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成,关雪峰,孙宇,杨永菊,张锡玮,张健哲,陈玉楼,陈崇民
2023, 29(9):1-5. DOI: 10.12235/E20220565
摘要: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20年4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12例,给予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对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反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无副损伤,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92±4.17)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反Lachman试验阴性,后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活动度为(128.75±2.26)°,IKDC评分为(82.92±3.34)分,VAS为(1.17±0.3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00±3.0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2023, 29(9):6-12. DOI: 10.12235/E20220587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治疗不同分型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32例EA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颞骨高分辨率CT显示的病变部位、范围和EACC分型,将纳入患者分为4型。依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清除病变,重建传音结构。结果 术后各型平均气导分别为(20.5±4.6)、(22.3±4.2)、(44.2±3.3)和(45.7±5.4)dB HL,气骨导差分别为(12.4±3.5)、(16.5±4.7)、(19.9±7.8)和(21.5±6.3)dB HL。术后随访发现1例出现鼓膜穿孔,2例出现外耳道狭窄,2例耳硬化症;1例咽鼓管功能障碍,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 依据颞骨CT显示的病变范围,双镜联合可彻底清除不同分型的EACC病变,降低复发率,重建传音结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好。
2023, 29(9):13-22. DOI: 10.12235/E20220517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方法 根据Meta分析的原则,全面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中有关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至2022年5月。筛选和提取所需资料,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4.1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2篇RCT(1 296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瑞马唑仑组(R组)647例,丙泊酚组(P组)649例。瑞马唑仑组患者心率(HR)(WMD = 0.40,95%CI:-0.49~1.28,P = 0.380)和平均动脉压(MAP)(WMD = 5.05,95%CI:-3.83~13.93,P = 0.260)的变化幅度与丙泊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期间,瑞马唑仑组低血压发生率(RR^ = 0.24,95%CI:0.15~0.39,P = 0.000)、呼吸抑制发生率(RR^ = 0.28,95%CI:0.18~0.44,P = 0.000)、恶心呕吐发生率(RR^ = 0.70,95%CI:0.50~0.99,P = 0.050)和注射疼痛发生率(RR^ = 0.03,95%CI:0.01~0.08,P = 0.000)均低于丙泊酚组。瑞马唑仑组麻醉诱导后麻醉起效时间较丙泊酚组更长(WMD = 0.23,95%CI:0.11~0.34,P = 0.000),但苏醒时间较丙泊酚组短(WMD = -1.06,95%CI:-1.25~-0.87,P = 0.000)。结论 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麻醉诱导,循环稳定,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案。
2023, 29(9):23-30. DOI: 10.12235/E20220604
摘要:目的 观察无阿片药物的麻醉方法在恶心呕吐高风险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2月-2022年6月在该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恶心呕吐高风险患者18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通过分层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丙泊酚-表面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舒芬太尼组(S组)。P组入室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kg,使用奥布卡因凝胶进行表面麻醉,3 min后采用匀速静脉滴定的给药方式(速率4 mg/s),滴注丙泊酚至脑电双频指数(BIS) < 60,再行内镜检查;S组入室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mL)0.1 mL/kg,使用水溶性润滑剂行表面润滑,3 min后采用匀速静脉滴定丙泊酚诱导麻醉至BIS < 60,再行内镜检查。采用术后恶心呕吐(PONV)评分,评估PONV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总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等。结果 与S组比较,P组PONV发生率和术后头晕发生率低,恢复室停留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单用丙泊酚的无阿片麻醉,更适合用在恶心呕吐高风险患者胃肠镜检查的镇静中。
2023, 29(9):31-36. DOI: 10.12235/E20220423
摘要:目的 探讨内痔内镜套扎术中套扎点数对术后相关不良事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129例就诊于该院,并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的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套扎点数分为基础套扎组(n = 51,套扎2至3个点位)和多点套扎组(n = 78,套扎4~7个点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基础套扎组有效率为88.24%(45/51),与多点套扎组的94.87%(74/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亚分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Ⅰ度内痔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点套扎组Ⅱ度和Ⅲ度内痔术后疼痛发生率和有效率高于基础套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不良事件方面:术后48 h内有73例出现肛门坠胀感,39例出现不同程度疼痛,18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少量出血。与基础套扎组相比,多点套扎组术后48 h疼痛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更高(P < 0.05)。结论 内痔内镜套扎术中,套扎位点增多,有增加术后疼痛和排尿困难的风险。对于Ⅰ度内痔,增加套扎位点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了术后出现疼痛的风险,应尽量避免多点套扎。对于Ⅱ度和Ⅲ度内痔,增加套扎位点可提高有效率。
2023, 29(9):37-43. DOI: 10.12235/E20220459
摘要:目的 比较内镜全层切除术(EF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因直肠NENs( < 2.0 cm)在该院行EFR或ESD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FR组和ESD组,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出血、穿孔和感染)和完整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FR组完整切除率高于ESD组(100.00%和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FR组中位操作时间短于ESD组(10.00和20.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FR组无不良事件发生,ESD组1例发生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EFR治疗 < 2.0 cm的直肠NENs安全有效,相较于ESD,其完整切除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且两种手术方法术后住院时间并无差别。EFR治疗 < 2.0 cm的直肠NEN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29(9):44-48. DOI: 10.12235/E20220489
摘要: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体瘤,7例为壁外压迫。实体瘤中,EUS诊断黏膜层病变14例,黏膜肌层病变20例,黏膜下层病变62例,固有肌层病变39例,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5.0%和89.7%。EUS诊断平滑肌瘤30例(21.1%),间质瘤29例(20.4%),神经内分泌肿瘤25例(17.6%),异位胰腺15例(10.6%),息肉14例(9.9%),脂肪瘤11例(7.7%),囊肿9例(6.3%),壁外压迫7例(4.9%),颗粒细胞瘤2例(1.4%)。107例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后送病检,99例病理与EUS诊断相符,EUS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5%。结论 EUS对消化道SML诊断的准确性与病变的起源有关,起源于黏膜层与黏膜肌层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在鉴别壁内病变与壁外压迫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EU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SML的性质,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治疗方式。
2023, 29(9):49-56. DOI: 10.12235/E20220534
摘要:目的 探讨福建省漳州地区十年间消化道异物流行病学调查特点,并分析影响并发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20年838例在该院就诊的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2015年就诊患者429例,2016年-2020年就诊患者409例。分析两个时间段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年-2015年和2016年-2020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异物种类、异物形状、异物长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异物位置(OR^ = 2.425,95%CI:1.436~4.674,P = 0.000)、异物长度(OR^ = 2.314,95%CI:1.562~4.845,P = 0.000)、异物形状(OR^ = 4.753,95%CI:2.325~8.536,P = 0.000)、存在时间(OR^ = 3.944,95%CI:2.154~7.332,P = 0.000)和异物种类(OR^ = 2.523,95%CI:1.673~6.503,P = 0.000)是2016年-2020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异物长度(OR^ = 3.754,95%CI:1.864~8.646,P = 0.000)、异物形状(OR^ = 2.656,95%CI:1.235~6.364,P = 0.000)和存在时间(OR^ = 2.463,95%CI:1.573~5.255,P = 0.000)是2011年-2015年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近年来,消化道异物的流行病学特点较早期有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异物的种类、形状和长度等因素上,并发症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异物位置、异物长度、异物形状、存在时间和异物种类是近年来消化道异物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3, 29(9):57-62. DOI: 10.12235/E20220394
摘要:目的 探讨2~5 cm胃间质瘤(gastric GIST)患者的内镜下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gastric GIST患者41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镜切除手术组(内镜组,196例)和腹腔镜切除手术组(腹腔镜组,216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位置、危险度分级和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 内镜组和腹腔镜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危险度分级、既往是否有手术史以及肿瘤起源层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内镜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通便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低于腹腔镜组的2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内镜组术后随访13~33个月,平均(23.04±10.38)个月,腹腔镜组术后随访13~35个月,平均(22.71±10.69)个月,内镜组术后复发4例,无转移发生,占比2.04%,腹腔镜组术后复发8例,转移8例,占比7.41%,内镜组手术破损瘤体4例(2.04%),腹腔镜组手术破损瘤体8例(3.70%),均无死亡发生,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2~5 cm的gastric GIST患者采用内镜下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2023, 29(9):63-69. DOI: 10.12235/E20220393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社区大肠癌(CRC)筛查高危人群息肉检出率(PD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社区CRC筛查结果阳性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2例。分析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肠道准备情况和内镜精灵辅助诊断等指标,比较PDR。结果 PDR为37.6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检出组年龄大于未检出组[(61.26±6.45)和(58.37±7.01)岁,P = 0.004],体重重于未检出组[(65.28±9.51)和(60.81±9.20)kg,P = 0.001],体重指数(BMI)高于未检出组[(24.80±2.69)和(23.51±2.96)kg/m2,P = 0.002],男性占比高于未检出组(38.16%和24.60%,P = 0.041),有慢性腹泻或便秘症状者占比为42.11%,未检出组为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64),使用内镜精灵的占比高于未检出组(67.11%和43.65%,P =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 = 1.066,95%CI:1.017~1.119,P = 0.008)和使用内镜精灵(OR^ = 3.101,95%CI:1.625~5.916,P = 0.001)为PDR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使用内镜精灵组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体重、BMI、退镜时间、肠道准备评分和性别对PDR有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镜时间(OR^ = 1.007,95%CI:1.001~1.013,P = 0.027)和肠道准备评分(OR^ = 1.535,95%CI:1.018~2.316,P = 0.041)为PD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于社区CRC筛查高危患者,男性、高龄和肥胖患者息肉发生风险可能更高。提高肠道准备评分,使用内镜精灵辅助诊断时,延长退镜时间,可能有助于病灶检出。
2023, 29(9):70-75. DOI: 10.12235/E20220594
摘要: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奥曲肽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6例择期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24和48 h的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前、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术后3、24和48 h的VAS、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生长抑素和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疗效相当,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
张毕方,温春虹,刘将,张帅,刘妍,赖际霞,王淘淘,王晓玲,张鸣青
2023, 29(9):76-80. DOI: 10.12235/E20220547
摘要:目的 评估自膨式覆膜食管金属支架(SEMS)置入治疗难治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22年1月该院消化内科行SEMS置入治疗的8例难治性EV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EMS置入治疗难治性EVB的手术成功率、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SEMS,未发生食管穿孔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成功率为100.0%(8/8),支架置入后,所有患者活动性出血立即停止,且24 h内未再出血,即时止血率为100.0%(8/8)。8例患者经SEMS治疗后5 d内均未再发出血,再出血率为0.0%(0/8)。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加重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8例患者中,有3例在术后第1、2和5天观察到支架移位,支架移位率为37.5%(3/8)。所有患者在支架取出后均未再发出血,支架移除后再出血发生率为0.0%(0/8)。结论 食管SEMS置入用于治疗难治性EVB,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止血方法,且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29(9):81-86. DOI: 10.12235/E20220555
摘要:目的 探讨B超定位“针辅助”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33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由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CTU)检查确诊,术中利用输尿管软镜进入肾盂,合并结石者,先行碎石取石,再用B超定位穿刺囊肿,激光沿穿刺针进出囊壁处烧灼囊壁,囊壁切开后,囊腔内留置双J管。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72 min,平均(39.51±14.33)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0~36 g/L,平均(13.88±5.12)g/L;术后住院1~8 d,平均(2.42±0.63)d;术后5例出现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1例出现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好转;双J管留置33~180 d,平均(63.42±12.88)d,拔管前,CT提示:18例囊肿完全消失,14例囊肿明显缩小,1例囊肿略缩小;合并肾积水者,积水均完全消失,14例合并结石者,12例完全排净,2例残留少许无意义结石。拔管后随访30~72 d,平均(34.28±7.11)d,再次复查CT,囊肿无复发或增大。结论 B超定位“针辅助”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快速、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29(9):87-90. DOI: 10.12235/E20220311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同期治疗13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盂旁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例肾孟旁囊肿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患者术前均预置双J管5~7 d,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置入肾盂,确定结石和囊肿位置后,先用200 μm钬激光光纤将结石击碎成粉末状,较大的结石碎块用套石篮取出,然后再用光纤切开集合系统微凸起的肾盂旁囊肿壁,使囊腔和集合系统相通,留置双J管,近端置于切开的囊肿内,引流4周,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手术时间19~46 min,平均(28.6±10.2)min。无继发出血、严重感染和尿外渗等并发症。1例孤立肾肾盂旁囊肿术后29 h无尿,经治疗后,36 h尿量恢复正常,复查肌酐和尿素氮均正常。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2.6±9.8)个月,上尿路结石完全清除,无囊肿复发。结论 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盂旁囊肿,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手术安全。
中国内镜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