):56-62. DOI: 10.12235/E20230178

      摘要 (209) HTML (39)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80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联合组。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辅助支气管镜检查,联合组在瑞芬太尼组基础上联合瑞马唑仑辅助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1)、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T2)、通过声门后1 min时(T3)、通过声门后5 min时(T4)和检查结束时(T5)]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手术情况,观察不同麻醉方式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满意度分析。结果 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联合组心率(HR)在T2、T3和T4时点较慢;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在T3和T4时点较低;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在T2、T3和T4时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药物起效时间短,患者苏醒时间长,低氧血症、低血压和HR减慢发生率低,HR增快发生率高,术后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和嗜睡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起效快,药效作用时间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0+1
      • 1+1
      • 2+1
      • 3+1
      • 4+1
    • 肩关节镜下盂肱关节前方松解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冻结肩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24, 30(2):63-70. DOI: 10.12235/E20230100

      摘要 (197) HTML (39)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肩关节镜下盂肱关节前方松解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冻结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8例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盂肱关节前方松解术治疗,B组50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同时点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B组的76.00%(38/50);治疗3个月后,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两组患者前屈、内旋、外展和外旋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且A组大于B组,A组VAS和PSQI明显低于B组,AROM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保守疗法相比,肩关节镜下盂肱关节前方松解术治疗冻结肩,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等情况,减轻关节疼痛,提高睡眠质量,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显微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4, 30(2):71-78. DOI: 10.12235/E20230185

      摘要 (148) HTML (15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UBE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BE和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但UBE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4, 30(2):79-85. DOI: 10.12235/E20230176

      摘要 (208) HTML (3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以便治疗时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式。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科228例单侧急性鼻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分为电凝止血组(n = 112)和保守填塞组(n = 116),探讨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使用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一致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药物和出血部位与内镜下电凝止血有关(P <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存在高血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及出血部位位于后鼻区或位置不明的患者,接受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可能性更高(P < 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805~0.907)。校正曲线和DCA显示,该列线图干预收益的阈值范围大。结论 基于年龄、高血压、服用抗凝药物和出血部位建立的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好,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0+1
      • 1+1
      • 2+1
      • 3+1
    • 缝线吻合技术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2024, 30(2):86-90. DOI: 10.12235/E20230078

      摘要 (174) HTML (4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中应用缝线吻合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9例(7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缝合组和无缝合组。无缝合组给予En-DCR瓣膜单纯明胶海绵固定技术,缝合组给予En-DCR瓣膜缝线吻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修复时间和肉芽增生等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4.36,P = 0.137),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05)。缝合组造口黏膜上皮愈合时间短于无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0.57,P = 0.032),造口肉芽增生少于无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7)。结论 瓣膜缝线吻合并未改善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可缩短造口黏膜上皮愈合时间,减少组织肉芽增生。

      • 0+1
      • 1+1
      • 2+1
      • 3+1
      • 4+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