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7):1-6. DOI: 10.12235/E20210446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宫颈管搔刮术(E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机会性筛查的女性2 095名,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ECC取样,分析ECC的诊断价值。结果 ECC总阳性率为6.8%(142/2 095),ECC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以上病变(HSIL+)的诊断敏感性为30.3%(95%CI:26.20~34.80),ECC对HSIL+的额外检出率为4.5%(21/46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 = 1.04,95%CI:1.02~1.06)、细胞学明显异常[不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HSIL+](OR^ = 16.65,95%CI:10.19~27.19)、转化区的可见性(OR^ = 4.35,95%CI:2.71~6.97)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OR^ = 7.55,95%CI:2.72~20.98)是影响ECC对HSIL+检出率的危险因素。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ECC对HSIL+的额外诊断价值极低,仅为0.6%(6/941)。在各年龄组中,细胞学为ASC-H/HSIL+、30岁以上且有HPV16/18感染者,ECC对HSIL+的诊断价值较高(11.0%~44.4%)。结论 阴道镜下ECC在细胞学ASC-H/HSIL+,或年龄≥30岁且有HPV16/18感染的女性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细胞学轻微异常者,其额外诊断价值低。
2022, 28(7):7-13. DOI: 10.12235/E20210584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综合体温保护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体温保护组(T组)和体温保护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D组),每组30例。C组常规体温保护,T组和T-D组综合体温保护;T-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T0)、手术开始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鼻咽温度;于T0、术后2 h(T6)、24 h(T7)和48 h(T8)时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水平;记录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期质量指标。结果 与T0比较,C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明显升高(P < 0.05)。与T0时点比较,C组、T组和T-D组T6、T7和T8时点CD3+和NK cell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C组在T6、T7和T8时点,T组和T-D组在T6和T7时点,CD4+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6和T7时点CD3+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和T7时点,CD4+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T7和T8时点,NK cell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采用体温保护措施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温稳定,减少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IPH)的发生,并有效提高患者苏醒期质量,减轻免疫抑制程度,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2022, 28(7):14-20. DOI: 10.12235/E20210572
摘要: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 = 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BB组)。其中,PTLCT-DLT组和PTLCT-BB组中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 90%],被剔除,最终DLT组24例、PTLCT-DLT组22例、PTLCT-BB组23例完成该项研究。DLT组右侧卧位前左通道被夹闭并向空气开放,PTLCT-DLT组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夹闭左通道,PTLCT-BB组在侧卧位前封堵左支气管,排气管被故意堵塞。比较3组患者侧卧位即时(T1)、单肺通气8 min(T2)、单肺通气10 min(T3)和开胸后2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记录3组患者在胸腔镜置入即刻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DLT组比较,PTLCT-DLT组和PTLCT-BB组的LCS明显升高(P < 0.05),PTLCT-DLT组与PTLCT-B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3时点,PTLCT-DLT组和PTLCT-BB组SpO2较DLT组明显降低(P < 0.05),PTLCT-DLT组和PTLCT-BB组在T2和T3时点PaO2较DLT组明显降低(P < 0.05),在T4时点较DLT组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开胸前肺萎陷技术有助于BB和DLT完成开胸前肺萎陷,两者对开胸前肺萎陷的影响无差异。
2022, 28(7):21-25. DOI: 10.12235/E20210726
摘要: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150例择期行无痛胃镜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 = 50):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B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B组)。R组和B组分别静脉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0 mg/kg和丙泊酚2.00 mg/kg,RB组依次静脉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5 mg/kg及丙泊酚0.50 mg/kg,30~40 s内缓慢推注,均于用药前5 min使用芬太尼1 μg/kg预镇痛进行静脉麻醉。睫毛反射消失之后,由同一医师进行内镜操作。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镇静成功率、体动情况和围术期不良事件,以及3组患者诱导起效时间、唤醒时间、离室时间。结果 3组患者镇静均未失败,成功率为100.0%。RB组术中体动发生率(8.0%)低于R组(28.0%),与B组(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 < 0.05),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B组的注射痛发生情况少于B组(P < 0.05),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方面,3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B组诱导起效时间较R组短(P < 0.05),与B组相比,诱导起效时间长(P < 0.05)。3组患者唤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优于两者单独使用,应用于无痛胃镜诊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22, 28(7):26-32. DOI: 10.12235/E20210634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于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沈阳市骨科医院40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手术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于3周内手术,n = 24)和对照组(超过3周手术,n = 16)。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前VA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于3周内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有利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2022, 28(7):33-38. DOI: 10.12235/E20210607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喉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模式在早期喉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该院喉部病变患者80例,均行电子喉镜白光、NBI检查和病理检查,比较电子喉镜NBI模式与白光模式检查结果及图像质量,分析电子喉镜NBI模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0例喉部病变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病理性质为阳性(恶性)的29例中,鳞状细胞癌22例(Ⅴ型),原位癌7例(Ⅴ型);阴性(非恶性)的51例中,5例中度不典型增生(Ⅳ型),18例单纯增生(Ⅲ型),18例慢性喉炎(Ⅱ型),10例声带息肉(Ⅰ型)。80例喉部病变患者电子喉镜NBI模式下阳性30例,阴性50例;白光模式下阳性23例,阴性57例;电子喉镜NBI模式检查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于白光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电子喉镜NBI模式检查图像中,病变轮廓及微血管形态评分均高于白光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电子喉镜NBI模式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0.00%(Kappa = 0.733,P = 0.000)。结论 电子喉镜NBI模式下黏膜表层微血管形态和结构清晰可见,更易识别早期病变,判断病变范围,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在早期喉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2, 28(7):39-45. DOI: 10.12235/E20210545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不同类型消化道溃疡的内镜下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该院消化科住院的20例AIDS合并消化道溃疡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归纳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 所有病例中发现:食管溃疡4例,胃溃疡3例,回盲部溃疡3例,回肠末端溃疡2例,结肠溃疡1例,直肠溃疡7例。病理提示:放线菌感染1例,结核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1例,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慢性炎症1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核糖核酸(RNA)阳性者7例,HIV RNA值为1.40×102~3.57×105 IU/mL,平均(2.81±8.97)×104 IU/mL。17例患者获得了CD4+的数据。其中,CD4+ < 250/μL者7例,CD4+ > 250/μL者10例。合并梅毒血清学阳性2例,血清巨细胞病毒(CMV)阳性1例。外周血HIV RNA阳性和CD4+ T细胞数量,与消化道恶性肿瘤(腺癌、鳞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P = 0.268,P = 0.315)、特异性病原体感染(结核杆菌和放线菌)(P = 0.359,P = 0.621)以及普通炎性溃疡(P = 0.549,P = 0.058)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IV感染者的消化道溃疡病因与正常人群的溃疡病因明显不同,常由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导致。如HIV感染患者因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腹痛至消化科门诊就诊,临床医师需警惕并发胃肠道疾病的可能,及时给予患者胃肠镜检查。
2022, 28(7):46-51. DOI: 10.12235/E20210561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粘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7月该院63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 = 32)和观察组(n = 31)。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及肠粘连发生率。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炎症因子与术后粘连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6.7±8.3)和(82.6±9.4)min、(22.5±2.3)和(35.6±4.3)h、(13.2±5.7)和(19.1±6.8)h],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7.6±0.3)和(9.2±0.5)分](P < 0.05)。术后2 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明显低于对照组[(11.3±3.6)和(26.7±6.5)mg/L,(5.5±1.3)和(6.4±2.5)μg/L](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和25.0%,P <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9%和28.1%,P < 0.05)。术后CRP和PCT水平与肠粘连发生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和肠粘连发生率。
2022, 28(7):52-57. DOI: 10.12235/E20210579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总管巨大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46例经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n = 43)结石直径 > 15 mm,B组(n = 21)结石数量 > 10枚,C组(n = 82)行上消化道重建。根据ERCP取石是否成功,分为取石成功组(n = 106)和取石失败组(n = 40),比较两组患者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取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石直径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 3组患者操作时间、平均插管次数、结石直径、残余结石和激光碎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ERCP取石成功组与取石失败组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结石数目、消化道重建和是否首次ER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是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失败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ERCP取石在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安全、可行,但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022, 28(7):58-65. DOI: 10.12235/E20210611
摘要:目的 比较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与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两种治疗方法在切除大肠息肉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近5年(2016年1月-2021年1月)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UEMR及CEMR治疗大肠息肉的对比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和穿孔等多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1 954名患者,2 351个息肉病变。其中,UEMR组1 151个,CEMR组1 200个。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CEMR相比,UEMR在整块切除率(RR^ = 1.10,P = 0.000)、治愈性切除率(RR^ = 1.36,P = 0.000)及切除时间(MD = -8.06,P = 0.030)上更具优势,并有更低的术后复发率(RR^ = 0.45,P = 0.000)、不良事件发生率(RR^ = 0.69,P = 0.020)和术中出血率(RR^ = 0.58,P = 0.003),但迟发性出血和穿孔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EMR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可以替代CEMR的技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2, 28(7):66-71. DOI: 10.12235/E20220212
摘要:自2010年首次报道以来,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已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一线治疗方法,其疗效令人满意。POEM操作步骤相对复杂,经过临床10余年来的改良,降低了其操作难度,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疗效。现就POEM操作步骤现状做一综述。
2022, 28(7):72-76. DOI: 10.12235/E20210646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输卵管导管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48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输卵管导管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取出并取尽胆总管内结石,一期胆总管缝合43例,放置T管引流5例;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116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14 d,平均8 d。术后发生胆瘘1例,保守引流9 d后痊愈;5例放置T管引流者,术后4~6周行T管造影,均无结石残留,拔除T管。术后随访3个月~1年,未见胆管狭窄及残留结石等情况发生。结论 输卵管导管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娴熟的输卵管导管冲洗取石技巧、丰富的腹腔镜经验及术中细致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22, 28(7):77-81. DOI: 10.12235/E20210628
摘要:目的 探讨精索结构全程非去腹膜化在青年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旨在保护青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生育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胃肠腹壁疝外科52例行精索结构全程非去腹膜化的腹腔镜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疗效。采用门诊就诊和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患者术后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血清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睾丸萎缩、疝复发和补片移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单侧为(56.4±12.7)min,双侧为(87.3±11.7)min,术中出血量小于5 mL,无中转改开放手术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1.5±9.2)h,92.3%(48/52)的患者术后不需要使用镇痛药物,术后2 d内均可按计划出院,出院前均未发现术区水肿、阴囊积液和术后发热。术后所有患者均维持电话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其中,随访1年的9例,随访1年以上的43例。电话随访患者出院2周后均已恢复非限制性活动。其中,术后阴囊积液2例,发生率为3.8%(2/52)。长期随访未发现切口感染及慢性疼痛,未发现疝复发情况。结论 精索结构全程非去腹膜化在青年腹股沟疝腹腔镜TAPP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2022, 28(7):82-88. DOI: 10.12235/E20210418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C-TNBA)的非“王氏”穿刺点定位选择,提高对C-TBNA的认识。方法 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非“王氏”穿刺点C-TBNA成功病例6例,并对穿刺点选择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例患者胸部CT提示为贴壁腔外肺部病变,部位为非“王氏”穿刺点,均行C-TBNA,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结论 通过“AB钟面三步法”对非“王氏”穿刺点进行定位选择,可使C-TBNA在临床中获得更好的应用。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