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深度学习在内镜下内痔诊断及危险分级中的应用

      2023, 29(2):1-7. DOI: 10.12235/E20220185

      摘要 (610) HTML (429) PDF 1.29 M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内镜下内痔诊断及危险分级的深度学习模型,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内镜下内痔诊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该院内镜中心的肛齿状线上倒镜图片,分为内痔组和正常组(A任务);根据LDRf分级标准,将内痔组进一步分为Rf0组、Rf1组和Rf2组(B任务)。选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框架的Xception、ResNet和EfficientNet,以及基于Transformer框架的ViT和ConvMixer等5个神经网络,建立针对A、B两项计算机视觉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模型评价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精确度、F1值和读片时间。将深度学习模型的读片表现与两位不同年资内镜医生进行比较。结果 5种深度学习模型在A与B任务测试集中皆展现出较好的准确性。其中,最优模型为ConvMixer,准确性最高(0.961和0.911),其次为EfficientNet(0.956和0.901),均优于高年资内镜医生(0.952和0.881)和低年资内镜医生(0.913和0.832)。同时,所有深度学习模型在验证集中读片用时均 < 10 s,速度快于内镜医生(均 > 300 s)。此外,笔者采用梯度加权分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突出图像中对模型判断较重要的区域。结论 建立的内痔诊断及危险分级的深度学习模型,其表现优于内镜医生。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可辅助内镜医师进行内痔诊断和分级,展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电子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2023, 29(2):8-12. DOI: 10.12235/E20220087

      摘要 (492) HTML (28) PDF 561.40 K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远端后,保持导丝位置相对固定,退出内镜,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代替经鼻胃镜下置入导丝技术;对照组使用标准型胃镜下钳夹推送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鼻咽部不适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误吸及导丝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斑马导丝转换技术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与传统内镜钳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有效,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提供新思路。

    • 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与经典外科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

      2023, 29(2):13-19. DOI: 10.12235/E20220011

      摘要 (445) HTML (8) PDF 1.73 M (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ERBL)与经典外科手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住院,分别行ERBL及PPH的Ⅱ度和Ⅲ度痔疮患者各40例。观察组为ERBL手术患者,对照组为PPH手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ERBL组套扎环数量与套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ERBL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P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0);ERBL组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疼痛及里急后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P = 0.004和P = 0.04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6,P = 0.608)。不同套扎环数量与ERBL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 > 0.05)。结论 ERBL及PPH治疗痔疮的总有效率相仿,但EBRL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PPH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PH组,且不同套扎环数量对ERBL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ERBL用于治疗痔疮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临床。

      • 0+1
      • 1+1
      • 2+1
      • 3+1
    • 糖皮质激素的不同给药方式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效果

      2023, 29(2):20-27. DOI: 10.12235/E20220174

      摘要 (352) HTML (11) PDF 651.87 K (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口服醋酸泼尼松、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1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行ESD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局部注射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口服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其中,对照组11例,未采取预防术后狭窄的措施,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10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组29例,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37例。对比分析4组患者术后狭窄率、难治性狭窄率、狭窄后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次数、首次内镜下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是否有激素应用不良反应和球囊扩张并发症等。结果 对照组、局部注射组、口服组和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术后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1.82%(9/11)、70.00%(7/10)、41.38%(12/29)和40.54%(15/37),难治性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3.64%(7/11)、50.00%(5/10)、24.14%(7/29)和24.32%(9/37),内镜下球囊扩张次数分别为(4.09±1.76)、(3.90±2.33)、(1.86±0.88)和(1.76±0.95)次,首次内镜下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1.09±3.56)、(33.40±2.95)、(117.93±5.54)和(138.24±7.22)d。上述4个指标中,对照组和局部注射组术后狭窄发生率和难治性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及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术后内镜下球囊扩张次数明显多于口服组及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内镜下首次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及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两两比较,对照组与局部注射组狭窄发生率和难治性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内镜下球囊扩张次数和术后首次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口服组与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的狭窄发生率、难治性狭窄发生率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首次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仅对照组发生1例迟发性出血,其余均无手术、球囊扩张及激素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口服及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在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方面安全、有效,单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效果有限,但可减少术后球囊扩张次数,延长首次内镜下球囊扩张与ESD的间隔时间;口服联合局部注射较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延迟术后发生狭窄的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老年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3, 29(2):28-34. DOI: 10.12235/E20210678

      摘要 (196) HTML (11) PDF 689.55 K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1年6月284例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指数方程作为预测模型,分析预测模型判断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 284例老年患者中,74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06%。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4例)。其中,心率波动32例,血压波动28例,心律失常9例,出血4例,肠穿孔1例。未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1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鼾病史、病变类型及颌面部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HR^ = 1.763,95%CI:1.108~2.805,β = 0.567,P = 0.017)、BMI(HR^ = 2.608,95%CI:1.916~3.550,β = 0.959,P = 0.000)、COPD(HR^ = 1.702,95%CI:1.125~2.575,β = 0.532,P = 0.012)及鼾病史(HR^ = 2.258,95%CI:1.403~3.634,β = 0.814,P = 0.001)是老年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糖尿病、病变类型及颌面部异常与老年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无关(P > 0.05)。根据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建立指数方程Y = 0.567X1 + 0.959X2 + 0.532X4 + 0.814X5(X1 = 年龄,X2 = BMI,X4 = COPD,X5 = 鼾病史)。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采用指数方程判断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 = 0.781,SE = 0.029,95%CI:0.724~0.837),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514。结论 老年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心肺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年龄、BMI、COPD及鼾病史有关,据此建立指数方程来判断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0+1
    • 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手术对早期甲状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美容效果的影响

      2023, 29(2):35-40. DOI: 10.12235/E20220120

      摘要 (63) HTML (8) PDF 575.71 K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手术对早期甲状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早期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 = 49)给予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手术,对照组(n = 49)给予开放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清除效果、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2.27±4.53)mL,术后引流量为(78.25±19.3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71±6.86)和(136.24±45.28)mL(均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0.16±11.5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61.34±6.27)min(P < 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2±1.03)枚,与对照组的(1.98±1.05)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周,观察组CD3+为(56.84±5.06)%,CD4+为(33.72±4.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26±4.87)%和(28.15±3.97)%(均P < 0.05),而观察组CD8+为(35.14±5.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9±5.76)%(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美容满意度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P < 0.05)。结论 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肿瘤患者,能改善手术指标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美容满意度。

    • 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摄食训练的指导价值

      2023, 29(2):41-48. DOI: 10.12235/E20220267

      摘要 (343) HTML (7) PDF 657.19 K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摄食训练的指导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信封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n = 60)和对照组(n = 60)。对照组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在阴性后进行摄食训练,观察组采用FEES,在阴性后进行摄食训练,最终观察组纳入55例,对照组纳入54例。比较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误吸程度、吞咽功能评级和安全性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误吸和腹胀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误吸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FEES,在阴性后进行摄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动脉血气状态及吞咽功能,减轻误吸程度,降低误吸、肺炎和腹胀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3, 29(2):49-54. DOI: 10.12235/E20210671

      摘要 (495) HTML (10) PDF 592.17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8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小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麻醉,研究组予以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基础情况(包括检查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和呛咳情况)和镇静满意率,记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T1)、检查开始即刻(T2)、检查开始后1 min(T3)、检查开始后5 min(T4)和检查结束即刻(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15.14±2.03)和(18.26±2.65)min](P < 0.05),呛咳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33)和(2.86±0.47)分](P < 0.05);两组患儿一次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镇静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HR和MAP组间、时间和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HR和MAP在T2、T3、T4和T5时点均高于T1时点,且T4、T5时点均低于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T1、T2、T3、T4和T5时点HR慢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SpO2组间、时间和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轻呛咳程度,提高镇静满意率,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值得应用于临床。

    • 含漱利多卡因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2023, 29(2):55-63. DOI: 10.12235/E20220203

      摘要 (433) HTML (13) PDF 1.12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含漱利多卡因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该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含漱2%利多卡因复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3组患者麻醉给药前(T0)、开始检查时(T1)、胃镜过咽喉部时(T2)、检查结束时(T3)和苏醒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变化情况,同时记录3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各时点的HR、MAP和SpO2变化均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且与常规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少,苏醒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含漱利多卡因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等静脉麻醉药物的方案,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具有呼吸抑制轻、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麻醉效果好等优点,大大降低了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麻醉风险,为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重症肺炎经支气管镜灌洗联合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023, 29(2):64-75. DOI: 10.12235/E20220482

      摘要 (69) HTML (12) PDF 1.41 M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常规治疗联合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百度学术等国内数据库,以及检索PubMed外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重症肺炎常规治疗联合肺泡灌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对照组为重症肺炎常规治疗,实验组为常规治疗联合肺泡灌洗(以下简称联合治疗)。根据Cochrane协作网风险评估手册中对纳入文献的评估方法,2名研究员将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1 735例患者,实验组868例,对照组8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 = 0.16,95%CI:0.13~0.19,P = 0.000);两组患者发热恢复时间(MD = -3.41,95%CI:-3.67~-3.15,P = 0.000)、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 = -2.36,95%CI:-2.70~-2.01,P = 0.000)、咳嗽消失时间(MD = -2.56,95%CI:-2.97~-2.15,P = 0.000)、住院时间(MD = -4.38,95%CI:-5.53~-3.23,P = 0.000)、氧分压(PO2)(MD = 6.74,95%CI:5.79~7.68,P = 0.000)、二氧化碳分压(PCO2)(MD = -8.84,95%CI:-11.02~-6.66,P = 0.000)、血氧饱和度(SO2)(MD = 5.85,95%CI:4.89~6.81,P = 0.000)、降钙素原(PCT)浓度(MD = -1.95,95%CI:-2.96~-0.95,P = 0.000)、C反应蛋白(CRP)浓度(MD = -11.33,95%CI:-19.68~-2.97,P = 0.008)、白细胞(WBC)浓度(MD = -2.69,95%CI:-3.27~-2.11,P = 0.000)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MD = -9.21,95%CI:-11.03~-7.39,P = 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治疗和常规方法治疗重症肺炎,前者整体有效率高于后者,临床症状、住院时间、血气分析和感染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但有一些组间Meta分析结果具有高度异质性,结果可靠性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薄软骨复合体在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 29(2):76-81. DOI: 10.12235/E20220130

      摘要 (484) HTML (18) PDF 675.71 K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耳屏软骨膜-薄软骨复合体在全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70例(70耳)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耳屏软骨膜,观察组35例使用耳屏软骨膜-薄软骨复合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鼓膜愈合30例(85.7%),再穿孔5例(14.3%);观察组中鼓膜愈合35例(100.0%),未出现穿孔(0.0%),移植物无移位及内陷;两组患者穿孔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9,P = 0.020)。对照组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36.04±2.51)dB HL下降至术后(22.71±1.44)dB HL,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21.14±2.78)dB HL缩小至术后(9.93±2.05)dB HL;观察组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36.29±2.26)dB HL下降至术后(22.03±1.89)dB HL;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21.07±2.52)dB HL缩小至术后(9.67±1.94)dB HL,两组患者组内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全耳内镜下应用耳屏软骨膜-薄软骨复合体行Ⅰ型鼓室成形术,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改善明显,其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鼓膜修补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耳内镜下经鼓室口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3, 29(2):82-88. DOI: 10.12235/E20220164

      摘要 (400) HTML (17) PDF 1.75 M (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患者,在实施中耳乳突手术的基础上联合行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以探讨耳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1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ETD患者5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中耳乳突手术联合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对照组采用中耳乳突手术联合鼻内镜下咽鼓管咽口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ETDQ-7)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术前与术后1年ETDQ-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乳突腔引流通畅,未出现脓性渗出液。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ETD患者,在实施中耳乳突手术的基础上,行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较行鼻内镜下咽鼓管咽口球囊扩张术更加安全,且术后复发率低,效果更好。故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伴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延迟开放型ETD患者行中耳乳突手术联合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口球囊扩张术,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0+1
      • 1+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