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7(9):1-7. DOI: 10.12235/E20210025
摘要:目的 对2016年-2020年天津市胃肠道内镜再处理评估效果进行并多因素分析。方法 2016年采用泵辅助法与普通冲洗采样法、2017年采用普通冲洗采样法、2018年-2020年采用刷辅助采样法和普通冲洗采样法采集内镜管腔冲洗水。2017年与2020年采样覆盖全市所有内镜中心并做信息调查。结果 2020年全市16个区有57家内镜诊疗中心,共有胃镜297条、肠镜214条、170名洗消人员,33家(57.9%)医疗机构有 ≤ 2名洗消人员;5年共采集内镜再处理后管腔冲洗水349份,总体合格率为86.2%,最高细菌菌落总数为7.00×105 CFU/件;除2017年,其余4年共采集终末漂洗水292份,总体合格率为72.9%,最高细菌菌落总数为9.1×104 CFU/100 mL。多因素分析显示,开展ERCP、人工清洗和使用合格的终末漂洗水是保护性因素(O = 33.365,95%CI:3.255~342.010;O = 19.111,95%CI:1.904~191.779;O = 4.078,95%CI:1.750~9.501);采用泵辅助采样和刷辅助采样法可使检测到再处理合格的概率下降26.704倍(2.555~279.102)和2.710倍(1.088~6.757)。结论 内镜再处理及终末漂洗水合格率较低,需增加清洗消毒人员数量、加强自动清洗消毒机维护保养,泵辅助法或刷辅助法灵敏度高,推荐使用泵辅助法或刷辅助法开展采样监测。
2021, 27(9):8-12. DOI: 10.12235/E20210005
摘要:目的 探讨按照不同排便频次进行个体化肠道准备对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按排便频次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A组:排便频次1~3 d一次,肠道准备方案为2 L水加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方案;B组:排便频次 >3 d一次,肠道准备方案为2 L水加2盒PEG;C组:排便频次 >3 d一次,肠道准备方案为检查前1天1 L水加1盒PEG,检查当天2 L水加2盒PEG。均由同一组内镜医生和护士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和腺瘤检出率(ADR)来评价肠道准备质量,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患者肠道准备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肠道准备清洁度评分分别为(7.35±1.08)、(6.50±1.73)和(7.44±0.95)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2.77,P = 0.000);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76,P = 0.000);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26,P = 0.000);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54,P = 0.590)。3组ADR分别为43.8%、28.8%和4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9,P = 0.049);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90,P = 0.048);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23,P = 0.022);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P = 0.751)。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排便频次低的患者在检查前1天加服1盒PEG,可提高肠道准备质量,减少漏诊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1, 27(9):13-19. DOI: 10.12235/E20200496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胆胰疾病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影响,并评估其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7年2月-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住院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在ERCP术前2 h内完成EUS检查后行ERCP(EUS+ERCP组,n = 166),对照组单纯行ERCP(单纯ERCP组,n = 166)。再以ERCP操作难度等级进一步分成简单操作和复杂操作两个亚组。对比分析ERCP插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辐射暴露等。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ERCP适应证、住院天数、ERCP插管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US+ERCP组操作时间短于单纯ERCP组[(36.3±22.5)和(43.8±24.1)min,P < 0.05]。两组简单操作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复杂操作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US+ERCP组的X线透视时间短于单纯ERCP组[(39.7±27.6)和(49.9±33.5)s,P < 0.05]。按亚组分析,EUS+ERCP组中简单操作和复杂操作的透视时间均短于单纯ERCP组(P < 0.05)。EUS + ERCP组总辐射剂量为(10.3±7.3)mGy,单纯ERCP组为(13.9±10.3)m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简单操作和复杂操作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CP术前行EUS检查不会改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可减少ERCP操作时间,尤其是对于低操作难度的ERCP,可同时减少ERCP期间的辐射暴露。
吴文明,高栋梁,孙奎林,李文波,尚瑞莲,刘月,谢卫星,刘晓峰
2021, 27(9):20-25. DOI: 10.12235/E20210028
摘要:目的 研究胃镜协助气管插管在无痛内镜手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优势。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拟行内镜手术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普通喉镜组(n = 40)和胃镜协助组(n = 40),普通喉镜组直接行气管插管,胃镜协助组采用胃镜协助的气管插管法。记录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胃镜协助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喉镜组(97.50%和85.00%,P = 0.048),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喉镜组[(32.31±6.05)和(50.47±10.47) s,P = 0.000]。与普通喉镜组相比,胃镜协助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AP)增高(2.6%和14.7%,P = 0.029)、心动过速(5.1%和38.2%,P = 0.000)]、并发症总发生率(5.1%和23.5%,P = 0.023)较低;呛咳发生率为5.1%,术后未出现口咽部黏膜出血、门齿松动及声音嘶哑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03、P = 0.125、P = 0.281、P = 0.281)。结论 胃镜辅助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效果良好,插管成功率较普通喉镜高,无需变换体位,且总体不良反应少,但需内镜人员协助完成,更适合在内镜中心推广。
2021, 27(9):26-30. DOI: 10.12235/E20210020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因上消化道良性狭窄行ERI治疗的患者14例,记录患者术前狭窄时间、术前接受治疗情况、术前术后吞咽困难症状、吻合口直径改善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完成ERI术,平均操作时间(13.21±4.26)min,切开部位(2.17±0.58)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术前吞咽困难评分为(3.08±0.52)分,术后第2天降至(1.14±0.35)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和6个月吞咽困难评分分别为(1.23±0.58)和(1.39±0.66)分,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当时和术后3个月狭窄处直径分别为(0.28±0.04)、(1.23±0.02)和(1.11±0.03)cm,3个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当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I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2021, 27(9):31-36. DOI: 10.12235/E20210045
摘要: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0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 = 55)采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对照组(n = 55)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指标及喙锁间距。结果 治疗组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和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固定对照组钢板取出后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钢板取出前(P < 0.05)。治疗组休息、活动时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疼痛主要集中在活动时,在钢板取出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末次随访时喙锁间距明显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均P <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锁骨钩钢板固定相比,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和功能恢复快的优势。
2021, 27(9):37-43. DOI: 10.12235/E20210059
摘要:目的 评价肺内压力监测(IPM)联合开胸前肺萎陷技术(PTLCT)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左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0~79岁,体重指数(BMI) < 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n = 24):PTLCT组(C组)、-5~5 mmHg IPM联合PTLCT组(P1组)、-15~-6 mmHg IPM联合PTLCT组(P2组)、 < -15 mmHg IPM联合PTLCT组(P3组)。PTLCT采用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封堵术侧支气管,单肺通气10 min后打开胸膜并胸腔镜进胸。P1组、P2组、P3组分别在PTLCT的基础上,在IPM达到相应压力段时打开胸膜并胸腔镜进胸。记录每组侧卧位即时(T0)和打开胸膜前(T1)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且到时间点后即刻进胸,胸腔镜直视下观察肺萎陷情况。结果 P1组有8例患者在达到肺内压力段时未能完成进胸前准备;P2组有2例患者未能达到所需肺内压力段;P3组有1例患者在进胸前的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SpO2 < 90%),2例患者未能达到所需肺内压力段。与C组比较,P1组患者肺萎陷评分(LCS)下降(P < 0.05),P2组、P3组患者L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1时,与P1组比较,P3组SpO2 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P1组PaO2升高(P < 0.05);与P1组比较,P2组、P3组PaO2降低(P < 0.05);与P2组比较,P3组PaO2降低(P < 0.05)。结论 IPM联合PTLCT可以避免肺组织损伤;在-15~-6 mmHg肺内压力段时进胸,既可以达到良好的开胸前肺萎陷效果,又可以保持良好的SpO2,适合作为胸腔镜进胸时机。
2021, 27(9):44-49. DOI: 10.12235/E20210075
摘要: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叠加式高频喷射通气(SHFJV)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联合间断手控通气两种通气方式在硬质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12月80例该院行硬质气管镜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通气方式分为SHFJV与HFJV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1)、插管时(T2)、机械通气10 min(T3)、机械通气20 min(T4)、术毕(T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T1、T3、T4、T5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酸碱度(pH)、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术中不良事件(血流动力学不稳事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恶性心律失常、气道痉挛、是否中止手术)。结果 硬质气管镜诊疗期间,两组患者T2时点HR、MAP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3、T4和T5时点MAP较T1时点明显下降(P < 0.05),T3和T4时点pH和PaO2/FiO2较T1时点明显下降,PaCO2较T1时点明显上升(P < 0.05);组间比较,SHFJV组T3、T4和T5时点pH和PaO2/FiO2明显较高,PaCO2明显较低(P < 0.05),HFJV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事件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较高(P < 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下SHFJV在硬质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1, 27(9):50-54. DOI: 10.12235/E20210077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患儿的应激反应和对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91例,年龄3~7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 = 45)和生理盐水组(C组,n = 46)。在麻醉诱导前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0 μg/kg静脉泵注10 min,C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静脉泵注10 min。记录右美托咪定给药前(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即刻(T2)、气管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30 min(T5)、拔管后1 h(T6)的小儿术后疼痛评分(CHIPPS)和Ramsay镇静评分。统计麻醉过程中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结果 T0时点两组患儿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点D组的MAP和HR均低于C组(P < 0.05);与C组比较,T4~T6时点D组的CHIPP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而T4~T6时点D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高(P < 0.05)。两组患者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前给予0.50 μg/kg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的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并维持良好的镇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27(9):55-60. DOI: 10.12235/E20210111
摘要: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肝胆外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纳布啡组(N组)和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组(N + S组),每组各40例。S组术后镇痛使用舒芬太尼,N组术后镇痛使用纳布啡,N+S组术后镇痛使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N + S组在术后10 min(T3)、30 min(T4)和60 min(T5)的MAP及HR均明显低于S组,且在T4及T5时点,N + S组较N组HR及MAP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 + S组在术后8 h(T7)、12 h(T8)和24 h(T9)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N + S组术后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 + S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及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纳布啡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肝胆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1, 27(9):61-68. DOI: 10.12235/E20210003
摘要:目的 探索内镜下3种手术路径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203例209耳行中耳胆脂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88耳借鉴“锁孔”理念、吸收显微镜手术技术,通过外耳道-上鼓室-鼓窦-乳突、外耳道-鼓窦-乳突和耳甲艇切口-鼓窦-乳突3个手术路径行内镜下手术入路中耳胆脂瘤切除,118例121耳行显微镜下乳突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镜组干耳率94.32%、显微镜组95.87%;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0.23%、显微镜组12.40%;内镜组残留和复发率6.82%、显微镜组4.1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耳内镜手术可通过3个路径切除涉及整个乳突的中耳胆脂瘤,拓展了中耳胆脂瘤手术的治疗范围。
古丽巴哈尔·阿不拉合买提,玛依拉·卡德尔,卡力曼·阿不都热合曼,如克亚木·阿不都沙拉木
2021, 27(9):69-74. DOI: 10.12235/E20200453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老年患者的病灶吸收率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抗结核化疗药物联合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组(ZQ组,n = 32)和抗结核化疗药物治疗组(HL组,n = 28),观察两组患者抗酸杆菌转阴率、肺部病变吸收好转情况、临床症状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ZQ组治疗后镜下抗酸杆菌转阴率(93.75%)高于HL组(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6,P = 0.021);ZQ组体内共有24个空洞,HL组有22个空洞,治疗后ZQ组的空洞闭合率为45.83%、空洞缩小率为33.33%,均高于HL组,HL组空洞增大率为13.64%,高于ZQ组(4.17%),ZQ组总有效率(79.17%)高于HL组(4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59,P = 0.018);ZQ组治疗后病灶显著吸收率和吸收率均高于HL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7,P = 0.040);ZQ组肉芽增殖治疗有效率为100.00%,HL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54,P = 0.039);HL组和ZQ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17.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老年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抗酸杆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并有效改善病灶周围阻塞情况和支气管病变情况,达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2021, 27(9):75-80. DOI: 10.12235/E20210383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镜种技术(腹腔镜+输尿管镜)治疗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用联合镜种技术(腹腔镜+输尿管镜)治疗的15例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1~65岁,平均(38.50±7.10)岁;术前病变侧肾脏积水:轻度4例、中度9例、重度2例;肾功能:肌酐(120.33±16.52)μmol/L、尿素氮(13.22±2.12)mmol/L;狭窄段长度0.5~2.5 cm,平均为(1.32±0.30)cm;狭窄部位:上段3例、中段7例、下段5例。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手术时间(190.64±25.33)min,术后尿管拔除时间(14.50±0.72)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4±0.32)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1±0.54)d,手术失血量(119.74±48.22)mL,术后出院时间(7.22±0.80)d(双J管未拔除),双J管拔除时间(70.51±8.11)d。术后随访7~19个月,平均(12.70±5.34)个月,患者病变侧症状消失、肾积水及肾功能改善,无再发输尿管狭窄。结论 联合镜种技术(腹腔镜+输尿管镜)治疗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是安全、可行及有效的;能快速准确地定位狭窄段并完整切除狭窄段,是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治疗手段的一个重要补充。
2021, 27(9):81-84. DOI: 10.12235/E20210036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导管辅助软镜工作内鞘扩张输尿管在二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置鞘困难时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一期放置5F输尿管支架管、二期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时置鞘困难的9例患者,采用5F输尿管导管辅助12F软镜工作内鞘扩张输尿管后置鞘并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 经扩张后的9例患者,软镜工作鞘均置于满意位置并成功碎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现输尿管狭窄。结论 应用输尿管导管辅助软镜工作内鞘扩张输尿管对二期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置鞘困难的患者有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减轻经济负担的作用,是二期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出现置鞘困难时有效、便捷、安全的辅助手段。
2021, 27(9):85-88. DOI: 10.12235/E20210068
摘要:目的 总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21例AIDS合并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IDS合并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仅1例(4.8%)患者检查后出现畏寒高热;7例(33.3%)患者外周血CD4+细胞 < 200/μL、14例(66.7%)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 > 200/μL;内镜下息肉位置主要在乙状结肠(47.6%);扁平息肉8例(38.1%)、亚蒂或长蒂息肉13例(61.9%);术后病理提示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61.9%)、增生性息肉6例(28.6%)、锯齿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9.5%)。结论 AIDS合并结肠息肉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息肉主要在乙状结肠,术后病理以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血清CD4+ T淋巴细胞数与结肠息肉的发病关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中国内镜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