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9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结肠镜检查时机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2023, 29(11):1-12. DOI: 10.12235/E20220711

      摘要 (411) HTML (71) PDF 3.12 M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结肠镜检查时机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LGIB)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自建库到2022年9月,结肠镜检查时机对急性LGIB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临床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急诊结肠镜组和常规结肠镜组的再出血率、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出血来源定位率和总体死亡率等多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回顾性研究和4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包括400 180例患者。回顾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结肠镜在以下4个方面优于常规结肠镜:内镜下止血成功率(OR^ = 1.64,95%CI:1.07~2.52,P = 0.020)、住院天数(MD = -1.67,95%CI:-2.92~-0.42,P = 0.009)、外科手术率(OR^ = 0.52,95%CI:0.42~0.64,P = 0.000)和输血率(OR^ = 0.83,95%CI:0.78~0.88,P = 0.000);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总体死亡率、介入治疗率和出血来源定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结肠镜内镜下止血成功率(OR^ = 1.74,95%CI:1.04~2.93,P = 0.040)和出血来源定位率(OR^ = 2.31,95%CI:1.28~4.17,P = 0.006)明显高于常规结肠镜,两组间其他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常规结肠镜相比,急诊结肠镜并不能降低再出血率和总体死亡率,但能够提高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外科手术率和输血率,在临床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时机选择。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胰管支架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2023, 29(11):13-18. DOI: 10.12235/E20220598

      摘要 (368) HTML (254) PDF 629.64 K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胰管支架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ERCP治疗,观察组术中留置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炎症指标、血淀粉酶值、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PEP)、术后腹痛、住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 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降低,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重症PEP和腹痛发生率降低,腹痛评分降低,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留置胰管支架,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腹痛、高淀粉酶血症、PEP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 29(11):19-24. DOI: 10.12235/E20220563

      摘要 (421) HTML (34) PDF 643.59 K (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该院100例行食管癌ES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方式,随访术后1年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建立预测食管癌ESD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术后1年随访,100例患者中失访6例,复发率为10.64%;病变直径 ≥ 3.11 cm、SM1癌、病变内镜下混合型、术中重度粘连、术前无法进食和术后存在脉管瘤栓,是食管癌ESD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 < 0.05);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其初始C指数为0.876,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论 基于病变直径 ≥ 3.11 cm、SM1癌、病变内镜下混合型、术中重度粘连、术前无法进食和术后存在脉管瘤栓6个高危因素,构建个体化预测食管癌ESD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地识别术后复发风险,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 0+1
      • 1+1
    •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2023, 29(11):25-32. DOI: 10.12235/E20220735

      摘要 (340) HTML (36) PDF 686.76 K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1月该院行LC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ERAS理念处理。其中,对照组采取四孔法,观察组采取单孔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1(IL-1)、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术后12和24 h VAS低于对照组,术后1、3和7 d血清IgA、IgG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1、3和7 d血清IL-1和MPO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和25.00%),术后1个月胃肠道疾病生存质量指数(GIQLI)和腹壁美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AS联合单孔LC,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且脐部褶皱处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安全性高。

    • 结直肠癌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和2β表达与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关系

      2023, 29(11):33-38. DOI: 10.12235/E20220727

      摘要 (296) HTML (39) PDF 629.60 K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TFAP-2α)和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β(TFAP-2β)表达与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47例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AP-2α和TFAP-2β表达。根据患者术后3年的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癌组织与切缘正常组织、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TFAP-2α和TFAP-2β的表达,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探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切缘正常组织相比,TFAP-2α和TFAP-2β阳性表达率较低(P < 0.05)。随访期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3.13%。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相比,癌组织TFAP-2α和TFAP-2β阳性表达率较低,以及病理分期T3至T4期、N1至N2期和血管侵犯占比较高(P < 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T3至T4期、N1至N2期、血管侵犯占比较高,以及癌组织TFAP-2α、TFAP-2β阳性表达率降低,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TFAP-2α和TFAP-2β阳性表达率较低,两者阳性表达率降低,以及病理分期T3至T4期、N1至N2期和血管侵犯占比较高,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 中耳风险指数对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预后的影响

      2023, 29(11):39-44. DOI: 10.12235/E20220736

      摘要 (267) HTML (162) PDF 613.49 K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耳风险指数(MERI)对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2年4月于该院耳鼻喉科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测气骨导间距(A-B gap),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A-B gap > 20 dB HL,n = 77)和预后不佳组(A-B gap ≤ 20 dB HL,n = 35)。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相关临床资料,并计算MERI得分情况。采用汉化版苏黎世慢性中耳炎量表(ZCMEI-21Chn)进行生活质量随访,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后较好组与预后不佳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病变部位、术前气导听阈和术前骨导听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咽鼓管情况、鼓室黏膜情况和MER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咽鼓管不通、鼓室黏膜病变和MERI评分较高,是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6个月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结果显示,MERI预测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6个月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约登指数为0.561,最佳截断值为7分,灵敏度为73.17%,特异度为82.93%。MERI ≤ 7分组和MERI > 7分组术前ZCMEI-21Chn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ERI ≤ 7分组,术后6个月ZCMEI-21Chn总分和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MERI > 7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ERI评分较低的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6个月预后较好,且生活质量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 29(11):45-52. DOI: 10.12235/E20220699

      摘要 (119) HTML (24) PDF 755.41 K (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2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6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17例)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将观察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78例)和验证集(39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复发,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27例)和术后未复发组(51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训练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通过R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的推理预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和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观察组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率为70.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6,P = 0.023);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9.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6,P = 0.031)。Lund-Mackay评分 > 15分、吸烟、哮喘、多发性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和术后感染是鼻内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95%CI:0.699~0.835)和0.741(95%CI:0.668~0.813),ROC curve特异度分别为90.42%和90.23%,灵敏度分别为90.18%和90.06%。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显著。Lund-Mackay评分 > 15分、吸烟、哮喘、多发性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和术后感染,是影响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 0+1
      • 1+1
      • 2+1
      • 3+1
      • 4+1
    • 电动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 29(11):53-60. DOI: 10.12235/E20220701

      摘要 (98) HTML (58) PDF 1.32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探讨电动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34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电动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75例),将采用腺样体刮除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观察组患者以4∶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220例)和验证集(55例);根据术后是否出血,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术后出血组(23例)和术后未出血组(197例)。分析电动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出血组和术后未出血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通过Python 3.6软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观察组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6,P = 0.035)。观察组术后出血率、腺样体残留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8.90,P = 0.003;χ2 = 8.43,P = 0.004;χ2 = 15.42,P = 0.000)。年龄 ≤ 7岁、Lund-Mackay评分 > 14分、手术操作经验不足、合并临近器官炎症、凝血功能异常、手术切割过深、术中止血不彻底、术中副损伤、使用肾上腺素和术后感染,是慢性鼻窦炎患者电动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绘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95%CI:0.786~0.898)和0.786(95%CI:0.719~0.853),特异度分别为92.64%和90.17%,灵敏度分别为92.55%和90.06%;C指数分别为0.859(95%CI:0.702~0.943)和0.872(95%CI:0.723~0.981),两集的拟合效果良好。结论 电动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显著,且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安全、有效的方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为临床研究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提供帮助。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2023, 29(11):61-71. DOI: 10.12235/E20220402

      摘要 (229) HTML (287) PDF 1.87 M (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前交叉韧带的完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4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使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颗粒关节腔内植入(硫酸钙组),20例患者使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术(置管冲洗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正常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炎症指标变化;比较感染后,两组(硫酸钙组和置管冲洗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术后1、2和3周炎症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1、2、3和6周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感染组术后3或4 d,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0~12 d,感染组CRP、ESR、降钙素原和IL-6明显高于正常情况,对照组CRP、ESR、降钙素原和IL-6均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硫酸钙组和置管冲洗组术后炎症指标均下降,但硫酸钙组术后1、2和3周CRP明显低于置管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和3周,硫酸钙组ESR和IL-6明显低于置管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硫酸钙组和置管冲洗组膝关节ROM较术前明显增大,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膝关节VAS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硫酸钙组术后1、2、3和6周上述指标明显优于置管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术后ESR、CRP、降钙素原和IL-6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关节腔内穿刺,白细胞计数大于10 000×106/L,同时合并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可明确诊断为术后感染。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患者,早期行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颗粒关节腔内植入,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经腹腔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 29(11):72-79. DOI: 10.12235/E20220698

      摘要 (121) HTML (18) PDF 800.93 K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RLA)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20例因肾上腺病变行RLA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合并症、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瘤体大小、术后病理类型和肿瘤位置等。以手术时间的第75百分位数(140 min)为分界点,手术时间超过140 min的,定义为手术时间延长。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RLA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因素对RLA手术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结果 96例(22.86%)出现手术时间延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 ≥ 31 kg/m2、术者经验( ≤ 30例)、手术方式(肾上腺全切)、瘤体直径 ≥ 3.6 cm、病理类型(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瘤),与RLA手术时间延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 ≥ 31 kg/m2、术者经验( ≤ 30例)、瘤体直径 ≥ 3.6 cm和嗜铬细胞瘤,是引起RLA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病理类型(嗜铬细胞瘤)、性别(男性)、术者经验( ≤ 30例)、BMI ≥ 31 kg/m2和瘤体直径 ≥ 3.6 cm为预测因素,AUC为0.735(95%CI:0.678~0.793)。结论 RLA手术时间延长与性别、BMI、病理类型、术者经验和瘤体直径等因素有关,术前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识别,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

      • 0+1
      • 1+1
      • 2+1
      • 3+1
    • >临床研究
    • 改良双手吻合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膀胱尿道吻合中的应用效果

      2023, 29(11):80-85. DOI: 10.12235/E20230015

      摘要 (290) HTML (23) PDF 2.93 M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双手吻合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膀胱尿道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该科186例应用改良双手吻合法进行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患者均成功采用改良双手吻合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对膀胱尿道实施吻合处理,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膀胱与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17±5)min,术后住院时间(7±2)d。目前,186例患者尿控情况恢复均较佳,在病情康复过程中,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和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膀胱尿道吻合中,应用改良双后吻合法,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显著,对机体的创伤相对较小,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输尿管导管负压吸引辅助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效果

      2023, 29(11):86-90. DOI: 10.12235/E20220722

      摘要 (134) HTML (276) PDF 586.13 K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5 F输尿管导管负压吸引辅助6/7.5 F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67例采用旁置5 F输尿管导管负压吸引辅助6/7.5 F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患者术前均有发热,入院后抗感染对症治疗,体温正常3 d后,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术中输尿管镜下留置5 F输尿管导管并越过结石上方,输尿管导管末端连接负压吸引,并在输尿管镜下应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结果 术后6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低热(< 38.5℃)4例,高热(38.9℃和39.4℃)2例,术后感染率为9.0%,术后2~4周拔除输尿管双J管,术后清石率为83.6%。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5 F输尿管导管负压吸引辅助6/7.5 F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可降低术后感染和尿脓毒血症的发生率。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