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9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经皮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2023, 29(10):1-11. DOI: 10.12235/E20220676

      摘要 (301) HTML (37) PDF 21.19 M (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UBE治疗ULDH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和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非融合单间隙手术时间(47.50±11.84)min,双间隙手术时间(75.00±20.66)min,融合手术时间(77.50±21.02)min;非融合单间隙术后引流量(25.00±13.94)mL,双间隙术后引流量(38.00±11.83)mL,融合术后引流量(71.25±31.72)mL。术后住院时间(8.28±4.22)d,术后随访时间(15.82±4.54)个月。手术前后ODI和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6.43%。术后2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和疼痛不适,无活动障碍,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 UBE治疗ULDH的临床疗效较好,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腰椎板间入路或椎旁入路,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达到微创的目的,且无需准备特殊的器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24+1
      • 25+1
      • 26+1
      • 27+1
      • 28+1
      • 29+1
      • 30+1
      • 31+1
      • 32+1
      • 33+1
      • 34+1
      • 35+1
      • 36+1
      • 37+1
      • 38+1
      • 39+1
    • 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2023, 29(10):12-20. DOI: 10.12235/E20220642

      摘要 (297) HTML (30) PDF 7.70 M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临床疗效。结果 Endo-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TLIF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出院时,Endo-TLIF组腰痛VAS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Endo-TLIF组JOA评分高于TLIF组,ODI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传统TLIF和End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近期临床疗效相当,Endo-TLIF具有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内镜下应用新型组织工程材料修复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声带麻痹的效果

      2023, 29(10):21-25. DOI: 10.12235/E20220633

      摘要 (206) HTML (38) PDF 1.40 M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应用新型组织工程材料修复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声带固定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胸科医院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63.00±9.00)岁,均为胸外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症状,喉镜或食管镜证实为声带麻痹。在喉镜/食管镜下使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注射喉成形术治疗声带麻痹,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HI)和嗓音相关生活质量(V-RQOL)量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10、20和30 d的嗓音功能。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无过敏,术后无出血等并发症。90%(9/10)的患者VHI有改善,100%(10/10)的患者在治疗后V-RQOL有所改善。趋势回归分析发现,在接受手术治疗后,VHI和V-RQOL都有下降趋势。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嗓音恢复良好,其V-RQOL最低。结论 脱细胞真皮基质注射喉成形术,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因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带麻痹所致的喉功能不全,值得临床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论著
    • 内镜硬化剂注射术联合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3, 29(10):26-34. DOI: 10.12235/E20220556

      摘要 (136) HTML (25) PDF 805.67 K (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硬化剂注射术联合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内痔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内镜套扎术治疗)和观察组(内镜硬化剂注射术联合套扎术治疗),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患者预后情况为依据,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饮食习惯、术中出血量和排便时间是内痔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 治疗内痔时,内镜硬化剂注射术联合套扎术较单独内镜套扎术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高龄、病程长、病情严重、饮食辛辣、术中出血量大和术后过早排便是内痔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该类患者。

      • 0+1
      • 1+1
      • 2+1
      • 3+1
      • 4+1
    • >论 著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的内镜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 29(10):35-44. DOI: 10.12235/E20220551

      摘要 (449) HTML (27) PDF 1.20 M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白光成像技术(WLI)和联动成像技术(LCI)来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发生胃癌的内镜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138例成功根除HP后至少1年,使用WLI和LCI模式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EG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A组(检测出胃癌,n = 62)和NC组(未检测出胃癌,n = 76)。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WLI和LCI模式下的8种内镜表现征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WLI和LCI模式下行内镜检查,CA组出现中-重度胃黏膜萎缩和地图样发红的概率明显高于NC组(WLI:77.4%和60.5%,P = 0.034;67.7%和36.8%,P = 0.000;LCI:79.0%和60.5%,P = 0.020;79.0%和43.4%,P = 0.000),CA组出现胃内规则排列的集合小静脉(RAC)的概率明显低于NC组(WLI:45.2%和84.2%,P = 0.000;LCI:40.3%和82.9%,P = 0.000),两组其他5种内镜征象的出现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地图样发红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WLI:OR^ = 2.96,95%CI:1.36~6.45,P = 0.006;LCI:OR^ = 4.87,95%CI:2.04~11.62,P = 0.000),而RAC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保护性因素(WLI:OR^ = 0.16,95%CI:0.07~0.38,P = 0.000;LCI:OR^ = 0.13,95%CI:0.06~0.32,P = 0.000)。结论 出现地图样发红和RAC缺失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2023, 29(10):45-50. DOI: 10.12235/E20220624

      摘要 (390) HTML (34) PDF 1.37 M (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散联合利那洛肽行肠道准备,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1日-2022年8月30日该院收治的拟进行结肠镜检查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各25例。对照组A单用2 L复方PEG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对照组B单用3 L 复方PEG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观察组采用利那洛肽联合2 L复方PEG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使用波士顿肠道准备评估量表(BBPS)评估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统计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肠道息肉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的肠道准备效果优于对照组A,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A;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B,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利那洛肽联合2 L复方PEG电解质散的方案,可提高BBPS、息肉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检查前给予红霉素疗效的Meta分析

      2023, 29(10):51-57. DOI: 10.12235/E20220704

      摘要 (400) HTML (34) PDF 708.37 K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内镜检查前注射红霉素可以帮助清除胃内血凝块,改善内镜检查视野,但其有效性及相关临床益处仍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评估并客观评价,该研究对急性UGIB患者内镜检查前输注红霉素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以获得比较UGIB患者内镜前使用红霉素与不使用红霉素或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比值比(OR^)或均数差(MD)计算胃内良好视野率、是否需要第二次内镜检查、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输血情况,并评估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2篇RCT,有914例患者(红霉素组448例,对照组4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红霉素组胃内良好视野率(OR^ = 4.82,P < 0.05)提高,二次内镜检查率降低(OR^ = 0.42,P < 0.05),输血量减少(MD = -0.48,P < 0.05),住院时间缩短(MD = -1.41,P < 0.05);内镜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GIB患者内镜检查前注射红霉素,可明显改善内镜检查视野,减少二次内镜检查需求和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难治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 29(10):58-64. DOI: 10.12235/E20220599

      摘要 (256) HTML (22) PDF 634.56 K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难治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良性狭窄并经内镜下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治疗后吻合口狭窄的再发生情况,按内镜下治疗次数分为难治性狭窄组和非难治性狭窄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37例需多次( > 5次)内镜下治疗的患者,纳入难治性狭窄组,67例 ≤ 5次内镜下治疗的患者,纳入非难治性狭窄组。单因素分析证实其危险因素包括:吻合口位置、吻合器种类、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瘘、食管癌术后狭窄出现时间、术后是否追加放疗、内镜下扩张后开始进食时间、内镜下治疗方式和内镜下扩张后吻合口直径(P < 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位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术后追加放疗、内镜下单纯扩张和内镜下扩张后吻合口直径 < 13 mm,是难治性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采用内镜下扩张时,应尽量将吻合口直径扩张至13 mm及以上,并联合局部注射抗狭窄药物,尤其是对于高位吻合、术后追加放疗或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

    •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2023, 29(10):65-71. DOI: 10.12235/E20220521

      摘要 (93) HTML (18) PDF 1.07 M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9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该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5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部转移的具体情况,分为肝转移组(n = 36)和无肝转移组(n = 119)。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TNM分期、原发灶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肿瘤沉积、肿瘤大小、术后癌胚抗原(CEA)、术后化疗、输血和梗阻等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癌术后肝部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TNM分期、术后化疗、肿瘤沉积、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和梗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 ≥ Ⅲ期、肿瘤沉积、淋巴转移和梗阻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术后化疗为保护性因素,肿瘤大小(P = 0.824)为排除指标。使用森林图对5项临床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进行展示。根据5项临床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1、3和5年的肝转移率校准曲线与列线图结果相贴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区分度,能够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肝转移风险预测。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无痛胃镜检查禁饮时间缩短至2 h的可行性分析

      2023, 29(10):72-75. DOI: 10.12235/E20220639

      摘要 (271) HTML (24) PDF 1.31 M (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将无痛胃镜检查禁饮时间缩短至2 h的可行性。方法 将24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非禁饮组(检查前2 h饮水不超过1 000 mL)和禁饮组(禁饮时间大于8 h),非禁饮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胃排空后,行无痛胃镜检查,禁饮组直接行无痛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完成率、误吸发生率、检查时间和视野清晰度。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无呕吐和误吸发生。非禁饮组检查前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所有患者胃内均已排空。非禁饮组和禁饮组检查时间为(204.7±31.2)和(201.4±25.9)s,视野清晰度B级以上分别为96.7%(116/120)和97.5%(117/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饮水不超过1 000 mL的前提下,对于没有胃肠排空障碍的患者,禁饮2 h后行无痛胃镜检查,不会增加误吸发生率,不影响检查时的视野清晰度,且不降低检查效率,安全可行。

      • 0+1
      • 1+1
      • 2+1
      • 3+1
      • 4+1
    • 免X线超声内镜下透壁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2023, 29(10):76-82. DOI: 10.12235/E20220591

      摘要 (132) HTML (14) PDF 2.84 M (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免X线超声内镜下胰腺假性囊肿(PPC)透壁引流,对比传统X线引导下透壁引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33例行超声内镜下PPC透壁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免X线组14例和X线引导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33例PPC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100.00%),免X线组手术时间为(28.30±13.00)min,明显短于X线引导组的(46.79±18.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X线组2例(14.29%)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由于合并部分包裹性坏死,治疗后出现了感染和发热,抗感染治疗效果不理想,再次进行超声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后,症状改善;另1例由于合并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X线引导组术后并发症4例(21.05%)。其中,2例因出现囊腔内感染而再次引流;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行开腹手术止血治疗和囊肿外引流术。结论 单纯性PPC行免X线超声内镜下透壁引流术,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且内镜医生能够避免X线辐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2023, 29(10):83-90. DOI: 10.12235/E20220694

      摘要 (332) HTML (38) PDF 691.88 K (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78例,均采用LC联合ERCP和EST进行治疗。39例年龄≥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高龄组,39例年龄 < 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手术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直接胆红素(DBIL)]、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WBC)]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高龄组结石清除率为97.44%,与非高龄组的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龄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不同时点VAS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BIL、GPT、ALP和DBIL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两组患者CRP、IL-10、WBC和TNF-α较术前升高,术后3 d,CRP、IL-10、WBC和TNF-α低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和3 d,两组间CRP、IL-10、WBC和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与非高龄组的5.13%(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LC联合ERCP和EST治疗≥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不会损伤肝功能,炎症反应轻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