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5(2):1-5.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1
摘要:摘要:目的 评估SpyGlass直视化系统在不明性质胆管疾病诊断以及复杂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中心采用SpyGlass直视化系统诊断和治疗的连续108例胆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SpyGlass直视化系统诊断和治疗的措施包括:SpyGlass直视化系统检查,SpyGlass直视化系统引导下活检和SpyGlass直视化系统取石。SpyGlass直视化系统诊断及治疗成功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病变充足的可视化,SpyGlass直视化系统引导下完成充足的组织取样,以及结石的彻底清除。结果 共计108例患者纳入该研究,76(70.4%)应用SpyGlass直视化系统进行诊断,32例(29.6%)行结石的治疗。诊断及治疗总成功率89.8%(97/108);其中68例顺利通过SpyGlass直视化系统完成诊断,诊断成功率89.5%(68/76);29例在SpyGlass直视化系统引导下完成结石的彻底清除,治疗成功率90.6%(29/32);并发症发生率10.2%(11/108)。结论 SpyGlass直视化系统通过到达病变组织进行直视化观察和充足取样,提高了不明性质胆管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同时SpyGlass直视化系统联合各种取石、碎石设备直视下清除结石,提高了复杂胆管结石治疗的成功率。
2019, 25(2):6-11.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2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经髌腱入路,利用空心拉力螺钉复位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TEF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23例TEFx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经髌腱入路,用空心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术前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6~53岁,平均27.8岁。术前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阳性。比较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Tegner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患侧膝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0~40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示TEFx均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1例感染、关节僵硬、伸直受限、复位丢失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最终随访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阴性。VAS评分术前(4.8±1.2)分,最终随访为(1.2±0.8)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P?=0.003);Lysholm评分术前为(50.8±6.2)分,最终随访为(90.8±5.4)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64,P =0.000);Tegner评分术前为(4.0±1.0)分,最终随访为(5.1±1.2)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6.82,P =0.005);IKDC主观评分术前为(52.5±7.4)分,最终随访为(91.5±5.7)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0.58,P =0.000)。结论 膝关节镜下经髌腱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TEFx具有微创、操作简捷、固定可靠和恢复快的优点。
2019, 25(2):12-17.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3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国产明视插管软镜(VIS)与光棒(LW)用于颈椎损伤患者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颈椎损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国产明视插管软镜组(VIS组)和光棒组(LW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国产VIS和LW引导经口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成功率和插管相关并发症,观察两组麻醉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和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VIS组气管插管时间(25.3±13.6)s,LW组气管插管时间(23.8±12.5)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 vs 93.3%,100.0% vs 100.0%,P >0.05);与T2时比较,T3~T4时两组患者MAP和HR均明显升高(P <0.05)。T3~T5各时点两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6.7%,P >0.05)。结论 国产VIS和LW均适用于颈椎损伤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时间短,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
2019, 25(2):18-2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4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经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中的配合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2月该科完成的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10例女患者。其中,甲亢10例,甲状腺癌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0例,甲状腺腺瘤14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未出现术中中转开放情况。手术时间75~240 min,平均(150.5±50.1)min,术中出血量20~180 ml,平均90 ml。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2~8 d,平均(3.5±3.4)d,术后住院时间2~14 d,平均(6.8±2.5)d。术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RS)0~4分,平均(1.5±1.2)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与同时期进行的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找准正确的筋膜层面、颈部解剖关键点、标志线以及充分的术野暴露是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9, 25(2):23-26.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分裂症(PD)内镜诊治的常规及补救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17例P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电话回访患者症状改善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7例PD患者,仅1例进行了再次内镜下治疗,共进行内镜下治疗18例次。内镜下治疗常规策略包括: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MiES)、副胰管支架置入术(EDSi)及副乳头括约肌扩张术(MiED)。术中16例次手术过程顺利,2例次经过困难,但最终采用补救方法联合超声内镜(EUS)对接技术使手术成功。术后并发出血1例次,并发支架相关性胰腺炎2例次,无穿孔和发热等其他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无1例失访,随访时间(16.3±9.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明显改善[(2.0±1.2)vs(7.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内镜诊治PD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根据临床情况可选择常规方法诊治,对于插管困难患者,可联合EUS通过对接技术进行补救诊治。
2019, 25(2):27-33.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6
摘要:摘要:目的 基于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内镜检查及治疗手段,分析食管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评价食管SMTs内镜下诊治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SMTs患者,并同时完善普通胃镜和超声内镜(EUS)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治疗,所有切除的肿瘤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共98例患者。其中,女55例(56.12%),男43例(43.88%)。肿瘤位于食管上段27例(27.55%),中段28例(28.57%),下段43例(43.88%),56例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5例行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12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另3例行电凝电切除术,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因术中发现肿瘤基底部深转为外科手术,另1例平滑肌瘤因肿瘤体积太大致内镜操作困难,中途转胸腔镜下治疗。1例神经鞘瘤,ESD术后出现气胸、胸腔积液、术后瘘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1例胸腔镜下行肿瘤摘除术的平滑肌瘤,术后发生气胸和胸腔积液,另外2例出现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均于术后2或3?d自行好转。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最常见的食管SMTs为平滑肌瘤,共90例,占所有病例91.84%。结论 食管SMTs以女性多见,好发于中下段食管,病理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应用EUS技术能够对病变性质及组织学来源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内镜下治疗食管SMTs不仅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而且有效安全。
2019, 25(2):34-38.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7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治疗较小(病变大小≤1.0cm)直肠类癌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经肠镜检查且病理明确诊断为直肠类癌(病变大小≤1.0 cm)的患者49例,对患者的内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3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内镜下套扎切除术(EMR-L)组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以年龄、性别、病变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和完整切除率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3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49例小于1.0 cm直肠类癌,其中EMR组22例(44.90%),EMR-L组20例(40.82%),ESD组7例(14.28%),3种治疗方法年龄、性别和病变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D术操作时间较EMR和EMR-L术操作时间长(均值1916.14、96.36和120.25 s,P <0.05),EMR术完整切除率较EMR-L和ESD术完整切除率低(72.73%、95.00%和100.00%,P <0.05),EMR-L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经内镜下治疗后好转出院,EMR组2例发生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好转出院。入组病例均未发生复发、转移。结论 EMR-L治疗小于1.0 cm直肠类癌操作相对于ESD术简单,完整切除率较EMR术高,创伤小、术后处理简单、并发症少。
2019, 25(2):39-4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8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8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分院肝胆外科5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总管切口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30例和留置T管组28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一期缝合组30例,患者术后发生2例胆漏,留置T管组28例,患者术后发生2例胆漏,1例结石残留,两组均未发生胆道狭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留置T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
2019, 25(2):43-47.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09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置入金属输尿管支架管治疗肿瘤性输尿管梗阻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4月该科收治的14例因腹、盆腔恶性肿瘤导致输尿管梗阻的患者资料,分别采用膀胱镜下置管术、输尿管镜下置管术、经皮肾镜顺行置管术以及膀胱切开输尿管置管术4种手术方式,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术后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前、术后第7天肌酐值分别为(351.55±196.50)和(124.85±39.1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金属支架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2个月,留置时间最长约2年,置管后未发生二次梗阻。死亡2例,12例存活至今,门诊复查未见支架管断裂、移位、失功和结石等,患者无明显异物感、无引流不畅,2例间断性出现肉眼血尿,1例术后反复尿路感染,另1例身体一般状况差,未能按时门诊复查。结论 金属输尿管支架用于治疗肿瘤性输尿管梗阻安全有效,由于不同患者的手术情况不同,可灵活选择不同的置入方法。
孙道冬,高瑾,任建,刘旭,颜加强,钟渝,郑权友,周山,冯春森,李清青,何睿,封建立,孙丹宁
2019, 25(2):48-5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1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将双J管留置时间缩短为1周后,对输尿管软镜手术操作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再根据结石直径最大径分为1.0 cm、1.0~1.5 cm和1.5~2.0 cm组,分别留置双J管2周和1周。术前统计发生血尿和下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人数,以及使用解痉药物(盐酸坦索罗辛、索利那新)的人数,统计术中留置输尿管鞘周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结石清除率,根据结石大小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出现血尿及下尿路刺激症状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使用解痉药物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留置12/14F和13/15F周径鞘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留置最大周径鞘14/16F输尿管鞘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 cm和1.0~1.5 cm两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结石清除率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1.5~2.0 cm结石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拔管前复查B超结果显示,试验组结石残留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短期留置双J管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且对输尿管软镜操作无明显影响,安全有效,但对于相对复杂和较大结石(>1.5 cm),应该常规时间留置双J管。
2019, 25(2):53-57.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11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Airtraq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FOB)在处理困难气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前经麻醉医师行Mallampati评估分级为Ⅲ或Ⅳ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常规麻醉诱导后,先用普通喉镜行Cormack-Lehane评级,Ⅰ或Ⅱ级患者直接插管,将Ⅲ或Ⅳ级患者随机分为Airtraq视频喉镜联合FOB(A组)30例与Airtraq视频喉镜(B组)30例,然后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次数、插管总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咽喉部损伤、咽喉痛情况。结果 A组患者插管时间和插管次数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插管前后,两组收缩压(S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身麻醉时应用Airtraq视频喉镜联合FOB,Cormack-Lehane评级Ⅲ级以上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具有全程可视、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和减少气道及咽部损伤的优势。
2019, 25(2):58-63.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12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髓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 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25.0 mg罗哌卡因、15.0 mg布比卡因及40.0 mg利多卡因进行脊髓麻醉。主要研究终点是感觉阻滞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失败率、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后疼痛、首次运动、排尿和出院时间以及短暂性神经系统症状(TNS)发生率。结果 利多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3.1±1.7)h和布比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6.1±2.5)h均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2.6±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P =0.000)。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更快。罗哌卡因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排尿和出院时间均较布比卡因组患者短,而与利多卡因组患者无差异。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患者相比,布比卡因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更少。3组患者满意度、心律不齐/低血压发生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脊髓麻醉时,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短。
2019, 25(2):64-68.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13
摘要:摘要:目的 腔镜手术器械使用故障研究以及对应策略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该院开展的6 800台腔镜手术进行分析,对2017年1月-2017年10月腔镜手术器械使用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于2017年11月起实施。对比改进策略实施前后腔镜手术器械使用故障发生率。结果 改进后腔镜手术器械使用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师、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及术后清洁消毒不达标为腔镜手术器械使用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医生及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展过程中,应用手术器械不当、术后清洁消毒未达标为腔镜手术器械故障的主要原因,故针对这些具体原因开展针对性的管理,能确保腔镜手术器械处于优质的工作状态,防范风险,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减少运营和维护成本。
2019, 25(2):69-7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14
摘要:摘要:目的 结合该院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BGH)3例病例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3例均行腹部CT检查、胃镜检查及胃镜下病变摘除,组织标本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3例胃镜下病变摘除后,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十二指肠BGH。结论 胃镜下电凝电切除BGH,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较好。
2019, 25(2):73-77.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15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病灶大小1.1~6.9 cm,平均3.2 cm,手术时间35~240 min,平均85 min,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21例,完整切除率为84.0%(21/25),3例病变部分剥离后高频电圈套器分次切除,1次术中出血转外科手术。所有病例术中均未发生穿孔,2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再次内镜止血成功。所有ESD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创面愈合率达100.0%,平均随访半年,局部无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实现较大病变的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颜永毅,朱美婵,欧阳亚莹,于锋,艾毛毛,吴云文,周毅波,谭国杰
2019, 25(2):78-84.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16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寻找更加完善的中鼻甲处理模式,以达到既能有效保留更多中鼻甲黏膜及其功能,又能杜绝术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0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的A、B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中鼻甲处理模式,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76例(n =144侧)前端粘连12侧,其中重度5侧,轻度3侧,发生于随访中者4侧,经处理并随访6个月以上,仍粘连者4侧。B组80例(n =152侧)仅有前端轻度粘连2侧。结论 ①以黏骨膜下手术为主体的多元化中鼻甲成形术,可以保留更多的中鼻甲黏膜及其功能;②跳出单一手术模式,将中鼻甲成形术延伸至“手术+填塞+清理”的三步法,以及“鸡尾酒式”的术后填塞与清理,可以解决中鼻甲切除与否的所有相关争议。
2019, 25(2):85-88.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02.017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改良膈肌折叠术治疗膈肌膨升症的近期效果及体会。方法 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住该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改良膈肌折叠术治疗膈肌膨升症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前术后患者影像学观察比较显示:通过胸腔镜改良膈肌折叠术治疗膈肌膨升症状明显改善,恢复快。结论 膈肌膨升症容易误诊,可采用影像学手段进行确诊。胸腔镜下改良膈肌折叠术治疗膈肌膨升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