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9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单侧双通道内镜椎旁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23, 29(12):1-7. DOI: 10.12235/E20230050

      摘要 (348) HTML (35) PDF 3.89 M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因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6~62岁,平均(53.67±17.45)岁。病史3 d~10年。椎间孔内型(I型)9例,椎间孔外型(Ⅱ型)13例,混合型(Ⅲ型)3例。L4/5间隙8例,L5/S1间隙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CT和MRI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手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下肢、腰部疼痛和机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Macnab标准对近期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UBE技术治疗ELLDH,手术时间(79.79±23.97)min,术中出血量为40~80 mL,平均(55.80±10.74)mL。随访时间(7.02±4.26)个月。术前,下肢VAS为(7.04±0.92)分,腰部VAS为(3.49±1.52)分,ODI为(35.03±2.97)%,术后第3天,下肢VAS为(2.17±0.61)分,腰部VAS为(1.48±0.43)分,ODI为(18.77±3.15)%,术后3个月,下肢VAS为(1.38±0.65)分,腰部VAS为(1.03±0.48)分,ODI为(6.05±1.80)%,术后第3天和3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优良率为96.0%(优20例,良4例,可1例),随访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UBE技术治疗ELLDH,疗效好,创伤小,术中视野开阔、清晰,患者体验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23, 29(12):8-14. DOI: 10.12235/E20220738

      摘要 (296) HTML (59) PDF 1.77 M (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GI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该院36例GI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ELTA组18例,开放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责任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Delt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椎旁肌损伤程度轻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术前明显降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ELTA组术后各时段腰痛VAS明显低于开放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GILDH,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和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在跨越Delta内镜学习曲线和优化手术流程后,该技术可以成为常规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案。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关节镜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观察

      2023, 29(12):15-19. DOI: 10.12235/E20220739

      摘要 (118) HTML (23) PDF 1.62 M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采用关节镜清理与PRP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患者4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行肩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PRP注射,对照组行单纯关节镜清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实验组中,5例行肩袖修补术(3例为术前确诊肩袖撕裂,2例为钙化灶较大,清理后行肩袖修补),对照组中,3例行肩袖修补术(2例为术前确诊肩袖撕裂,1例为钙化灶较大,清理后行肩袖修补)。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明显低于术前,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A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52,t = 8.73,P = 0.001)。结论 关节镜清理联合PRP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关节镜可以尽量清除钙盐,能对肩袖损伤范围精确评估,并对明确的、损伤较大的肩袖损伤,行带线锚钉肩袖修补。同时,结合PRP注射,可加快损伤肩袖的修复,减轻疼痛,加速肩关节功能康复。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硬质支气管镜术中应用罗库溴铵行深度肌松对喷射通气氧合效果的影响

      2023, 29(12):20-25. DOI: 10.12235/E20230111

      摘要 (85) HTML (18) PDF 645.50 K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罗库溴铵实施深度肌松,在硬质支气管镜治疗术中,对喷射通气氧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2月择期行全身麻醉下经硬质支气管镜,治疗中央气道病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深度肌松组(D组,n = 30)和中度肌松组(M组,n = 30)。全身麻醉诱导后,插入硬质支气管镜,行喷射通气,使用罗库溴铵作为肌松剂,进行诱导和维持。M组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测定肌松深度,维持TOF计数为1至2;D组采用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PTC)测定肌松深度,维持PTC在1至2。术毕,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残余肌松。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整体手术时间、手术暂停时间和麻醉时间短于M组,D组肌松剂用量大于M组,D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次数明显少于M组,术后术者满意度高于M组,D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喷射通气15 min(T1)和30 min(T2)高于M组,D组术后咽喉疼痛数少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硬质支气管镜术中,应用罗库溴铵实施深度肌松,可以改善喷射通气的氧合效果,缩短手术暂停时间和麻醉时间,提高术者满意度,舒更葡糖钠拮抗残余肌松,可以解决深度肌松恢复延迟的弊端。

    • 两种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3, 29(12):26-30. DOI: 10.12235/E20230068

      摘要 (303) HTML (98) PDF 3.05 M (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耳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44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耳内镜下清理胆脂瘤,对照组在显微镜下清理胆脂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治愈,听力不同程度提高。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言语频率听阈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9.71、t = 13.41,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局部不适感较对照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68、t = -2.44,P <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干耳,无复发。结论 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方法简单,效果优于显微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23, 29(12):31-36. DOI: 10.12235/E20230014

      摘要 (335) HTML (56) PDF 7.63 M (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诊治的8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 = 40)和B组(n = 40)。A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和Lund-Kenned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总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应用探讨

      2023, 29(12):37-43. DOI: 10.12235/E20220753

      摘要 (212) HTML (24) PDF 647.43 K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OS)的临床应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大肠癌筛查流程和提高筛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3 398例结直肠癌OS阳性,并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成高危因素问卷调查(HRFQ)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后,建议对两种筛查方法中,任意一种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统计受检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检出情况和病变部位,根据初筛结果,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结直肠肿瘤检出率的情况。结果 3 398例受检者中,HRFQ(-)FIT(+)组进展期腺瘤和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HRFQ(+)FI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非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方面,HRFQ(-)FIT(+)组明显低于HRFQ(+)FI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IT对结直肠肿瘤的敏感度总体上优于HRFQ,且FIT对远端结直肠肿瘤的敏感度高于近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RFQ与FIT组合,比FIT或HRFQ单独使用,能筛选出更多的高危人群,从而检测出更多的结直肠肿瘤,通过及时的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 日间病房模式的内镜息肉冷切除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2023, 29(12):44-50. DOI: 10.12235/E20220768

      摘要 (149) HTML (50) PDF 2.29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日间病房模式下,采用内镜息肉冷切除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该院行肠息肉切除术的45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3组:日间病房冷切除组、日间病房热切除组和普通病房冷切除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并发症、息肉复发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和术后并发症(出血、穿孔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冷切除组的即刻出血率较高,电凝综合征为热切除组独有,热切除组的金属夹使用人数最多,普通病房冷切除组使用最少;日间病房组的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病房组,费用低于普通病房组,但患者满意度方面,日间病房组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日间病房模式下,采用内镜息肉冷切除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息肉,安全、经济和有效。但是,由于在短时间内缺乏与患者的病情沟通,反而会导致患者住院满意度下降。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3, 29(12):51-58. DOI: 10.12235/E20230105

      摘要 (285) HTML (22) PDF 2.79 M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胃炎性纤维性息肉(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该院66例(共68处病变)经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GIF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n = 16)和未出血组(n = 50)。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大小、内镜下特征、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手术方式和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总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GIFP临床特征,并计算术前正确诊断率。结果 出血组发病年龄明显小于未出血组,病灶大小明显大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血组病灶内镜下呈新生物样隆起、表面伴有糜烂或溃疡、伴有球阀综合征和超声内镜有血流信号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灶呈新生物样隆起或黏膜下隆起、表面有溃疡或糜烂和伴有球阀综合征,是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P < 0.05)。术前GIFP总体正确诊断率为27.94%。术前行超声内镜的患者,术前正确诊断率为38.78%,明显高于未行超声内镜的患者(χ2 = 20.82,P = 0.000)。结论 病灶形态、表面有溃疡或糜烂和伴有球阀综合征,是GIF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术,有利于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当GIFP有发生消化道出血风险时,应及早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性切除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且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高分化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3, 29(12):59-64. DOI: 10.12235/E20230001

      摘要 (131) HTML (16) PDF 3.40 M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化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3例高分化R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内镜下治疗、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随访情况和预后。以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为标准,根据病理分期,将83例患者分为G1期组(72例)和G2期组(11例);根据患者瘤体数,将83例患者分为单发RNET组(77例)和多发RNET组(6例);比较两种分组之间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和CD56的表达情况。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分组时,G1期组CgA阳性率明显高于G2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3,P = 0.040);根据瘤体数分组时,多发RNET组CgA阳性率明显高于单发RN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4,P = 0.017);Syn和CD56在以上两种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高分化RNET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为单发直肠G1期,ESD切除安全性高,预后良好,G1期患者中CgA阳性率较高,多发RNET患者中CgA阳性率较高。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3, 29(12):65-71. DOI: 10.12235/E20220666

      摘要 (153) HTML (228) PDF 674.88 K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ERC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3例于2017年1月-2021年1月行ERCP的患者为建模组,205例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ERCP的患者为验证组,根据亚特兰大标准,建模组45例ERCP后发生胰腺炎,验证组23例ERCP后发生胰腺炎。比较建模组胰腺炎患者与无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乳头孔类型、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切除术史(OR^ = 6.417,95%CI:1.900~21.675,P = 0.000)、胆总管结石(OR^ = 3.442,95%CI:1.496~7.917,P = 0.000)、结节型乳头孔(OR^ = 2.447,95%CI:1.072~5.585,P = 0.018)、胰腺导丝通道(OR^ = 3.673,95%CI:1.609~8.383,P = 0.000)、括约肌切开术(OR^ = 1.758,95%CI:1.140~2.711,P = 0.004)、总胆红素升高(OR^ = 1.415,95%CI:1.084~1.847,P = 0.008)和白蛋白降低(OR^ = 1.239,95%CI:1.016~1.510,P = 0.010),是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Y = -1.023 + 1.859×(胃切除术史)+ 1.236×(胆总管结石)+ 0.895×(结节型乳头孔)+ 1.301×(胰腺导丝通道)+ 0.564×(括约肌切开术)+ 0.347×(总胆红素升高)+ 0.214×(白蛋白降低)。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显示,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模型预测胰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和0.864。对模型中各个变量进行赋值后,分为低风险(0~5分)、中风险(5~10分)和高风险( ≥ 10分),建模组与验证组中,高风险患者胰腺炎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患者,高风险患者胰腺炎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风险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结节型乳头孔、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总胆红素升高和白蛋白降低,是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建立的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对胰腺炎的预测效能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0+1
    • 不同吻合方法应用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重建中的对比研究

      2023, 29(12):72-78. DOI: 10.12235/E20230021

      摘要 (120) HTML (17) PDF 14.04 M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π形吻合与圆形吻合(反穿刺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重建中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不同,分为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吻合组(π形吻合组,27例)和圆形吻合器吻合组(反穿刺法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全腹腔镜下重建食管空肠吻合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π形吻合组手术时间和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分别为:(221.5±8.8)和(34.7±3.7)min,与反穿刺法组的(246.9±5.6)和(47.2±4.6)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5.19,t = 11.81,P <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反穿刺法组发生术中并发症2例,包括:食管空肠吻合口闭锁1例,吻合口撕裂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 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π形吻合和反穿刺法吻合均是安全、可行的,在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方面,π形吻合重建时间更短。当小肠直径较细,伸入25 mm吻合器较为困难时,π形吻合优势较为明显。肿瘤浸润至齿状线以上的Siewert Ⅰ型和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推荐反穿刺法,使用管状吻合器进行重建。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内镜套扎术切除胃黏膜下肿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 29(12):79-84. DOI: 10.12235/E20220748

      摘要 (305) HTML (36) PDF 37.16 M (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内镜套扎术在胃黏膜下肿物(直径≤1 cm)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10月-2022年7月接受内镜下治疗的177例胃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 = 142)和内镜套扎术组(n = 3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病灶完整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病理等情况。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33.23±8.55)min,明显长于内镜套扎术组的(24.85±5.96)min,术中出血均为ERB-c1级,无ERB-c2级,优于内镜套扎术组,手术费用(24 615.08±5 678.32)元,明显多于内镜套扎术组的(21 319.26±7 235.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中穿孔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中转外科手术、严重感染、迟发性出血和围手术期死亡,无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 内镜套扎术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出血量少和费用低等优点,但存在难以预判的出血风险。临床需在充分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临床研究
    • 内镜下使用改良自制尿道延长器行尿道肉阜电切术的初步体会

      2023, 29(12):85-88. DOI: 10.12235/E20230051

      摘要 (266) HTML (34) PDF 1.11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自制尿道延长器,对老年女性尿道肉阜患者行内镜下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共收治尿道肉阜患者28例,均于改良自制尿道延长器辅助下行等离子电切术,分析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该组28例患者,均在自制尿道延长器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40 min,平均(24.4±6.4)min;导尿管留置时间3~7 d,平均(5.1±1.1)d;住院时间4~8 d,平均(6.5±1.0)d;拔除导尿管后,均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和排尿困难等近期并发症发生,病理均提示尿道肉阜;随访时间2~22个月,平均(11.8±6.5)个月,无尿道狭窄和尿道肉阜复发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使用改良自制尿道延长器治疗尿道肉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