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9):1-6. DOI: 10.12235/E20210691
摘要: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整块剜除术(ThuLEBT)与等离子整块剜除术(Te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患者225例,分为ThuLEBT组(n = 107)和TeURBT组(n = 118),ThuLEBT组行ThuLEBT,TeURBT组行TeURBT。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后血尿持续时间、留置导尿时间、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理标本肌层发现率。术后随访1年,定期规律行膀胱灌注化疗及膀胱镜检查,记录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huLEBT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eURBT组,术后出血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Te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huLEBT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后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和随访1年复发率低于Te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huLEBT组术后病理检测膀胱肌层包含率明显高于Te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huLEBT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获益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沈诞,朱大庆,单立松,董毅,王忠新,王鹏超,林彦多,高雪松,史涛坪,刘启明,张旭
2022, 28(9):7-12. DOI: 10.12235/E20210635
摘要:目的 评估新型连续灌注可调负压清石鞘(VMP)装置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碎石、清石效率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64例行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VMP组(n = 36)和常规PCNL组(SP组,n = 28)。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在超声引导穿刺下逐步扩张,建立(F16~F20)经皮肾通道,使用VMP装置(VMP组)或常规经皮肾装置(SP组)行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清石率(SFR)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MP组术中平均灌注时间明显短于SP组[(42.72±29.11)和(74.82±37.33)min,P = 0.000],SFR明显高于SP组(94.4%和75.0%,P = 0.035)。VMP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Hb)变化为11.00(5.00,11.25)g/L,SP组为3.00(-3.75,13.7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SP组[(7.56±2.65)和(9.21±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8)。两组患者术后24 h白细胞(WBC)和血清肌酐(SC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NL术中使用VMP安全、可行且有效,较常规PCNL能明显缩短术中灌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感染风险。
2022, 28(9):13-19. DOI: 10.12235/E20210690
摘要:目的 探索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STER)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MP)的食管上段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STER治疗的,起源于MP的41例食管上段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距门齿22.0(20.0,23.0)cm,病变直径1.5(1.2,3.0)cm,长隧道STER(隧道长度 ≥ 3.0 cm)切除15例(36.6%),短隧道STER(隧道长度 < 3.0 cm)切除26例(63.4%),平均手术时间60.0(34.0,93.0)min。肿瘤整块切除率80.5%(33/41)。术中3例(7.3%)出现并发症。其中,隧道黏膜损伤2例(4.9%),大出血1例(2.4%)。术后皮下气肿4例(9.8%),高热3例(7.3%),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术后住院时间6.0(4.5,7.0)d。肿瘤长径 ≥ 3.0 cm组与肿瘤长径 < 3.0 cm组比较,手术时间长(P = 0.000),术后并发症多(P = 0.014),整块切除率低(P = 0.036)。短隧道组与长隧道组的肿瘤大小、肿瘤形状、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整块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39例,神经鞘瘤2例。术后随访(34.2±18.7)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无食管狭窄发生。结论 STER治疗起源于MP的食管上段SMT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长径 < 3.0 cm的食管SMT。短隧道STER治疗食管上段SMT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初步证实。
2022, 28(9):20-23. DOI: 10.12235/E20210641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经皮内镜胃造瘘小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操作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该院消化内科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3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内镜辅助下留置法和内镜下置管后回拉法。结果 两组患者胃造瘘小肠营养管置管成功率均为100.00%,小肠营养管置入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00%。B组操作时间短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1周后在C臂机透视下置管移位率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内镜辅助下留置法和内镜下置管后回拉法都能成功放置内镜下胃造瘘小肠营养管,但镜下置管后回拉法在操作时间和1周后置管移位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刘世育,李振涛,吴传楠,张海涵,高之峰,刘霞,王庄梅,陈光侠
2022, 28(9):24-30. DOI: 10.12235/E20210594
摘要:目的 探讨间断应用离体猪食管模型同步临床病例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学习曲线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该科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离体猪食管ESD及在此期间连续行食管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36例次离体猪食管ESD。第1年(2017年)的剥离熟练度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低(17.2、5.6和5.8 min/cm2,P < 0.05);第1年(2017年)的肌层损伤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多(中位数为2.0、0.0和0.0次/例,P < 0.05)。共实施了25例临床患者食管ESD,第1年(2017年)的剥离熟练度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低(39.3、16.6和12.7 min/cm2,P < 0.05)。整块切除率为100.0%,R0切除率为96.0%,治愈性切除率为92.0%,只有早期1例较大病变发生了穿孔,总的穿孔率为4.0%,无迟发性出血发生。结论 内镜医生独立掌握食管ESD技术至少需要16例ESD(8例离体猪食管+8例临床患者)积累。对于初学者,每个月至少2例食管ESD可能是技术不至于生疏的一个合理载量。
2022, 28(9):31-40. DOI: 10.12235/E20210746
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b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等6个数据库,筛选研究CSP和HSP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指标包括:息肉切除率、标本回收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结果 20项RCT纳入该研究,包含4 103例患者,6 890枚息肉。其中,CSP 3 452枚,HSP 3 438枚。CSP与HSP息肉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 1.00,95%CI:0.98~1.01,P = 0.596);CSP与HSP整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 0.98,95%CI:0.95~1.01,P = 0.222)。CSP与HSP标本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 1.00,95%CI:0.99~1.01,P = 0.824)。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及穿孔):CSP术中出血风险高于HSP(RR^ = 1.66,95%CI:1.24~2.24,P = 0.001),CSP迟发性出血风险低于HSP(RR^ = 0.31,95%CI:0.16~0.63,P = 0.001),CSP与HSP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 0.33,95%CI:0.09~1.22,P = 0.097)。手术时间:CSP总操作时间短于HSP(MD = -7.15,95%CI:-8.25~-6.06,P = 0.000),CSP息肉切除时间短于HSP(MD = -1.86,95%CI:-2.85~-0.86,P = 0.000)。结论 CSP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疗效与HSP相当,但能降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2, 28(9):41-46. DOI: 10.12235/E20210493
摘要:目的 探讨直线切割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DG)Roux-en-Y式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该院行LDG Roux-en-Y式吻合术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 = 63)和对照组(n = 63),观察组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实施Roux-en-Y式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圆形吻合器实施Roux-en-Y式吻合术。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和阳性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和拔除引流管时间均较短(P < 0.05);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与圆形吻合器相比,直线切割吻合器应用于LDG Roux-en-Y式吻合术中,能够有效提高术中和术后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22, 28(9):47-52. DOI: 10.12235/E20210741
摘要:目的 观察纳布啡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对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后急性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该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VATS肺叶切除术的Ⅰ期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纳布啡组(N组)和纳布啡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L组),每组24例。麻醉诱导前,L组静脉注射纳布啡+酮咯酸氨丁三醇,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时使用电子测痛仪(Von Frey)测定前臂内侧及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于术后30 min、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估疼痛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6、24和48 h前臂内侧及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术后30 min、6 h和24 h的NRS及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组和L组术后6、24和48 h的前臂内侧机械痛阈值及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均高于C组,术后30 min、6 h和24 h的NRS均低于C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少于C组(P < 0.05)。L组在术后6、24和48 h的切口周围机械痛阈值高于N组,术后30 min、6 h和24 h的NRS均低于N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少于N组(P < 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纳布啡预处理,可防治VATS术后发生的急性痛觉过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需求。
2022, 28(9):53-59. DOI: 10.12235/E20210655
摘要:目的 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在七氟醚麻醉下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该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患儿5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 = 27)和对照组(n = 27)。两组患儿均于七氟醚麻醉状态下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术中研究组采取PSV,对照组采取压力控制通气(PCV)。统计两组患儿手术情况、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气腹时间、手术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5)组内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R = 0.68,PHR = 0.410;FMAP = 0.63,PMAP = 0.427),两组间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R = 0.64,PHR = 0.424;FMAP = 0.11,PMAP = 0.740);在T6时点,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R = 4.84,PHR = 0.028;tMAP = 4.69,PMAP = 0.030);研究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3%,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与对照组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七氟醚麻醉状态下,于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采取PSV,可缩短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减少拔管时血压及HR的波动幅度,降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 28(9):60-65. DOI: 10.12235/E20210660
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组(U组,n = 30)和传统方法组(C组,n = 30),均于术前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15 min,并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年龄65~80岁,体重45~80 kg,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U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将1%利多卡因3 mL注入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之间的筋膜间隙。记录入室时(T0)、纤维支气管镜进口腔前(T1)、纤维支气管镜进声门即刻(T2)和纤维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患者的舒适度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U组T2时点MAP明显降低,HR减慢(P < 0.05),检查过程中,舒适度评分明显降低,补救例数明显减少,且恶心呕吐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甲状舌骨膜与甲状舌骨肌间隙阻滞可有效阻滞喉上神经,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表面麻醉效果,减轻检查操作时导致的应激反应,术后会发生声音嘶哑,但不影响患者舒适度的体验。
2022, 28(9):66-72. DOI: 10.12235/E20210606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辅助下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对349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进行耳内镜检查并清理,分为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组(观察组,n = 137)和无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组(对照组,n = 212)。观察组对患耳依次行3%过氧化氢清洗、生理盐水清洗和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布,每天3次;对照组仅使用3%过氧化氢清洗或生理盐水清洗。分别于第3、7和14天复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耳内镜下清理外耳道次数和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耳内镜下清理外耳道次数和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耳内镜下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2, 28(9):73-78. DOI: 10.12235/E20210626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吸收缝线穿骨修复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O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该院诊治的17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OCFs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为急性损伤。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13~39岁,平均20.3岁;左侧10例,右侧7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关节活动范围、单腿跳远测试、大腿周径、视觉模拟评分(VA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第12个月复查CT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骨块脱落。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患侧大腿周径、单腿跳远测试和膝关节活动范围与术前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吸收缝线穿骨修复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OCFs,临床疗效满意,可以获得满意的固定强度,OCFs可得到骨性愈合,且无金属内固定物,无需行二次手术取出,同时还能恢复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2022, 28(9):79-84. DOI: 10.12235/E20210689
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LDH患者行PEL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患者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12,P < 0.05);经两两比较,术后6和12个月VAS均低于术前(t = 4.27,t = 4.31,P < 0.05),且术后12个月的VAS低于术后6个月(t = 4.06,P < 0.05);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74,P < 0.05);经两两比较,术后6和12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t = 5.89,t = 7.45,P < 0.05),且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t = 4.11,P < 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改良Macnab优良率为90.00%,术后12个月优良率为9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4,P > 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复发;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1,P > 0.05)。结论 PELD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LDH患者,能明显改善VAS和JOA评分,改良Macnab优良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2, 28(9):85-88. DOI: 10.12235/E20210637
摘要: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腹壁吻合器辅助修复半月板前角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32例行关节镜下腹壁吻合器辅助治疗半月板前角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体部损伤患者应用全内缝合,所有患者应用腹壁吻合器辅助行外向内缝合。临床治愈评价标准为:无膝关节前方疼痛,关节无交锁和肿胀,关节间隙无压痛,且McMurray试验为阴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每例患者缝合2~4针,平均每针操作时间2 min;住院时间为3~7 d,平均4.2 d;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为92.5%。术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4.13±11.65)分增加至术后的(88.56±1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14,P < 0.01)。结论 关节镜下腹壁吻合器辅助修复半月板前角损伤,简便快捷,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内镜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