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 著
    •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内镜下合并症的研究

      2021, 27(4):1-6. DOI: 10.12235/E20200389

      摘要 (651) HTML (462) PDF 4.54 M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GMUE)的内镜检出率、内镜下表现和合并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电子食管胃镜检查且诊断为HGMUE的患者资料。分析HGMUE的检出率、内镜下表现和合并症。结果 51 326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375例诊断为HGMUE,检出率为0.73%。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玫瑰色-橘红色的天鹅绒样斑块,与周围食管黏膜界限清楚,可有多个,且大小不一。内镜下合并症包括:内镜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75例(20.00%),其中反流性食管炎44例(11.73%)、Barrett食管26例(6.93%)、两者合并存在5例(1.13%);糜烂性胃炎56例(14.93%);息肉54例(14.40%),其中胃息肉47例(12.53%)、十二指肠球部息肉7例(1.87%);消化性溃疡42例(11.20%),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5.60%)、胃溃疡17例(4.53%)、两者合并存在4例(1.07%);恶性肿瘤9例(2.40%),其中胃癌3例(0.80%)、食管癌6例(1.60%),无合并症的HGMUE 139例(37.06%)。结论 HGMUE合并酸相关性疾病较为常见;合并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食管恶性肿瘤的占比较高,这可能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预警因子之一,应予以重视。

      • 0+1
      • 1+1
      • 2+1
      • 3+1
    • 内镜下治疗246例大肠有蒂大息肉的临床分析

      2021, 27(4):7-13. DOI: 10.12235/E20200259

      摘要 (653) HTML (108) PDF 631.10 K (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大肠有蒂大息肉圈套电切除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246例(259枚息肉)在厦门市中医院行大肠有蒂大息肉(直径≥1.0 cm)圈套电切除治疗患者的内镜和病理资料,统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钛夹组和尼龙绳组内镜下治疗操作成功率、息肉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有蒂大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形态改变86.89%(179/206)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的28.30%(15/53)(P < 0.01)。尼龙绳组息肉直径最大(2.13±0.70)cm,钛夹组(1.51±0.44)cm,EMR组最小(1.31±0.31)c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尼龙绳组癌变率为46.15%(24/52),高于EMR组的17.24%(25/145)(P < 0.01)。圈套电切除息肉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0%,治愈性切除率为98.46%(255/259),出血率为7.34%(19/259),穿孔率为0.00%(0/259)。EMR组操作成功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00%(145/145),钛夹组分别为98.39%(61/62)和100.00%(62/62),尼龙绳组均为92.31%(48/52)。EMR组出血率、术中出血率和术后出血率分别为10.34%(15/145)、8.97%(13/145)和2.07%(3/145),钛夹组分别为1.61%(1/62)、0.00%(0/62)和1.61%(1/62),尼龙绳组分别为5.77%(3/52)、3.85%(2/52)和1.92%(1/52),钛夹/尼龙绳预防性蒂部结扎分别为3.51%(4/114)、1.75%(2/114)和1.75%(2/114)。结论 ≥ 1.0 cm的有蒂息肉直径越大、癌变率越高。临床上可根据息肉直径不同采用EMR法、钛夹或尼龙绳法,钛夹/尼龙绳预防性蒂部结扎对预防出血有一定的作用。

      • 0+1
      • 1+1
      • 2+1
    • 不同隧道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评价

      2021, 27(4):14-19. DOI: 10.12235/E20200356

      摘要 (373) HTML (48) PDF 8.82 M (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纵开口法与倒“T”形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POEM治疗的55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和术中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平均随访(10.67±2.80)d,术后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2(2,2)和4(4,5)分,P < 0.05],症状缓解率为98.2%(54/55)。纵开口法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倒“T”形开口法组[44.8%(13/29)和15.4%(4/26),P < 0.05],其中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为明显[34.5%(10/29)和7.7%(2/26),P < 0.05]。纵开口法组中有1例术中发生黏膜裂伤和穿孔,1例出现复发。结论 倒“T”形开口法POEM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能降低术中和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 0+1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2021, 27(4):20-25. DOI: 10.12235/E20200341

      摘要 (801) HTML (209) PDF 4.81 M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PNN)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RAR)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18年12月25例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PNN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鼻部症状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切断 ≤ 2分支和 >2分支PNN者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鼻部症状总体改善和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鼻部症状总体VAS评分分别为(8.38±1.12)、(7.21±0.98)、(7.60±1.12)、(5.45±1.04)和(8.89±1.01)分,术后1年分别为(2.60±0.39)、(2.29±0.12)、(2.65±0.24)、(1.52±0.67)和(2.43±1.05)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年鼻部症状总体VAS评分明显下降;切断 > 2分支者术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及鼻部症状总体VAS评分分别为(3.84±1.03)、(3.58±1.09)、(4.98±1.47)、(4.24±0.56)和(8.06±0.26)分,切断 ≤ 2分支者分别为(4.42±1.02)、(4.42±0.67)、(5.36±0.98)、(5.42±1.14)和(10.08±1.32)分,两组患者鼻塞和流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喷嚏、鼻痒和鼻部症状总体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期无明显眼干和上腭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PNN切断术能有效缓解RAR患者的鼻部症状,短期疗效确切,且具有神经定位清楚、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安全、创伤小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肌瘤复发、氧化应激及血清学创伤指标的影响

      2021, 27(4):26-30. DOI: 10.12235/E20200367

      摘要 (502) HTML (31) PDF 539.42 K (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肌瘤复发、氧化应激及血清学创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该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切除子宫肌瘤,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氧化应激和血清学创伤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和复发时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和7 d的活性氧(ROS)、丙二醇(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和7 d的ROS、MDA和AOPP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均P <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和7 d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肌红蛋白(MYO)表达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C)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和7 d的MYO和IMA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而TAC明显较对照组高(均P < 0.05)。结论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减少组织创伤,对机体不良影响更小。

    • 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1, 27(4):31-37. DOI: 10.12235/E20200284

      摘要 (660) HTML (71) PDF 620.80 K (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5月于该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 = 45)和B组(n = 45)。A组在术毕实施静脉镇痛,B组在麻醉诱导时采用罗哌卡因TAP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围术期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反应指标[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以及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结果 B组麻醉唤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 < 0.01)。A组和B组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1.26±6.35)和(21.18±2.54)μg,七氟醚用量分别为(35.63±7.65)和(25.33±5.06)mL,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89和7.53,均P < 0.01)。B组切皮前(T1)、切皮后5 min(T2)、切皮后10 min(T3)HR和MAP均明显低于A组(P < 0.01)。B组T1、T2、T3和T4时点血浆Glu、NE和Cor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 < 0.01)。B组术后2、4和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A组(P < 0.01)。A组和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和1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 5.03,P = 0.025)。结论 罗哌卡因TAP阻滞能够减轻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胸腔镜辅助下钛镍记忆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肋骨多发性骨折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1, 27(4):38-43. DOI: 10.12235/E20200417

      摘要 (287) HTML (12) PDF 3.08 M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钛镍记忆合金钢板内固定在肋骨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87例肋骨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3)和观察组(n = 44);对照组行胸部护板外固定,观察组行胸腔镜辅助下钛镍记忆合金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肺功能指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胸腔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4±0.63)和(5.58±1.21)d、(2.68±1.65)和(9.78±2.36)d、(19.46±3.27)和(26.85±2.73)d、(10.18±2.22)和(16.23±2.42)d、(4.72±1.91)和(7.23±2.12)d],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3.62±1.21)和(5.89±1.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01.37±18.46)%和(88.82±16.15)%,(89.21±14.36)和(68.37±18.46)L/min,(94.26±18.25)%和(82.15±12.67)%](P < 0.05)。观察组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P < 0.05)。观察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胸部畸形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64%和37.21%、18.18%和39.53%、0.00%和32.56%)(P < 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钛镍记忆合金钢板内固定能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情况和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0+1
    • 快速现场评价在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诊断纵隔病灶中的应用

      2021, 27(4):44-51. DOI: 10.12235/E20200334

      摘要 (188) HTML (74) PDF 623.28 K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现场评价(ROSE)在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诊断纵隔肿物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11例通过胸部CT显示纵隔/肺门病灶(包括肿大的淋巴结/肿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有或无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ROSE)下行EBUS-TBNA检查。结果 C-ROSE组和未行C-ROSE组的敏感度分别为93.88%和92.45%,特异度分别为97.73%和93.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由肺科医师担任解读的ROSE结果敏感度为87.76%(43/49)、特异度为88.64%(39/44),与专业细胞学病理人员结果高度一致(κ = 0.806)。ROSE指导下率先肺癌3基因(EGFR、ALK和ROS1)检测完成率为65.52%(19/29),后续免疫组化完成率为31.03%(9/29)。结论 在EBUS-TBNA过程中应用ROSE,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在诊断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临床医生即刻知晓病理倾向,为后续诊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 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短期临床疗效

      2021, 27(4):52-57. DOI: 10.12235/E20190637

      摘要 (413) HTML (841) PDF 7.31 M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行髋关节镜治疗的FAI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59岁,平均33.85岁。术前髋关节活动度评估:外展(30.75±6.74)°,髋关节屈曲90°位内旋(14.84±8.22)°,屈曲(95.25±13.13)°,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32.55±5.62)分,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7.24±2.12)分。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切口Ⅰ级/甲级愈合,无神经和血管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的随访,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基本恢复至健侧关节水平,VAS评分降至(0.76±0.65)分,髋关节屈曲90°位内旋活动度恢复至(46.56±7.62)°,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到(96.24±3.64)分。结论 关节镜治疗FAI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 0+1
    • >临床研究
    • 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入路膀胱癌根治术的初步体会

      2021, 27(4):58-62. DOI: 10.12235/E20200323

      摘要 (498) HTML (31) PDF 3.40 M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入路膀胱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6例,年龄54~78岁,平均69.4岁。开展腹腔镜下腹膜外入路膀胱癌根治术,术中经腹膜外膀胱切除及淋巴清扫,3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Studer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余12例行Bricker回肠膀胱术,将回肠通道或回肠新膀胱置于腹膜外腔,完整关闭腹膜,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或经腹腔入路手术,术中出血量120~360 mL,平均190 mL。3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术后第1天恢复饮食,其余13例术后平均4 d恢复饮食,住院时间7~19 d,平均13.8 d。随访8~32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无1例发生肠梗阻,1例出现轻度肾积水,随访无进行性加重,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入路膀胱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 0+1
    • 基于“三线五面”膜解剖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男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附34例报告)

      2021, 27(4):63-68. DOI: 10.12235/E20200445

      摘要 (766) HTML (21) PDF 9.67 M (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三线五面”膜解剖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男性膀胱癌的安全性、疗效与优势。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4例男性膀胱癌患者,均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年龄54~83岁,平均(66.6±7.9)岁;多发肿瘤12例,单发肿瘤22例,其中位于三角区3例,左侧壁6例,右侧壁7例,底部4例,顶部2例;肿瘤直径1.5~7.5 cm,平均(3.6±1.6)cm;术前临床分期:cT2N0M0 20例,cT3N0M0 10例,cT4aN0M0 4例。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完成,按照“三线五面”(“三线”即三条主线:输尿管、输精管和脐内侧韧带;“五面”即五个无血管平面:输尿管鞘平面、直肠前平面、脐动脉外侧平面、骨盆侧壁平面、耻骨后平面)的手术思路,运用膜解剖技术精准分离,先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最后行尿流改道。结果 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根治性膀胱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时间为160~240 min,平均(185.6±20.3)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无输血病例。术后病检结果:pT1N0M0 2例,pT2N0M0 18例,pT3N0M0 11例,pT4aN0M0 3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4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0例,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癌1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8±0.6)d,术后出现1例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0~15 d,平均(12.5±2.6)d,术后疼痛评分1~5分,平均(3.1±1.1)分,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5±7.8)个月,暂无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 按照“三线五面”手术思路,运用膜解剖技术实施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解剖标志清晰、组织层次分明,并发症可控,手术安全性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0+1
    • 介入溶栓治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高危肺栓塞的经验分析

      2021, 27(4):69-74. DOI: 10.12235/E20200335

      摘要 (295) HTML (17) PDF 921.08 K (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溶栓方式治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高危肺栓塞(PE)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发生高危P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1例接受单纯动脉介入溶栓治疗,1例接受静脉肺动脉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分析3例患者住院治疗方式、溶栓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单纯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和静脉肺动脉联合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溶栓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22和11 d,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传统静脉溶栓治疗好,3例患者出院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因肺癌行胸腔镜根治术后发生高危PE的患者,采用肺动脉介入溶栓方式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0+1
      • 1+1
      • 2+1
    • 电子结肠镜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2021, 27(4):75-80. DOI: 10.12235/E20200398

      摘要 (423) HTML (19) PDF 2.60 M (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LGI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胃镜替代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3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67例LGIB患儿的病历资料,对病因及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学龄前儿童占69.29%。儿童LGIB的常见病因为肠道息肉、结直肠炎、炎症性肠病(IBD)、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HSP)和梅克尔憩室。其中,肠道息肉、IBD、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和白塞病的诊断阳性率达100.00%。通过内镜直视下局部止血治疗29例,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肠道息肉100例,均安全有效。267例患儿行电子结肠镜检查268例次,完成全结肠检查234例,总体盲肠插管率为87.31%。其中,电子结肠镜检查227例(盲肠插镜率为90.31%),胃镜代电子结肠镜检查41例(盲肠插镜率为70.73%)。结论 电子结肠镜检查在儿童LGIB诊疗中安全有效,不同病因导致的LGIB在电子结肠镜下表现不同,对于1岁以下或体重小于10 kg的患儿,采用胃镜替代电子结肠镜检查安全可行。

      • 0+1
    • 胰腺钩突部肿瘤行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的体会

      2021, 27(4):81-85. DOI: 10.12235/E20200247

      摘要 (528) HTML (191) PDF 1.39 M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US-FNA)对胰腺钩突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胰腺钩突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EUS-FNA。结果 13例患者中胰腺实质性肿瘤11例,胰腺囊性病变2例;11例实质性肿瘤患者中,获得组织学诊断4例(阳性率36.4%)、细胞学诊断10例(阳性率90.9%),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高淀粉酶血症和1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例囊性肿瘤患者均获得囊液,行细胞学及肿瘤标记物分析,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EUS-FNA用于诊断胰腺钩突部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但掌握其技术细节需通过经验的积累。

      • 0+1
    • 磁性压迫融合技术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重度狭窄再通畅中的应用与配合技巧

      2021, 27(4):86-90. DOI: 10.12235/E20200327

      摘要 (479) HTML (30) PDF 4.55 M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磁性压迫融合技术(MCA)在原位肝移植(OLT)后胆道吻合口重度狭窄中的应用及配合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OLT术后胆道吻合口重度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该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失败后改用MCA治疗,在X线监视下通过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成像(PTC)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分别在狭窄近端与远端各置入1枚磁铁,确认2枚磁铁位置及轴向与胆管长轴平行、磁铁近端及远端在同一条直线上后,缓慢释放磁铁。结果 7 d后2枚磁铁完全融合并移位,PTC证实胆管狭窄段已再通。再经ERCP去除磁铁,并置入胆道全覆膜金属支架。结论 MCA用于常规方法治疗失败的重度胆管狭窄和完全性胆道梗阻患者,可压迫狭窄部位组织,形成新通道,使胆管狭窄再通。

      • 0+1
      • 1+1
      • 2+1
      • 3+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