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7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青年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 27(7):1-5. DOI: 10.12235/E20200487

      摘要 (231) HTML (84) PDF 552.58 K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与传统保守方法治疗青年患者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2年-2016年在该院就诊的青年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共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8~40岁,平均(28.61±9.62)岁,所有患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肩关节镜下肩关节盂唇-韧带-关节囊复合体(ALPSALesion)修复手术治疗,B组采用患肢颈腕悬吊带贴胸壁固定保守治疗,术后经康复训练,逐渐恢复肩关节功能。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分别于术后18和36个月进行安大略西部肩关节不稳指数(WOSI)与DASH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6例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时间为术后10~15个月,B组有28例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时间为术后6~24个月;术后随访18个月时,A组WOSI评分为(268.00±163.78)分、DASH评分为(7.08±5.03)分,均优于B组的(364.10±144.97)和(11.18±6.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36个月显示,A组WOSI评分为(235.30±118.23)分、DASH评分为(4.12±1.96)分,与B组的(247.20±123.36)和(4.98±2.2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青年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后复发率低,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0+1
    • 侧卧位与俯卧位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2021, 27(7):6-12. DOI: 10.12235/E20200328

      摘要 (705) HTML (140) PDF 1.32 M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侧卧位(LDP)与俯卧位(PP)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51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纯L5/S1 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LDP组和PP组。LDP组(n = 20)男12例,女8例,年龄33~78岁,平均(54.33±9.13)岁;PP组(n = 31)男18例,女13例,年龄30~68岁,平均(52.31±6.54)岁。记录术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因体位所致不适感、颈痛发生率等情况,通过Likert评分评价患者术中不适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最终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的疗效。结果 LDP组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61.59±14.27) min;透视次数2~6次,平均(3.32±0.22)次,Likert评分(3.93±0.73)分,术中仅1例发生轻微颈痛症状;PP组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38±15.42) min;透视次数2~4次,平均(3.23±0.14)次,Likert评分(3.49±0.65)分,5例出现颈痛症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间腰腿痛VAS、ODI评分和末次MacNa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DP组术中Likert评分较PP组高,且颈痛发生率低(P < 0.05);PP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跖屈肌麻痹,予保守治疗后肌力恢复至4级;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节段错误和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LDP与PP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5/S1 LDH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前者舒适性高,患者更易配合和接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0+1
    •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2021, 27(7):13-19. DOI: 10.12235/E20200190

      摘要 (409) HTML (71) PDF 614.06 K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拟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PCEA组(H组)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每组各30例。H组:氢吗啡酮10 μg/mL+罗哌卡因1.25 mg/mL;S组:舒芬太尼0.3 μg/mL+罗哌卡因1.25 mg/mL。给药方案:负荷剂量为6 mL,维持剂量4 mL/h,自控剂量每次5 mL,锁时30 min。记录术后4、8、12、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分级)。记录术后48 h内PCEA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以评价镇痛满意度。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镇痛补救情况,并计算镇痛补救率。结果 H组术后4、8、12、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较S组低(P < 0.05)。H组术后48 h内PCEA的D1、D2和镇痛补救率明显低于S组(P < 0.05),D1/D2和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和48 h的改良Bromage分级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道癌根治术后,PCEA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患者满意度更高。

    • 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1, 27(7):20-25. DOI: 10.12235/E20200479

      摘要 (541) HTML (23) PDF 571.89 K (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的合适剂量范围。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156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纳布啡+丙泊酚组(LNP)、中剂量纳布啡+丙泊酚组(MNP)、高剂量纳布啡+丙泊酚组(HNP),每组52例。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追加剂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麻醉优良率,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NP组和HNP组丙泊酚追加剂量明显少于LNP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LNP组(P < 0.01),MNP组和HNP组间丙泊酚追加剂量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NP组和HNP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4.2%和96.2%,明显高于LNP组的80.8%(P < 0.05),MNP组和HNP组间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检查前TNF-α和IL-6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苏醒30 min后,MNP组和HNP组TNF-α和IL-6表达明显低于LNP组(P < 0.01),MNP组和H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24 h后,MNP组和HNP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LNP组(P < 0.01),MNP组和H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NP组和MNP组离院时眩晕发生率明显低于HNP组(P < 0.05),LNP组和M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MNP可以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减轻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

    • 小儿经腹肠系膜间隙入路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2021, 27(7):26-30. DOI: 10.12235/E20200472

      摘要 (685) HTML (33) PDF 896.28 K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经腹肠系膜间隙入路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术式治疗小儿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导致肾盂积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20年5月该院18例采取经腹肠系膜间隙入路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14岁,平均(5.7±2.9)岁,均为左侧。均采用经腹腔肠系膜间隙入路,术中将切开的肠系膜间隙用丝线悬吊于腹壁,便于手术野暴露。裁剪多余的肾盂后,采用Anderson-Hynes技术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自吻合口留置输尿管支架。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总结手术技巧及经验。术后通过彩超和发射体层仪(ECT)肾动态显像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130 min,平均(98.2±17.7)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0.0±3.7)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4 d,平均(1.9±1.0)d,术后住院时间2~5 d,平均(2.1±1.2)d,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肾盂前后径(APD)(7.9±1.7)mm,较术前的(34.8±2.0)mm明显缩小(P = 0.000),术后6个月复查患侧分肾功能为(40.1±2.9)%,较术前的(28.1±3.0)%明显改善(P = 0.000),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该入路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安全、有效,对患儿肠道影响较小,有利于患儿术后快速康复。

      • 0+1
      • 1+1
      • 2+1
      • 3+1
      • 4+1
    • 远端尿道黏膜环切断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

      2021, 27(7):31-35. DOI: 10.12235/E20210137

      摘要 (678) HTML (51) PDF 1020.98 K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360°尿道黏膜预切断改良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2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89例行360°尿道黏膜预切断改良HoLEP手术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分析及评估改良HoLEP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89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5~170 min,切除腺体重量30~180 g,留置尿管3~6 d,平均(3.5±1.5)d,术后血红蛋白浓度为(125.3±21.5)g/L,术后3个月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8.2±2.2)分,最大尿流率(Qmax)(22.9±5.1)mL/s,剩余尿量(PVR)(36.7±12.8)mL。改良术后有78例患者可达成即时控尿,7例患者在48 h内也能达到控尿,日常生活不用带尿不湿。2例(2.2%)患者短暂性压力性尿失禁3个月;1例(1.1%)拔尿管后4个月短暂性压力性尿失禁,1例(1.1%)拔尿管后8个月短暂性压力性尿失禁,无术后永久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复查,随访期间有1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膀胱颈挛缩,予以手术处理。结论 360°尿道黏膜预切断改良HoLEP手术治疗BPH安全有效,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0+1
      • 1+1
    • 女性膀胱白斑病经尿道电切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 27(7):36-42. DOI: 10.12235/E20210007

      摘要 (154) HTML (77) PDF 919.56 K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白斑病经尿道电切术(TUR)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1月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57例膀胱白斑病行TU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23例患者进行随访。对影响女性膀胱白斑病TUR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12~121个月)。5年无复发率为86.1%,1年无复发率为91.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尿路感染[危险比(HR)= 2.111,95%置信区间(CI):1.043~4.271,P = 0.038]和膀胱非典型尿路上皮增生(HR = 4.191,95%CI:2.006~8.756,P = 0.000)是膀胱白斑病TUR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膀胱非典型尿路上皮增生(HR = 3.506,95%CI:1.663~7.392,P = 0.001)是女性膀胱白斑病TUR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膀胱非典型尿路上皮增生是女性膀胱白斑病TUR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加强术后随访可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胸腔镜下肺部手术后发生广泛皮下气肿的临床分析

      2021, 27(7):43-46. DOI: 10.12235/E20200376

      摘要 (337) HTML (1011) PDF 509.27 K (1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后发生广泛皮下气肿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10月3 314例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后发生广泛皮下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发生广泛皮下气肿的相关因素,分析皮下气肿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广泛皮下气肿发生率为1.90%(63/3 314)。其中,肺减容、胸腔粘连、合并肺气肿和术后持续漏气的患者术后广泛皮下气肿发生率高(P < 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部手术后广泛皮下气肿的发生与肺减容手术方式、胸腔粘连、合并肺气肿和术后持续漏气有关。

      • 0+1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应激反应、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 27(7):47-52. DOI: 10.12235/E20190707

      摘要 (131) HTML (44) PDF 688.00 K (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应激反应、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胆总管缝合方式不同分为A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39例和B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T管引流)3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肾上腺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术前(T1)相比,术后3 d(T2)两组患者A、COR及ACTH水平均升高(P < 0.05),术后1周(T3),B组A、COR及ACTH水平均升高(P < 0.05);与T2时刻相比,T3时刻两组患者A、COR及ACTH水平均降低(P < 0.05);A组T2及T3时刻A、COR及ACTH水平均低于B组(P < 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B组(P < 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B组的25.81%(P < 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可减轻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0+1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 27(7):53-58. DOI: 10.12235/E20200351

      摘要 (169) HTML (32) PDF 1003.85 K (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每组各40例,EMR组采取EMR治疗,高频电切术组用高频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质量评分,统计和比较两组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97.50%和90.00%、5.00%和15.00%、2.50%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较高频电切术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 0+1
    •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

      2021, 27(7):59-64. DOI: 10.12235/E20200223

      摘要 (112) HTML (35) PDF 660.45 K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5)和观察组(n = 35)。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为(5.7±0.8)cm,明显较对照组的(20.6±1.9)cm短(P < 0.05);术中出血量为(185.2±68.6)mL,明显较对照组的(387.4±120.5)mL少(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75.3±42.6)min,明显较对照组的(201.5±29.8)min长(P < 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6±5.8)个,与对照组的(24.2±6.1)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下床时间(2.9±0.9)d、术后排气时间(4.1±0.7)d和住院时间(13.1±2.8)d,明显较对照组的(4.8±1.2)、(5.2±1.1)和(20.2±4.3)d短(P < 0.05)。术后3 d,观察组C反应蛋白(CPR)(18.3±1.4)mg/L、白细胞介素-6(IL-6)(92.4±15.3)μg/L,明显较对照组的(29.1±2.4)mg/L和(118.3±14.4)μg/L低(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2.9%)(P < 0.05)。观察组术后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5.8%和60.0%,与对照组的85.8%和57.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损伤小、出血量少、淋巴结清扫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术后生存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0+1
    • >临床研究
    • 内镜切除治疗食管神经鞘瘤的效果

      2021, 27(7):65-70. DOI: 10.12235/E20200406

      摘要 (166) HTML (52) PDF 1.14 M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切除食管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9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1例食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术后并发症和病理特点。结果 男患者占54.5%;年龄40~81岁,平均(57.5±12.4)岁;食管神经鞘瘤多位于胸上段(45.5%,5/11)和胸中段(27.3%,3/11);11例(100.0%)病灶的白光内镜分型均为隆起型,表面黏膜光滑、无溃疡。肿瘤直径为0.3~5.0 cm,平均(2.5±1.8)cm;超声内镜(EUS)显示10例(90.9%)起源于固有肌层,11例均为低回声,9例(81.8%)回声均匀;11例EUS下均无血流信号,6例(54.5%)为腔内生长,5例(45.5%)腔内外生长。完整切除率为100.0%(11/11),中位手术时间41 min,11例患者(100.0%)均未出现穿孔、迟发性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为(1.2±0.6)d;平均住院时间为(6.9±2.5)d。所有组织标本中S100均为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期间未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结论 ESD和STER用于诊断和治疗食管神经鞘瘤是安全、有效的。

      • 0+1
      • 1+1
      • 2+1
      • 3+1
      • 4+1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合并尿毒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2021, 27(7):71-74. DOI: 10.12235/E20200492

      摘要 (580) HTML (30) PDF 466.60 K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胆总管结石合并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2月17例在苏北人民医院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尿毒症患者的病例特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共行19次ERCP,平均1.1次/例,治疗成功率为94.1%(16/17)。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4%(5/17),其中胰腺炎2例(11.8%)、迟发性出血1例(5.9%)和胆道感染2例(11.8%),均经治疗后康复。结论 胆总管结石合并尿毒症患者行ERCP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以进一步提高ERCP诊治的安全性。

    • 超细内镜引导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在结肠肿瘤并梗阻诊治中的临床观察

      2021, 27(7):75-78. DOI: 10.12235/E20210004

      摘要 (190) HTML (36) PDF 512.86 K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细内镜引导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在结肠肿瘤并梗阻诊治中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该院22例采用超细内镜引导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结肠肿瘤并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细内镜引导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应用成功率为95.45%,手术操作时间为(26.0±7.2)min,行一期外科手术的19例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发生,3例未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个月随访均未再发肠梗阻。结论 超细内镜引导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诊治结肠肿瘤并梗阻与传统X线辅助下经内镜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比较,可避免术中医患辐射损伤、降低介入室内交叉感染风险、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单环套扎器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价值

      2021, 27(7):79-84. DOI: 10.12235/E20200461

      摘要 (161) HTML (53) PDF 1.92 M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单环套扎器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直肠小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及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经单环套扎器辅助EMR治疗的直肠小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病变部位、超声内镜(EUS)下表现、操作时间、病理结果、治疗结果、不良事件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共收集26例患者的26处病变。术前EUS检查结果显示3例病变来源于黏膜肌层,其余23例病变均来源于黏膜下层。26例病变均成功接受单环套扎器辅助EMR治疗,病变中位最长径为6.0 mm(5.0~10.0 mm);中位操作时间为5.0 min(3.0~13.0 min);病变完整切除率为100%,1例病变基底可疑残留。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4例WHO分级为G1级,2例分级为G2级;1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2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给予内镜下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1例患者存在肌层轻度损伤,无术中及术后穿孔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7个月(8~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或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在直肠小NETs的治疗中,使用单环套扎器辅助EMR操作简单省时,费用较低,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0+1
      • 1+1
      • 2+1
    •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2021, 27(7):85-90. DOI: 10.12235/E20200477

      摘要 (174) HTML (177) PDF 1.03 M (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为儿童异物吸入的预防提供依据,并探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该院经FB确诊和治疗的32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2∶1.0,好发年龄1~3岁,农村儿童发病率最高。支气管异物种类以食源性异物为主,多嵌顿于右侧支气管。常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肺气肿、肺炎、肉芽组织增生、黏膜糜烂和纵隔气肿,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和喘息。支气管异物胸部CT阳性率为78.12%。全部病例均在全身麻醉喉罩下经FB取出异物,成功率为100.00%,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主要手术方式为异物网篮套取、异物钳钳取和球囊拖拉。结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以3岁以下的农村男童较多见,应加强宣教、科普和监管。有明确或可疑异物吸入史的患儿应及早行胸部CT协助诊断,无明确异物吸入史或影像学无阳性提示的隐匿性支气管异物,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因此,对于有反复咳嗽和喘息病史、经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及早行FB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是有效、安全的,可常规应用于临床治疗。

      • 0+1
      • 1+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