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度镇静的半数有效量和95%有效量

      2023, 29(4):1-5. DOI: 10.12235/E20220269

      摘要 (671) HTML (190) PDF 753.65 K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计算阿芬太尼与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度镇静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方法 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50例。用试验剂量的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进行镇静,患者所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依序贯试验法设计,首位患者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为6.000 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 < 1分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记录序贯试验的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芬太尼剂量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 = 8.9286X - 7.6429,阿芬太尼的ED50为7.286 μg/kg(95%CI:6.566~8.084),ED95为10.154 μg/kg(95%CI:8.753~22.323)。结论 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镇静的ED50为7.286 μg/kg,ED95为10.154 μg/kg。该镇静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中。

      • 0+1
      • 1+1
    •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在肥胖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2023, 29(4):6-12. DOI: 10.12235/E20210185

      摘要 (585) HTML (25) PDF 687.73 K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在肥胖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传统光学喉镜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声门显露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以及呛咳程度、血流动力学和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声门显露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插管后1 min(T1)和5 min(T2)患者心率(HR)、无创收缩压(SBP)和无创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 < 0.05),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 < 0.05),口腔出血、咽喉部损伤和气道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提高肥胖患者声门显露成功率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缓解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 29(4):13-18. DOI: 10.12235/E20220358

      摘要 (556) HTML (73) PDF 985.86 K (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试验组和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0.05);术后1周,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术后1和3个月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中发生1例硬膜囊撕裂,采用可吸收线修补。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失血量,减轻短期疼痛,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 29(4):19-26. DOI: 10.12235/E20220406

      摘要 (147) HTML (460) PDF 826.85 K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研究组给予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内引流精准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术后腘窝囊肿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腘窝囊肿残留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腘窝淤斑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3和7 d的疼痛VAS比较,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VAS有差异(P < 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无差异(P > 0.05);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变化趋势有差异(P < 0.05)。研究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3和6个月患肢膝关节活动度比较,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差异(P < 0.05);②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差异(P < 0.05),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③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变化趋势有差异(P < 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腘窝囊肿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腘窝囊肿残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与关节镜下单纯内引流相比,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囊壁切除内引流精准治疗腘窝囊肿,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对于近期膝关节功能和腘窝囊肿分级的改善更佳,且腘窝囊肿残余率更低。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腔内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Meta分析

      2023, 29(4):27-36. DOI: 10.12235/E20220248

      摘要 (543) HTML (27) PDF 1.22 M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腔内超声造影(ICCEUS)与常规超声(US)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万方(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收集、筛选并提取有关比较ICCEUS与US引导PCNL的临床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7篇文献被纳入研究,总样本量为696例。ICCEUS-PCNL组一次穿刺成功率(OR^ = 4.52,95%CI:2.99~6.82)和结石清除率(OR^ = 2.32,95%CI:1.15~4.68)均较US-PCNL组高,并发症发生率(OR^ = 0.49,95%CI:0.30~0.80)较US-PCNL组低,血红蛋白下降值(MD = -6.94,95%CI:-9.72~-4.16)和术中出血量(MD = -44.06,95%CI:-73.11~-15.02)较US-PCNL组少,手术时间(MD = -20.86,95CI%:-40.28~-1.44)和住院时间(MD = -2.38,95%CI:-4.15~-0.60)较US-PCNL组短。结论 与US-PCNL相比,ICCEUS-PCNL能提高PCNL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并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值/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动脉瘤的腹腔镜/开放同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附28例报告)

      2023, 29(4):37-44. DOI: 10.12235/E20220153

      摘要 (397) HTML (440) PDF 1006.17 K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动脉瘤患者同期行腹腔镜/开放手术(脾动脉瘤近心端及远心端隔绝术、脾脏切除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28例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和深圳大学总医院普外科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合并脾动脉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同期腹腔镜下或者开放手术下应用“脾动脉瘤近、远心端隔绝术+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前均需完善腹部增强CT + 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胃镜等检查,详细了解肝功能分级、脾脏肿大分级、脾功能亢进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脾动脉瘤在载瘤动脉上的位置、大小、外形以及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等情况。术后常规复查血液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肝功能。术后1~3个月门诊复查腹部增强CTA。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7~8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无腹腔积液、感染、深部脓肿、出血和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开放手术组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腹水量较开放手术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3天复查血液分析、CRP和肝功能,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组白细胞(WBC)和谷草转氨酶(GOT)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有21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PLT升高等脾脏功能缺失的表现,经予以口服药物(潘生丁等)治疗后,无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同期行脾动脉瘤隔绝+脾脏切除术+门-奇断流手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动脉瘤。腹腔镜下同期手术创伤更小,患者康复更快。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该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创伤,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经颏下三孔法腔镜甲状腺肿瘤手术的临床研究

      2023, 29(4):45-49. DOI: 10.12235/E20220354

      摘要 (511) HTML (286) PDF 686.24 K (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颏下三孔法腔镜甲状腺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兴安盟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72例,随机选择切开术式(切开组,36例)或腔镜术式(微创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术区肿胀时间、美容满意程度及疼痛评分。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切开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无声音嘶哑、低钙血症和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但微创组切口血肿发生率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组术后术区肿胀时间明显短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组术后3和7 d颈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颈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创组美容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结论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肿瘤手术(颏下三孔法)具有微创、美容、恢复快和安全可行等特点,值得应用于临床。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热活检钳法与传统法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

      2023, 29(4):50-56. DOI: 10.12235/E20220579

      摘要 (225) HTML (500) PDF 1.07 M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使用热活检钳的改良方法与使用三角刀的传统方法,在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2月-2022年2月该院消化内科行POEM治疗的AC患者64例,随机分为热活检钳组和传统方法组,各32例,均行POEM。记录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肌切开与隧道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肌切开长度、隧道长度、气体相关不良事件、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率和术后3个月Eckard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6个月Eckardt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热活检钳法与传统法均能有效治疗AC,但热活检钳法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住院费用,且长期疗效可能更显著,尤其适合在技术水平有限的临床机构中推广。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超声内镜引导胃空肠吻合术在治疗胃出口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 29(4):57-63. DOI: 10.12235/E20220230

      摘要 (543) HTML (460) PDF 706.94 K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超声内镜引导胃空肠吻合术(EUS-GE)治疗胃出口梗阻(GOO)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6月该院77例因GOO行EUS-G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关注术前评估及胃排空准备,统计分析EUS-GE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77例患者均成功行EUS-GE,术后GOO评分由术前0至1分提高到术后1至3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中整体健康状况评分由术前的(6.94±1.04)分提高到(10.39±1.11)分(P<0.01);术后2例患者支架不通畅,2例支架移位,2例消化道出血,3例并发轻症急性胰腺炎,35例因术中主动穿孔出现肠瘘伴发热,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EUS-GE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和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术后能有效改善GOO情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但术后并发症多,有效的术前评估及术后观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0+1
      • 1+1
    • 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浅表型息肉的安全性分析

      2023, 29(4):64-72. DOI: 10.12235/E20220277

      摘要 (585) HTML (288) PDF 928.92 K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冷圈套器切除术与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浅表型(即巴黎分型0-Ⅱa型)息肉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110例右半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热圈套器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内镜下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7.10%和95.65%,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研究组术后无持续性腹痛,对照组有3例患者可能是电凝综合征或注射针穿透损伤肠壁,引起局限持续性腹痛,最长达1个月。研究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 < 1 cm的右半结肠0-Ⅱa型息肉,较热圈套器切除术操作更便捷,内镜下切除率高,操作中避免了电刀电凝及注射针注射引起的透壁性损伤风险,降低了术后持续腹痛发生率,不增加出血和穿孔的风险,治疗过程安全,治疗时间短,费用低,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综 述
    • 上消化道内镜诊疗黏膜准备的现状及争议问题

      2023, 29(4):73-79. DOI: 10.12235/E20220270

      摘要 (308) HTML (484) PDF 626.00 K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高发国家,但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较低。实现上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关键,是高质量的上消化道内镜诊疗。但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常因黏膜准备不充分导致疾病漏诊和误诊。目前,关于肠道准备方法,国内外已有多项指南进行规范,但上消化道黏膜准备方法尚无权威性指南规范。临床实践中,不同医疗机构采用的准备方法差别较大,黏膜准备效果有一定差异,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多争议。该文对国内外上消化道黏膜准备的现况和争议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期望为临床规范的制订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为后续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思路。

    • >临床研究
    • 细胞内镜系统在消化道黏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2023, 29(4):80-85. DOI: 10.12235/E20220243

      摘要 (578) HTML (300) PDF 1.37 M (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细胞内镜(EC)系统在消化道黏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先使用EC诊断,再行大体组织病理学诊断,判断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相符。结果 所选病例EC诊断与大体组织病理学结果均一致。结论 EC可达到组织病理学诊断效果,但其应用价值、具体评价体系和应用范围尚需进一步研究。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纵隔囊肿诊治中的应用(附4例报告)

      2023, 29(4):86-90. DOI: 10.12235/E20220291

      摘要 (661) HTML (438) PDF 802.26 K (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纵隔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4例接受EBUS-TBNA诊治的纵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EBUS-TBNA诊治纵隔囊性病变应用的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结果 4例纵隔囊性病变经气道内超声均可明确囊肿的诊断,通过对其囊液的分析,2例能够明确囊肿来源,1例出现了严重的感染相关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可以作为纵隔囊性病变的有效诊断和治疗工具,但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相关并发症,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患者,严格把握无菌原则。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