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5(5):1-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1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镇痛组D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C组两组,每组各20例。术后D组地佐辛0.4 g/kg和右美托咪定200.0 mg配制成100 ml持续静脉泵注;C组舒芬太尼3μg/kg配制成100 ml持续静脉泵注。观察并记录术后2、4、8、24和48 h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于术前1 d、术后1、3和5 d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 D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与C组无差异(P >0.05),Ramsay评分在4、8和24 h均明显低于C组(P <0.05);D组患者术后1和3 d的MMSE评分低于术前1 d(P <0.05),且在术后1和3 d明显高于C组(P <0.05);D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在术后1和3 d明显小于C组(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不但镇痛镇静效果好,还能减少POCD的发生。
2019, 25(5):5-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2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DISCOPO内镜与McCoy喉镜在困难气道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困难气道诊断标准的择期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DISCOPO内镜组(D组)和McCoy喉镜组(M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表面麻醉与右美托咪定镇静的基础上,M组运用McCoy喉镜进行气管插管,D组使用DISCOPO内镜进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所用时间、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声门暴露分级、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血压(BP)和心率(HR)]变化。结果 D组气管插管时间短于M组(P <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声门暴露良好率明显高于M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 <0.05),D组T2和T3时间点BP和HR明显低于M组(P <0.05)。结论 DISCOPO内镜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用时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 25(5):10-1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3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脊髓麻醉联合不同途径硫酸镁给药的止痛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仅鞘膜内注射布比卡因;B组(硫酸镁鞘内给药组)鞘内同时注射50.00 mg硫酸镁与布比卡因;C组(硫酸镁静脉给药组)鞘内注射布比卡因10 min后,在10 min内静脉注射100.0 ml生理盐水稀释的30.00 mg/kg硫酸镁,然后将10.00 mg/kg硫酸镁静脉滴注1 h;D组(硫酸镁关节内给药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关节内注射用12.0 ml生理盐水(0.90% NaCl)稀释的800.00 mg硫酸镁。手术时间用分钟计算,记录主动和被动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结束至能进行膝关节屈曲的时间、术后首剂止痛药的给药时间和用量,并记录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出现的任何副作用。结果 术后能够进行膝关节屈曲的时间、术后第一次镇痛时间及术后24 h哌替啶消耗量,关节内给药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 <0.05)。静脉给药组术后首剂镇痛药使用的时间(P =0.000)和术后24 h内哌替啶用量(P =0.000)明显优于鞘内给药组和对照组。关节内给药组休息和被动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P =0.001)。结论 硫酸镁关节内注射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过程中的效果优于静脉内注射和鞘内注射。
2019, 25(5):15-1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4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内镜OTSC吻合夹止血与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44例经常规药物和内镜下止血无效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例患者接受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治疗(研究组),24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诊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止血率和术后再出血率。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23.38±4.31)min较对照组(135.01±35.17)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18.21±7.22)d较对照组(27.25±12.7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住院费用(72 480.73±42 663.7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97 498.45±58 998.7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急性期止血率为95.00%(19/20),对照组为100.00%,两组患者急性期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6个月内再发出血各1例,两组患者再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vs 4.17%,P >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夹残留4例,对照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术后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 vs 12.50%,P >0.05)。结论 内镜下OTSC吻合夹与外科治疗均是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术具有技术简单易行、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势。
2019, 25(5):20-2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术后延迟性出血的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6月-2018年6月因消化道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而发生术后延迟性出血的76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在每例发生术后延迟性出血的患者的治疗期间,选择在同等条件下经内镜治疗术后未发生延迟性出血的患者中,选取76例样本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以下相关因素:①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抗凝剂服用情况;②病变相关因素:病变部位及大小、生长方式和组织类型;③操作相关因素:操作者熟练程度、手术时间等因素。结果 10年内该院发生术后延迟性出血的患者共76例,占全部内镜下治疗患者人数的1.25‰。术后延迟性出血多见于男性,且年龄普遍较大。基础疾病的存在,如肝硬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影响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以及凝血因子生成的相关疾病,增加了患者术后延迟性出血的风险。术后延迟性出血在结肠中的占比最高,病变大小与术后延迟性出血存在正相关,直肠、胃底等双重血供部位增加了其风险。相对于间质瘤、炎性病变和平滑肌瘤等病变,腺瘤性病变术后延迟性出血的风险最高。随着手术时间增加,发生术后延迟性出血的风险不断增加,这同时与术者的熟练程度关系密切。结论 基础疾病、病变部位及大小、组织类型、手术时间及术者操作者熟练程度是内镜下治疗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2019, 25(5):27-31.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6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Miles手术、腹腔镜下双吻合器及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对Ⅱ~Ⅲ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Ⅱ~Ⅲ期超低位直肠癌共21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70例)、B组(70例)及C组(70例),分别行Miles手术、腹腔镜下双吻合器及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治疗;比较3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随访肛门功能优良率、便意感复常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和C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P <0.05);B和C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长于A组(P <0.05);C组随访3和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B组(P <0.05);C组随访3和6个月,便意感复常率均明显高于B组(P <0.05);B和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 <0.05);B和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前切除术治疗Ⅱ~Ⅲ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较Miles手术在降低手术创伤程度和加快康复进程方面具有优势,但可能增加操作时间;且相较于双吻合器前切除术,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治疗Ⅱ~Ⅲ期超低位直肠癌,能够明显保护肛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值得认可。
2019, 25(5):32-3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7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少年儿童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不良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28例患者(年龄4~17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效果分为肠道准备不良组及肠道准备良好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肠道基础性疾病、首次排便时间、服药总时间、服药时机和是否完全服完泻药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肠道准备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组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发生率为35.16%(45/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便秘、首次排便时间、服药总时间和是否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首次排便时间大于1 h和未能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少年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良发生率较高,便秘、首次排便时间大于1h和未能完全服完泻药是肠道准备不良的重要因素。
2019, 25(5):37-40.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8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环状胰腺患儿在腹腔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中,予以单向倒刺缝线吻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并行腹腔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治疗的21例环状胰腺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例在术中采用倒刺缝线连续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对照组13例在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比较两种缝合方式在缝合时间、术中及术后肠瘘发生率、术后引流量和胃肠减压引流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均成功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实验组缝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3±1.96)和(17.46±1.61)min,t =-2.97,P <0.05],实验组术后引流液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中及术后肠漏的发生率和胃肠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时,倒刺缝线与传统可吸收缝线相比,具有缝合时间短和术后引流液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9, 25(5):41-4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09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手套接口单孔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输卵管、卵巢良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及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单孔腹腔镜(LESS)组(30例)和多孔腹腔镜(MPLS)组(56例),LESS组30例患者均采用外科无菌手套接切口保护圈为手术入路,配合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异位妊娠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LESS组手术时间较MPLS组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但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LESS用于治疗附件良性病变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且手术切口美观,手术效果确切。
2019, 25(5):47-5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瘢痕对门诊宫腔镜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140例行门诊宫腔镜检查的育龄期女性,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子宫瘢痕组(n =70),B组为无子宫瘢痕组(n =70)。所有患者均未尝试阴道分娩。门诊宫腔镜检查时不麻醉或镇痛。使用100.0 mm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手术时和术后疼痛程度,并评估手术顺利完成程度。结果 手术时或术后患瘢痕性子宫与无瘢痕子宫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瘢痕组中仅1例患者中止手术,该患者有手术部位感染病史,可能导致轻微瘢痕。剖腹产瘢痕与肌瘤切除术瘢痕患者间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2、3或4次例剖腹产术患者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使用3.8 mm宫腔镜行诊断性门诊宫腔镜检查时,非复杂子宫瘢痕对检查时或之后的疼痛没有影响。
2019, 25(5):53-5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1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CT-PNB)和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EBUS-TBLB)对肺周围型病变患者诊断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218例,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案不同分为A组(116例)和B组(102例),分别行CT-PNB和EBUS-TBLB完成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05);A组病变直径≥3 cm患者气胸发生率明显低于<3 cm者(P <0.05);B组病变直径≥3 cm患者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3 cm者(P <0.05);A组病灶和胸壁间距离≥2 cm患者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2 cm者(P <0.05);B组病灶和胸壁间距离≥2 cm患者诊断阳性明显高于<2 cm者(P <0.05);同时A组病变未贴壁患者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贴壁者(P <0.05)。结论 CT-PNB较EBUS-TBLB用于肺周围型病变诊断价值更佳,尽管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病变位置、病灶大小及贴壁情况来进行选择。
2019, 25(5):58-6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2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关节镜引导下复位内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的疗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FTP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及下床时间)、骨生化指标[Ca2+、降钙素(CT)、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NBAP)]、治疗疗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生化指标、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NBAP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手术时间、Ca2+、CT、BMP水平、Lysholm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P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明显低于对照组28.84%(χ2 =4.69,P =0.002)。结论 关节镜引导下复位内固定能够明显提升FTP患者的疗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向临床推广应用。
2019, 25(5):65-70.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3
摘要:摘要:目的 对比泵辅助采样与传统采样法在内镜消毒质量监测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10月采用普查的方法调查内镜中心基本信息,在内镜中心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内镜并对内镜管腔冲洗水进行采样,检测细菌菌落总数。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均衡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指标。结果 共采集184条内镜管腔冲洗液样本,涉及59家内镜诊疗中心,样本合格率为82.07%。采用泵辅助法检测的样本合格率低于传统采样法(65.52% vs 89.68%)。倾向评分获得78例1∶1匹配的两组数据,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泵辅助法是危险因素(OR=6.058,95%CI=1.681~21.837),三级医院是保护性因素(OR=0.075,95%CI=0.020~0.279)。结论 被调查的内镜再处理合格率较低,泵辅助法可以提高采样监测的敏感性,三级医院对于内镜再处理落实较好。
2019, 25(5):71-7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4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不同形态阑尾内口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方法 从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中筛选出153例,进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检查,记录SIBO情况,并进行结肠镜检查,记录阑尾内口形态,依据结肠镜下阑尾内口形态分为漏斗型、膜样型和裂隙型3组,将3组人群的SIBO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体检人群中阑尾内口形态比例:漏斗型63.4%(97/153)>膜样型22.2%(34/153)>裂隙型14.4%(22/153);②漏斗型组人群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膜样型组和裂隙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膜样型组人群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裂隙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内镜下阑尾内口形态比例漏斗型远高于膜样型和裂隙型,临床上应高度重视阑尾内口漏斗型人群有易并发SIBO的可能。
2019, 25(5):75-7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通道鞘(UAS)的不同状态与鞘内灌注液流出速度的变化关系,了解限压150 mmHg Wolf泵灌注时肾盂内的压力。方法 18例输尿管软镜手术患者根据UAS(F12/14)的3种状态分成A、B和C 3组,各6例,分别测定URF-P5软镜进入肾盂寻找结石时和置入200μm光纤碎石时UAS鞘内灌注液的流出速度,C组患者采用“鞘内导丝法”提高鞘内流速,对其中1例有肾瘘管的患者进行肾盂内压力测定。结果 限压150 mmHg Wolf泵灌注下,URF-P5软镜进入肾盂寻找结石时,3组鞘内流速分别为(54.22±2.14)、(47.32±2.39)和(25.01±2.54)ml/min;置入200μm光纤碎石时,鞘内流速分别为(32.68±2.23)、(30.44±2.58)和(24.15±2.22)ml/min;鞘内放置导丝后,C组的流速为(28.64± 2.18)ml/min,与放置导丝前相比,流速增加13.0%~21.0%,平均流速增加18.6%。测压患者静息状态下肾盂内压为11 mmHg;软镜进入肾盂后,肾盂内压28~51 mmHg,中位值38 mmHg;钬激光碎石时肾盂内压55~72 mmHg,中位值68 mmHg;鞘内置入导丝后肾盂内压下降至38~61 mmHg,中位值50 mmHg。结论 UAS的不同状态导致了不同的鞘内灌注液的流出速度,通过观察鞘内流速的变化,可以间接判断肾盂内的压力情况;使用F12/14 UAS、URF-P5软镜和Wolf泵灌注限压150 mmHg是相对安全的;当UAS的状态评估不满意时,术者应控制手术时间,可以采用“鞘内导丝法”增加鞘内流速,降低肾盂内压力。
2019, 25(5):80-8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6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侧视内镜联合X线监视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胃出口、十二指肠及空肠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胃出口、十二指肠及空肠恶性梗阻部位与肠腔严重成角的患者。经十二指肠侧视内镜置入导丝,联合X线监视下置入并释放自膨式肠道金属支架。结果 23例患者共置入金属支架28枚,全部成功。其中5例因肿瘤生长至再狭窄,而再次置入半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100.0%。1例胆道支架后再放置十二指肠支架的患者出现一过性胆红素升高,未发生消化道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24 h梗阻症状缓解或消除。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均保持支架通畅。结论 侧视内镜联合X线放置胃十二指肠及空肠金属支架,较前视内镜联合X线方法对恶性梗阻部位与肠腔严重成角的患者置入难度及风险减轻,成功率高,操作精准,并发症少。
2019, 25(5):84-8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7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啄木鸟刀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中治疗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3月内镜下使用啄木鸟刀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患者36例,部分联合热止血钳电凝血管,观察病变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器械更换频率。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15.0~62.0 min,平均39.8 min,手术成功率100%,术中12例大血管内镜下电凝成功,无出血。所有患者创面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或穿孔。结论 ESD术中应用啄木鸟刀辅助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大血管出血的发生,在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附件。手术器械更换频率降低,减少手术风险,从而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手术。
2019, 25(5):88-90.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5.018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非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原因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3例内镜下止血失败的非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史采集+临床诊疗过程及结局为分析点,归纳总结此类临床病例的特异性及治疗术式的选择,供临床医生参考。结果 3例非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内镜下的积极治疗均再次出血,最后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结果。结论 内镜下止血是目前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年龄大、出血量大而迅速、凝血功能差、内科保守治疗+内镜止血无效的患者,仍应选择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拯救患者生命。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