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6):1-7.
摘要:摘要:?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1?d(24?h)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的医疗模式,但是不包括在医疗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相比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膝、髋、踝、肩、肘和腕等关节各类损伤和疾病的关节镜手术,大多都适合在日间手术中心开展。随着国内许多医院逐步开设日间手术部或日间手术中心,关节镜日间手术的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和普及推广工作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借鉴国外日间手术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专家共识,旨在为关节镜日间手术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0, 26(6):8-13.
摘要: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乳晕通道甲状腺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一步优化甲状腺外科康复方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17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58)与治疗组(n?=?59)。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桃红四物汤加外敷如意金黄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术后前3 d引流总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疼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疼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均升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两组皮下气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下气肿消失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出现皮下瘀斑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皮下瘀斑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均未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将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到经乳晕通道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费用较低,值得广泛推广,但具体实施方案还有待进一步 优化。
杨龙龙,尹清臣,李忠信,巩文婷,刘国魁,温桂海,牛学敏,张肖
2020, 26(6):14-1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细胞免疫因子及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724(CA724)和癌胚抗原(CE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进展期AEGJ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微创手术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细胞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25+)、肿瘤标志物(AFP、CA724、CEA)、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CD3+、CD4+明显高于A组,A组和B组治疗后CD4+/CD25+、AFP、CA724和CEA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CD4+/CD25+、AFP、CA724和CEA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可增强进展期AEGJ患者细胞免疫能力,改善AFP、CA724和CEA水平,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好。
2020, 26(6):20-2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手术效果及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腹股沟疝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40)和观察组(n?=?140)。对照组采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7?d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及VA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7?d CD3+、CD4+和CD4+/CD8+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7 d 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切口疼痛、尿潴留、阴囊水肿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腹腔镜手术用于腹股沟疝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能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百分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2020, 26(6):25-2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该科收治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残留复发等指标。结果 10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一期缝合组在胆管缝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13.6±3.6)和(21.5±11.8)min、(1.6±0.6)和(2.1±0.7)d、(1.4±0.2)和(3.2±0.8)分、(7.3±2.1)和(9.6±3.5)d、(21?564.7±4?962.5)和(25?376.6±6?537.1)元]均优于留置T管组(P?0.05);而两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胆道并发症及结石残留复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相比留置T管有一定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适当推广。
徐兆军,姜宗丹,汪志兵,高波,高敏,翟晓静,戴雪松,吴慧寅,张振玉,张予蜀
2020, 26(6):30-3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镜中心采用STER治疗的50例食管贲门周围S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完成STER。食管病变33例,贲门周围、胃底病变17例,1例病变为2个瘤体,其他均为单个瘤体。成功切除所有SMT,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6.0%,手术时间32~115?min,平均(54.0±24.5)min,完整缝合创面所需金属夹4~8枚,平均(5.6±2.1)枚。术后瘤体直径0.8~3.3?cm,平均(1.6±0.4)cm。术后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平滑肌瘤40例(80.0%),间质瘤7例(14.0%),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2例(4.0%),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2.0%),切缘均为阴性。4例术中发生穿孔,3例术中发生皮下气肿,3例术后出现发热,均经保守治疗痊愈。住院时间6~15?d,平均(7.8±3.7)d。结论 STER对食管贲门周围SMT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
2020, 26(6):37-4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内镜下纳米碳标记在消化道肿瘤外科手术中病灶定位、淋巴结示踪及术后淋巴结分拣的作用。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中心对50例胃癌及4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纳米碳标记,对所选病例内镜下标记情况、外科手术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一次性完成内镜下纳米碳标记,操作时间约5.0~15.0?min,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标记时间距离手术开始时间3?h~5?d。38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56例患者行开腹手术,术中定位瘤体时间约0.5~2.5?min,手术时间60.0~135.0?min,手术过程中肉眼下均清晰可见纳米碳定位部位,所需清扫的区域淋巴结均存在可视及的黑染,术后标本淋巴结应用纳米碳显影联合动脉血管入路方法进行分拣,平均分拣时间15.0?min,50例胃癌患者平均分拣淋巴结数目43枚,44例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分拣淋巴结数目29枚,均高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标准。结论 胃癌及结直肠癌术前内镜下纳米碳标记有助于术中对病灶的准确定位,尤其是小病灶或未侵及消化道浆膜层的病变;术前标记可使纳米碳充分扩散,有利于术中范围清扫,并使手术标本的淋巴结分拣简便快捷,获取的淋巴结数目更多,有利于病理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
2020, 26(6):41-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结束后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方式,在增加检查依从性的同时不影响肠道准备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结肠镜后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89例。对照组(n?=?41),结肠镜结束后立即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组(n?=?48),结肠镜结束后第2天服用1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再行胶囊内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小肠黏膜质量、阳性病变检出率,观察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小肠黏膜质量(64.6%和41.5%,P?0.05),两组患者阳性病变检出率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依从性均较好。结论 结肠镜检查后第2天服用小剂量PEG后行胶囊内镜检查能达到更好的肠道准备效果,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2020, 26(6):45-5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透明通道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该科收治的脑室出血铸型患者42例,其中内镜手术组(A组)19例,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治疗组(B组)23例。术前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比较两组术后1?d、3?d和1周的血肿残留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颅内感染、脑积水和应激性溃疡出血)和3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预后评分(GOS)。结果 A组术后血肿残留率及GC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A组拔管时间早于B组,脑积水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相当。A组GOS评分整体预后优于B组,A组死亡率低于B组。结论 内镜微创清除脑室出血铸型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2020, 26(6):52-5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4月该科采用全身麻醉下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术后2~5 d复查颈椎CT/MRI评估减压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87±26.7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3±0.74)d;1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87±2.62)个月,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7.00±1.20)、(1.07±0.80)、(0.93±0.80)、(0.87±0.64)、(0.73±0.70)和(0.80±0.77)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47±1.36)和(16.40±0.63)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6.00±0.58)和(5.93±0.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无一例患者颈椎手术节段不稳定。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全身麻醉下颈椎后路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其远期疗效和对颈椎间盘退变、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0, 26(6):59-6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椎间孔镜技术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日-2018年4月1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因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32例,分为经椎间孔入路(TF组)(n?=?20)和经椎板间入路(IL组)(n?=?1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手术费用、术后满意度和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NR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NRS、ODI、手术时间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技术两种手术入路均可有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徐桂彬,李协照,何永忠,杨炜青,赵海波,赖德辉,陈金兰,陈双星,朱锐,李逊
2020, 26(6):64-68.
摘要:摘要:目的??对应用输尿管软镜(RI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经验进行总结,以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7年6月该院采用RIRS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0?413例。回顾性分析可拆卸输尿管软镜(n?=?774)、纤维输尿管软镜(n?=?2?293)和电子输尿管软镜(n?=?7?346)3种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可拆卸输尿管软镜、纤维输尿管软镜和电子输尿管软镜一期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3.00%、82.99%和91.00%。二期手术(一期放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分别为27.00%、17.01%和9.00%。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7.00%、89.00%和93.00%。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2.0±32.5)、(90.0±24.0)和(75.5±20.5)min。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0±1.5)、(7.0±1.0)和(5.0±1.5)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2%、1.30%和0.99%。结论 采用RIRS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随着RIRS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输尿管软镜相关设备的不断优化,提高了该项技术的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了住院天数,RIRS治疗的临床适应证将逐步扩大。
2020, 26(6):69-77.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儿童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4年6月30日-2019年6月30日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研究,FURL治疗组220例,PCNL治疗组2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结石清除率[OR?=?0.72,95%CI(0.43,1.23)]、手术时间[MD?=?-6.43,95%CI(-23.79,10.93)]、并发症发生率[OR?=?0.84,95%CI(0.39,1.78)]、血红蛋白下降值[MD?=?-3.64,95%CI(-7.21,-0.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URL治疗组较PCNL治疗组DJ管留置率更高[OR?=?13.93,95%CI(2.09,92.93)],但住院时间[MD?=?-0.92,95%CI(-1.70,-0.14)]和透视时间更短[MD?=?-69.23,95%CI(-87.06,-51.40)]。结论 输尿管软镜可能是一种比PCNL更具优势的手术方式,但儿童肾结石的大小及肾盏分布位置对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的影响暂不清楚,仍需不断探讨儿童肾结石治疗方式的合适选择。
2020, 26(6):78-8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 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 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2020, 26(6):83-88.
摘要:摘要:?胃癌在我国高发,早诊早治是关键。高危人群胃镜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举措,胃镜前服用去泡剂及去黏液剂能改善胃镜清晰度、缩短内镜操作时间、减少早癌的漏诊。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但患者于胃镜前何时服药及服药后采取何种体位效果最佳仍未达成共识。该文就去泡剂及去黏液剂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