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2):1-5.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H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GERD合并HH的40例患者并作为研究组,另外40例GERD未合并HH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内镜分级、Barrett食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吸烟史、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性别、饮酒史和冠心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食管外症状较多见,内镜下分级仅有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级、B级、D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Barrett食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ERD合并HH与年龄、体重、吸烟史、糖尿病有关,且其会使Barrett食管发生率升高,积极防控可改变的因素对该类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好处。
2020, 26(2):6-10.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内镜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67例,按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 =33)及对照组(n =134),查阅病历资料统计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tisic回归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Glasgow-Blatchford危险评分(GBS)、Rockall危险评分(RS)、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MIS65评分、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及血小板指数是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应重视术前GBS、RS、AMIS65评分、入院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指数水平,严密监测,积极预防早期再出血。
2020, 26(2):11-1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享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TaTME的3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为(257.50±32.60)min,术中出血量为(76.56±15.64)ml;TME标本质量优良者(评价为3级/2级)占96.88%,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6.88%,远切缘阴性率为100.00%;术后排气时间为(1.69±0.54)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34±0.28)d,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63±3.26)d,术后住院天数为(12.87±1.5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 Ⅲ~Ⅳ级)发生;中位随访1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①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辅助TaTME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较好;②应严格把握TaTME的适应证,并在掌握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谨慎开展。
魏健,宋燕州,向青锋,田恒宇,谢卓朝,杨骏波,张毅明,刘嘉林
2020, 26(2):19-22.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在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9月因胆囊结石于该院住院行内镜保胆取石术的100例患者,按是否应用透明帽分为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与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手术组,对比两组在胆囊探查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结石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保胆取石手术,其中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出现1例患者术后胆漏。两组均未发现因胆道镜操作引起胆囊、胆囊管出血和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27.96± 12.24)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8例;接受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的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12.04±6.01)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1例。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的胆囊探查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胆囊结石患者人数均明显低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实施保胆取石术中,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0, 26(2):23-2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联合手术(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与分期两期两镜手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3月5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行同期三镜手术和分期两镜手术,其中同期三镜手术29例,分期两镜手术25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和胆汁引流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54例患者中,采取同期三镜手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残余结石,无中转开腹,术后1例出现急性胰腺炎,1例出现梗阻性黄疸,转氨酶升高;采取分期两镜手术患者中,1例因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改为择期同期三镜手术,其余手术均成功,结石完全被取出,术后轻症急性胰腺炎3例,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1例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发热,1例出现黄疸。两组患者全麻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第1天、第2天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第3天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期三镜手术较两期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但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较分期两镜手术多。在合适的患者及其自身要求下,同期三镜手术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0, 26(2):28-31.
摘要: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miR-17、miR-21、miR-20a和miR-9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CRC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RT-qPCR)检测血清中miR-17、miR-21、miR-20a和miR-92水平;使用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第3版(QLQ-C30)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状况。结果?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后,CRC患者的躯体、认知、情绪、角色和社会功能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患者血清中miR-17、miR-21、miR-20a和miR-92的相对水平均明显下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miR-17、miR-20a和miR-92的相对量变化与QLQ-C30评分变化有相关性(P <0.05),而miR-21则无相关性(P >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后,CRC患者血清中miR-17、miR-20a和miR-92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潜在标志物。
2020, 26(2):32-3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入住该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T+EPBD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费用、并发症以及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胰腺炎,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sEST + EPBD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胆道感染均明显少于EST组(P <0.05)。两组患者总费用和胆道穿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及24 h,sEST + EPBD组白细胞(WBC)、环氧化酶-2(Cox-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 <0.01),而sEST + EPB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P <0.01);术后72 h,sEST + EPBD组WBC及Cox-2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 <0.05),PCT、CRP、淀粉酶以及TNF-α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EST + EP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效控制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并且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
2020, 26(2):37-4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后血清胃泌素-17(G-17)、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接受ESD手术治疗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手术组,同期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G-17、CA125及PG水平,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早期胃癌患者血清G-17、CA125及PG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治疗前手术组与健康组上述指标,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手术组手术前血清PG Ⅰ水平及胃蛋白原比值(PGR)明显低于健康组,血清PG Ⅱ、G-17及CA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0和90 d早期胃癌患者血清PG Ⅰ水平及PGR明显上升,血清PG Ⅱ、G-17、CA125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1年,经胃镜及病理结果确认,8例患者复发转移(复发组),60例患者未复发转移(未复发组),复发组患者血清PG Ⅰ水平及PGR明显低于未复发组,血清PG Ⅱ、G-17、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G Ⅰ、PGR、G-17及CA125水平可作为早期胃癌人群的筛查指标,早期胃癌患者ESD后血清PG、PGR、G-17及CA125水平的数值随访可发挥预防和监测胃癌是否复发的作用,且术后血清PG、PGR、G-17及CA125水平可间接评价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
2020, 26(2):43-4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面积(剥离范围超过1/2周)食管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在该院治疗的55例病灶范围超过1/2周的食管早期癌患者资料。根据剥离面积不同,分为A组(1/2<术后黏膜缺损<3/4周组)42例,B组(3/4≤术后黏膜缺损≤全周组)13例。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随访周期3~48个月,A组狭窄率7.1%(3/42),B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00.0%)。两组在性别构成和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狭窄发生率和狭窄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SD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但术后需规律随访。ESD术后黏膜缺损范围在1/2~3/4者术后狭窄发生率较低,术后梗阻程度与病变位置有关,食管上段的狭窄程度较重。
2020, 26(2):48-54.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麻醉恢复的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该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n =42)和瑞芬太尼组(n =42)。两组患者应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基础的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生命体征、应激反应、T细胞亚群分布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舒芬太尼组的清醒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舒芬太尼组麻醉结束、麻醉诱导后和麻醉前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瑞芬太尼组麻醉结束、麻醉诱导后和麻醉前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舒芬太尼组在麻醉后、麻醉结束、麻醉结束24 h和麻醉结束72 h 4个时间点,血葡萄糖(GLU)、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CD3+、CD4+和CD8+及CD4+/CD8+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为基础的麻醉具有麻醉过程平稳、应激反应小、抑制细胞免疫轻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20, 26(2):55-5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单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6月-2017年1月应用单孔胸腔镜技术行肺上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20例,对比该科室同期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第7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单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疼痛评分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低,在肿瘤大小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小,在手术时间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短。两组患者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和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 经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质量及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证。
2020, 26(2):60-6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在2017年1月-2017年10月对18例患者的21侧鼓膜大穿孔进行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鼓膜愈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听力情况。结果?21侧患耳平均手术时间(44.95±8.50) min,手术平均出血量(19.19±3.16) ml。19侧鼓膜完全愈合,鼓膜成形术成功率为90.48%;2侧鼓膜完全愈合后因真菌感染再次穿孔。术后6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好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2020, 26(2):65-6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的姑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该院行姑息手术治疗的96例妇科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姑息手术,71例(74.0%)患者成功于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25例(26.0%)患者双J管置入失败,转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32例急性肾衰竭患者术前肌酐平均为(532.3±287.5)μmol/L,术后稳定后肌酐平均水平为(109.4± 2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8例,目前仍存活31例(45.6%)。71例第1次顺利置入双J管患者中,19例(26.8%)在后期随访治疗过程中因为反复堵管或双J管更换失败,转为肾穿刺造瘘术。19例患者从第1次置入双J管至转为行肾穿刺造瘘术平均时间为(12.3±7.5)个月。结论?妇科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治疗上应选择既能最大限度保证引流通畅,又能兼顾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尽量减少带管及换管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不适,首选姑息手术方式为逆行输尿管双J管置入。
2020, 26(2):70-7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剪刀型内镜切开刀在困难部位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发现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29例,拟于该科行ESD,但术前判断预计操作比较困难的患者应用剪刀型内镜切开刀(日本住友电木株式会社MD-47703 Jr型VS刀)进行ESD。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ESD操作并获得整块切除,未发生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等治疗相关并发症。病灶平均大小(3.70±1.09)cm,平均治疗时间(64.83±17.77)min。病理判断:术后所有患者垂直切缘及水平切缘均为阴性,其中6例食管病变及1例胃体病变患者发现癌变,其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均阴性,且浸润深度均未超过黏膜下层200μm,均判断为治愈性切除,无需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治愈性切除达100.0%。结论?剪刀型内镜切开刀进行ESD治疗操作简单、整块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大大降低了ESD操作的门槛,有利于临床的推广普及。
2020, 26(2):75-78.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乐奥尼龙绳联合钛夹荷包缝合封闭溃疡面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7月-2019年3月应用上述方法治疗的126例ANVUGIB患者,观察止血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术后外科手术率和随访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等。结果?1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止血治疗,平均操作时间15 min(8~21 min),止血成功率100%。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溃疡均愈合良好,无1例再出血。结论?尼龙绳联合钛夹荷包封闭溃疡面止血是一种治疗ANVUGIB安全有效的方法。
2020, 26(2):79-83.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1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21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病变ESD治疗,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7.6±9.5)岁。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4例,十二指肠降部7例,病灶直径(2.4±0.6)cm。病变来源于黏膜层5例,包括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绒毛状-管状腺瘤1例。来源于黏膜下层者16例,包括Brunner腺瘤9例,异位胰腺4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脂肪瘤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1)。其中,术中穿孔1例,均在镜下给予钛夹及尼龙绳夹闭,无迟发性穿孔及追加手术;术中出血1例,均经内镜下止血后顺利完成操作;无感染及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6.5±2.3)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9~24.7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结论?十二指肠ESD操作难度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其病变完整切除率高,术后局部复发少,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较高。因此,ESD是治疗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 26(2):84-88.
摘要:摘要:目的??将消化内镜下缝合术运用于十二指肠巨大穿孔,采用内镜下闭合穿孔来避免外科手术。方法?单腔镜下运用尼龙圈联合钛夹闭合十二指肠穿孔。结果?该组5例十二指肠巨大穿孔的患者均在单腔镜下运用荷包缝合成功闭合穿孔,无1例中转外科手术。结论?单腔镜荷包缝合术运用于十二指肠巨大穿孔是有效可行的。
中国内镜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