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5):1-8. DOI: 10.12235/E20220235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胸膜冷冻活检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内科胸腔镜对胸膜病变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先通过内科胸腔镜白光观察胸膜表面情况,再切换至NBI模式对胸膜表面进行观察,分析不同病变在内科胸腔镜白光及NBI下的形态表现,并在白光及NBI下分别对胸膜表面怀疑病变的部位进行常规钳夹活检及冷冻活检,对比两组患者活检标本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取材直径的情况,同时分析不同活检方式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NBI联合冷冻活检组的胸膜疾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白光联合冷冻活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47、P = 0.024和P = 0.015);NBI联合钳夹活检组的胸膜疾病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高于白光联合钳夹活检组,两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3),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79)。NBI联合钳夹活检组特异度明显低于白光联合钳夹活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1)。通过NBI对胸膜表面血管情况进行分析,病变血管 ≥ 2根的冷冻活检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56%、83.33%和95.74%,高于病变血管 < 2根的冷冻活检;对冷冻活检及钳夹活检组织直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直径分别为(27.16±4.33)和(1.87±0.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4,P = 0.000);使用冷冻活检,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内科胸腔镜NBI联合胸膜冷冻活检,能够提高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29(5):9-13. DOI: 10.12235/E20220276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两种监测方法对于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结果的影响,并鉴定内镜消毒不彻底时,残留微生物的种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该院的345条内镜。其中,132条内镜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进行检测,并设为对照组,剩余的213条内镜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中的监测方法进行检测,并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清洗消毒达标率和微生物检出率,同时用质谱分析未消毒彻底时,内镜上残留微生物的种类。结果 实验组清洗消毒达标率为88.3%,对照组清洗消毒达标率为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检出的细菌菌落数明显少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未消毒彻底的内镜上共检出34种微生物,革兰氏阴性菌占76.5%。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频次最高。结论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中的内镜监测方法敏感性明显高于《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中的相应方法,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时,残留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2023, 29(5):14-19. DOI: 10.12235/E20220324
摘要:目的 评价胃镜喉罩应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胃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T1)、拔管前1 min(T2)和拔管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T1至T2时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同时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监护时间;记录反流误吸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T1至T2时点PetCO2及气道峰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时点比较,气管插管组T1至T3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胃镜喉罩组(P < 0.05);胃镜喉罩组麻醉药用量少于气管插管组,拔管时间和PACU监护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术后咽部不适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无反流误吸发生。结论 胃镜喉罩应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术后患者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较气管插管有一定优势。
2023, 29(5):20-26. DOI: 10.12235/E20220319
摘要: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无痛肠镜检查患者20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案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100例)和布托啡诺组(B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参数、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清醒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低于T1时点,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B组高于S组,下降趋势相对缓慢(P < 0.05)。T4和T5时点,两组患者的MAP和HR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组间和组内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术中心动过缓、呛咳、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呼吸抑制、体动、术后嗜睡和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术后清醒30 min的VAS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较理想,麻醉过程安全平稳,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3, 29(5):27-32. DOI: 10.12235/E20220205
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部位、胃黏膜表现及内镜诊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该院行白光内镜检查(WLE)和Hp检测的1 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p阴性组(608例)和Hp阳性组(499例)。以病理结果为诊断EGC及癌前病变的金标准,分析Hp感染对EGC及癌前病变部位、内镜下表现及诊断的影响。结果 Hp阳性组中,检出EGC及癌前病变64例,病变以胃窦(45.31%)及胃体(26.56%)多见。Hp阴性组中,检出EGC及癌前病变62例,病变以胃窦(37.10%)及贲门(37.10%)多见。WLE下观察,存在结节或隆起、充血、糜烂及溃疡为Hp阴性EGC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存在结节或隆起、糜烂及溃疡为Hp阳性EGC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虽溃疡为EGC及癌前病变的最强危险因素,但Hp阴性组OR^值为26.86,高于Hp阳性组的14.43。进一步分析Hp感染对WLE诊断EGC及癌前病变的影响,Hp阳性组的灵敏度为78.13%,特异度为82.99%,均低于Hp阴性组的80.95%及87.91%。绘制WLE诊断不同Hp状态EGC及癌前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Hp阴性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高于Hp阳性组的0.74。结论 Hp感染不仅可改变EGC及癌前病变的发病部位,亦可影响WLE下病变黏膜表现,进而增加诊断EGC及癌前病变的难度。
2023, 29(5):33-42. DOI: 10.12235/E20220281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不同大小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79例接受EMR与ESD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大病灶组(n = 277)和小病灶组(n = 302),分析EMR及ESD治疗不同大小病灶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小病灶组中,EMR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为93.2%,治愈性切除率为89.0%,与ESD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92.6%和治愈性切除率9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病灶组中,EMR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为84.2%,治愈性切除率为84.2%,与ESD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87.9%和治愈性切除率8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上段(OR^ = 5.098,95%CI:1.614~16.105,P = 0.006)是内镜治疗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纵轴长度 < 5 cm(OR^ = 0.164,95%CI:0.064~0.420,P = 0.000)和环周 ≤ 1/2(OR^ = 0.302,95%CI:0.124~0.734,P = 0.008)是内镜治疗术后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 EMR及ESD均是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病变位于食管上段、纵轴长度 ≥ 5 cm及环周 > 1/2是内镜治疗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
2023, 29(5):43-51. DOI: 10.12235/E20220278
摘要:目的 探讨开立内镜联合京都胃炎分类在胃幽门螺杆菌(Hp)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开立胃镜下观察胃黏膜,采用京都胃炎分类进行评分,结合快速尿素酶Hp检测,综合评价开立内镜的诊断效能,对基于快速尿素酶与开立胃镜观察的胃黏膜各表现做多因素分析。结果 开立内镜联合京都胃炎分类对Hp的诊断效能相对于快速尿素酶的诊断准确性更高[曲线下面积(AUC) = 0.913,95%CI:0.884~0.943,灵敏度为92.20%,特异度为90.50%,约登指数(YI)为0.827]。开立内镜SFI模式观察弥漫性发红的诊断相对于快速尿素酶准确性更高(AUC = 0.893,95%CI:0.859~0.927,灵敏度为86.80%,特异度为91.30%,YI为0.781)。开立内镜观察下诊断的55例胃肠上皮化生黏膜中,病理报告胃肠上皮化生阳性的例数为46例,阳性符合率为83.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者类型、检查类型、彩图数、萎缩、胃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鸡皮样黏膜、弥漫性发红和京都胃炎评分是开立内镜联合快速尿素酶检测Hp感染的影响因素(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立内镜观察下的萎缩(OR^ = 19.725,95%CI:7.205~54.004)、胃肠上皮化生(OR^ = 11.103,95%CI:1.378~89.452)、鸡皮样黏膜(OR^ = 89.534,95%CI:9.124~870.055)、弥漫性发红(OR^ = 61.793,95%CI:23.278~160.920)、京都胃炎评分2分及以上(OR^ = 1.123,95%CI:1.025~1.610)是影响开立内镜联合快速尿素酶检测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p阳性诊断的效能排列为:鸡皮样黏膜 > 弥漫性发红 > 萎缩 > 胃肠上皮化生 > 京都胃炎评分2分及以上。结论 开立内镜联合京都胃炎分类在上消化道Hp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其SFI模式对弥漫性发红的观察有一定优势,VIST模式对发红肠化的判断有较大优势。多因素分析显示,开立内镜观察下各项指标及Hp诊断结果与京都胃炎分类基本一致。
2023, 29(5):52-56. DOI: 10.12235/E20220400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对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的乙肝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该院接受EVL治疗,并定期来院进行胃镜或EUS复诊的乙肝肝硬化伴EGV患者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54.0(41.0,70.0)岁。依据患者的EVL治疗效果,分为正常组(n = 25)和不良组(n = 39),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EUS表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正常组年龄为51.0(37.0,60.0)岁,小于不良组的60.0(43.0,7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组血红蛋白(Hb)为107.0(91.0,122.0)g/L,低于正常组的116.0(102.0,141.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组胃旁静脉、胃穿支静脉和食管穿支静脉发生率分别为56.4%(22例)、59.0%(23例)和64.1%(25例),与正常组的28.0%(7例)、20.0%(5例)和36.0%(9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胃旁静脉、胃穿支静脉及食管穿支静脉为影响接受EVL的乙肝肝硬化伴EGV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旁静脉、胃穿支静脉和食管穿支静脉的存在,是接受EVL治疗的乙肝肝硬化伴EGV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EUS特征,早期鉴别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2023, 29(5):57-65. DOI: 10.12235/E20220217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2~5 cm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效果及预后评价。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直径在2~5 cm,经病理确诊的GIST 75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预后相关因素,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预后。结果 共有75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内镜手术组103例(13.66%),传统手术组651例(86.34%)。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人种、婚姻状况、是否化疗、肿瘤发生部位、核分裂象和平均生存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内镜手术组肿瘤直径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P = 0.004)、人种(P = 0.022)和化疗(P = 0.003)是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关键因素,年龄(P = 0.015,P = 0.000)、人种(P = 0.019,P = 0.011)和婚姻(P = 0.005)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关键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性别(P = 0.040)、年龄(P = 0.001)、人种(P = 0.029)和化疗(P = 0.002)是影响CSS的关键因素,年龄(P = 0.004,P = 0.000)、人种(P = 0.014)和婚姻(P = 0.023)是影响OS的关键因素。而治疗方式并不是影响CSS和OS的关键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人种、婚姻、肿瘤发生部位和肿瘤大小等因素后,两组患者CSS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2~5 cm GIST与传统手术疗效相当,但内镜治疗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本,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宋玲玲,王兰,高秀珍,张诚,杨玉龙,何川崎,韩丽君,尤永梅,倪艳丽,王梦
2023, 29(5):66-70. DOI: 10.12235/E20220467
摘要:目的 探讨废液积漏袋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实施ERCP的患者31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147例,使用废液积漏袋)和对照组(168例,不使用废液积漏袋),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中内镜视野暴露满意度、操作间地面污染率、操作者手术衣污染率、操作间清洁时间及术后患者腹胀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废液积漏袋收集肠液(9.00±2.61)mL;试验组内镜视野满意度评分为(8.08±1.94)分,高于对照组的(6.76±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41,P < 0.01);试验组操作间地面污染率为8.16%(12/147),操作者手术衣污染率为3.40%(5/147),术后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4.29%(21/147),低于对照组的36.31%(61/168)、14.88%(25/168)和38.10%(64/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89、χ2 = 11.99和χ2 = 22.56,P < 0.01);试验组操作间清洁时间为(25.90±3.74)min,短于对照组的(27.52±5.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99,P < 0.01)。结论 ERCP术中使用废液积漏袋,能减少气体及肠液的外溢,收集外溢的肠液可减少污染,降低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29(5):71-77. DOI: 10.12235/E20220222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术前血清Ⅳ型胶原(COLⅣ)和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ry61)水平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访至2022年2月28日,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OLⅣ和Cry61水平,分析术前血清COLⅣ和Cry61水平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患者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OLⅣ和Cry6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OR^ = 3.384,95%CI:1.437~7.969)、分化程度(OR^ = 3.121,95%CI:1.493~6.521)、淋巴转移(OR^ = 3.476,95%CI:1.274~9.483)、术前血清COLⅣ水平(OR^ = 3.165,95%CI:1.290~7.765)和Cry61水平(OR^ = 2.924,95%CI:1.543~5.540)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 > 1,P < 0.05)。术前血清COLⅣ水平截断值为164.58 ng/mL时,预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5%CI:0.678~0.907),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34%和69.52%;术前血清Cry61水平截断值为447.36 ng/L时,预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ROC AUC为0.73(95%CI:0.714~0.912),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63%和68.45%;两者联合检测预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ROC AUC为0.79(95%CI:0.752~0.936),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9%和69.31%。结论 术前血清COLⅣ和Cry61水平升高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血清COLⅣ和Cry61水平,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3, 29(5):78-83. DOI: 10.12235/E20220079
摘要:目的 评估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9年9月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例患者均无切口及腹腔种植,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循环稳定、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A级、肿瘤可切除、能耐受手术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2023, 29(5):84-88. DOI: 10.12235/E20220313
摘要:目的 探讨全覆膜金属支架在治疗无法行外科手术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镜诊治中心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胰管留置全覆膜金属支架的9例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行ERCP,术中见乳头呈鱼嘴样开口,插管后均可见胶冻状液体流出,造影见主胰管局部或弥漫扩张,分枝胰管呈囊状扩张,5例置入10 mm×80 mm、4例置入10 mm×60 mm全覆膜金属支架,2例术中同时置入胆道支架。术后患者腹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缓解,2例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无胰腺炎、胆管炎、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腹痛和复发,无支架移位,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无新发糖尿病,1例随访至16个月时,支架堵塞,行胰管清理及支架更换。出院当天生活质量卡氏评分为(96.67±3.54)分,较术前的(82.78±3.63)分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和6个月生活质量卡氏评分为(94.82±3.87)和(91.33±2.50)分,与出院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无法行外科手术的IPMN患者,内镜下胰管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胰腺炎复发和手术频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