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5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刷检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价值*

      2019, 25(10):1-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1

      摘要 (68) HTML (0) PDF 937.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行胆道刷检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因梗阻性黄疸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ERCP诊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收集术中造影显示胆道狭窄的患者45例,常规行胆道细胞刷片并进行细胞病理学分析。结果?细胞病理学报告细胞核增大、核膜不规则、核仁明显、具有多个核仁的染色质凝集、核浆比增大、细胞异型性明显、常见小团的散落的异型性细胞簇时,胆道刷检细胞学对恶性胆道狭窄诊断的意义更大。32例(71.11%)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胆道狭窄,其中22例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10例通过疾病进展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狭窄长度(OR=8.375,95%CI:1.249~56.173)是恶性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ERCP胆道细胞刷检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充分的取材、良好的制片方法和严格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均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有较好的价值。

    • 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

      2019, 25(10):8-1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2

      摘要 (60) HTML (0) PDF 441.00 Byte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拟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交替进镜法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鼻肠梗阻导管内镜下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脱管率及耐受性评分。结果?实验组中2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对照组中21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实验组的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所用时间为(15.00±5.2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9.45±6.75)min;实验组脱管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实验组耐受性评分为(1.25±0.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5±0.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所用时间,明显地减轻患者术中的不适,无并发症,值得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 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 25(10):13-1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3

      摘要 (72) HTML (0) PDF 422.00 Byte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胆总管结石多次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73例,将首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2次的17例患者作为多次复发组,其余为单次复发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多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分析显示,多次复发组与单次复发组胆总管直径、胆囊切除术史、胆总管夹角<4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0.66)和(1.31±0.30)cm、94.1%(16/17)和62.5%(35/56)、23.5%(4/17)和1.8%(1/56),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单次复发患者,胆囊切除史(OR=31.319,95%CI:1.71~573.58,P =0.020)、胆总管夹角<45°(OR=22.722,95%CI:1.54~335.70,P =0.023)为结石多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史、胆总管夹角<45°为结石多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3D与2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2019, 25(10):18-2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4

      摘要 (92) HTML (0) PDF 483.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前瞻性对比3D与2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连续收集的需行复杂性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利用随机数表随机分为3D腹腔镜组和2D腹腔镜组,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远期随访情况。结果?依据入组条件,共计入组患者96例,3D组48例,2D组48例。①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患者;3D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2D组[(132.2±76.4)vs(156.5±89.3)min,P =0.000;(35.6±35.4)vs(55.9±44.1)ml,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转开腹率(6.3% vs 10.4%,P =0.203)和并发症发生率(20.8% vs 25.0%,P =0.445)无明显差别;3D与2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48.7±13.2) vs (49.6±14.1)h,P =0.692]、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5±1.1)vs (3.6±1.3)d,P =0.394]和住院时间[(5.1±1.5) vs (5.2±1.7)d,P =0.3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远期随访: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3D组6例出现消化不良,4例出现右上腹不适,2例出现残余胆囊结石;2D组4例出现消化不良,5例出现右上腹不适,1例出现残余胆囊结石。结论?3D腹腔镜依靠其高清的视野和良好的纵深感,在复杂胆囊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并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和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质子泵抑制剂降低预防性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早期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

      2019, 25(10):23-30.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5

      摘要 (69) HTML (0) PDF 559.00 Byte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预防性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05例首次接受预防性EVL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高危患者。EVL后出血是指预防性EVL术后8周内出血,出血症状包括:黑便或呕血,血红蛋白降低>2.0 g/dl。如内镜确诊为溃疡EVL手术部位出血,则定义为EVL后溃疡出血。结果?该组患者中14例患者预防性EVL术后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EVL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酒、低白蛋白、高总胆红素、高Child-Pugh评分、高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伴随胃底静脉曲张以及不使用PPI药物治疗。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伴随胃底静脉曲张(OR=5.680,P =0.005)和不使用PPI(OR=8.217,P =0.002)与预防性EVL后出血有关。进一步排除接受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发现未使用PPI药物(OR=8.827,P =0.008)是EVL术后出血相关的唯一危险因素。结论?行预防性EVL术患者应考虑采用PPI治疗,能降低预防性EVL后出血风险。

    • 电子胃肠镜在小儿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2019, 25(10):31-3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6

      摘要 (79) HTML (0) PDF 1.02 K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性分析进行内镜检查的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一步研究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对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消化科因消化道出血住院的123例患儿,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出血病因、出血部位以及RBC、Hb和HCT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儿童消化道出血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平均发病年龄(4.55±3.90)岁,临床以呕血73例、便血50例、腹痛17例为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105例,下消化道出血18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为胃溃疡28例、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27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等,出血部位于胃体43处、胃窦39处和十二指肠球部16处等。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为Meckel憩室7例、直肠结肠炎5例、肠息肉4例,出血部位于小肠处7例、直肠处7例和乙状结肠处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RBC、Hb和HCT影响较大(P <0.05)。结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胃溃疡、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以Meckel憩室、直肠结肠炎、结肠息肉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小肠、直肠、乙状结肠最常见,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消化道出血对患儿临床危害较大,风险较高。

    • 中国北方结肠憩室的患病率及其增长趋势

      2019, 25(10):37-41.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7

      摘要 (61) HTML (0) PDF 767.00 Byte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中国北方结肠憩室发病趋势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肠镜检查的26 463例患者,分析患者年龄、年患病率及年代增长情况。结果?共确诊为结肠憩室患者951例(3.59%),其中72.87%为右半结肠憩室,11.88%为左半结肠憩室,15.25%为两侧结肠憩室。憩室的患病率从2011年的2.78%(112/4 028)增长至2015年的4.98%(309/6 208)(P <0.01,趋势分析)。右半结肠憩室好发年龄<60岁,左半结肠憩室好发年龄≥60岁。男性和年龄增长均是发生结肠憩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及城市工业化,中国北方的憩室患病率正在逐步增加。

    • 改良型圈套器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评价

      2019, 25(10):42-48.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8

      摘要 (64) HTML (0) PDF 1.19 K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改良型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采用改良型圈套器或Dual刀完成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手术成功率、病灶整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和一次性耗材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共40例患者40处病灶入选并完成ESD术,其中20例病例采用改良型圈套器行ESD术(实验组),另20例病灶采用Dual刀完成ESD术(经典对照组)。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灶长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42,P =0.576);实验组和对照组病灶整体切除率分别为95.0%和100.0%;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前1例高级别瘤变患者,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转外科手术);对照组术前1例高级别瘤变患者,术后病理提示食管原位癌(病灶距离切缘及基底部>0.1 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23);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3±13.4)和(55.2±1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一次性耗材费用比较:实验组改良型圈套器的价格远远低于对照组中的Dual刀价格。结论?改良型“单丝小头”圈套器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ESD术,顺利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与经典的Dual刀相比,除手术时间长外,其余指标从统计学意义上看均无明显差异。将在临床上物美价廉的改良型圈套器用于ESD切除胃和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肿瘤中值得临床推广。

    • 番泻叶、聚乙二醇和二甲基硅油联合应用对胶囊内镜检查可见度及检出率的影响

      2019, 25(10):49-55.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09

      摘要 (69) HTML (0) PDF 1.05 K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番泻叶、聚乙二醇和二甲基硅油联合应用对于胶囊内镜(CE)检查可见度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8年9月拟行CE检查的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62)与观察组(n =64),两组检查前禁食3 d,对照组予以聚乙二醇和二甲基硅油作为肠道准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番泻叶。比较两组胃排空时间、小肠转运时间、胃和小肠的染色节段长度、绿色条带长度、肠道清洁程度、两组病变检出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排空时间、小肠转运时间、胃和小肠的染色节段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全小肠和远端小肠绿色条带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3±2.93) vs (6.74±2.76)cm;t =2.39,P =0.019;(3.37±2.04) vs (5.56±2.13)cm;t =5.90,P =0.000];两组近端小肠清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远端小肠(89.06% vs 59.68%,χ2=14.35,P =0.000)和全小肠(87.50% vs 48.39%,χ2=22.23,P =0.000)清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18% vs 72.58%,χ2=8.40,P =0.00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4% vs 18.75%,P >0.05)。结论?添加番泻叶可有效提高聚乙二醇和二甲基硅油对于CE的检查可见度和检出率。

    • 微球囊辅助脑造通器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

      2019, 25(10):56-6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10

      摘要 (76) HTML (0) PDF 1.96 K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微球囊辅助脑造通器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行微球囊辅助脑造通器在神经内镜下清除血肿;对照组51例,行传统骨瓣(或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所有患者术后1 d行常规CT检查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治疗组平均清除率为(90.5±5.3)%,对照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78.7±11.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治疗组ADLⅠ级4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Ⅳ级13例,死亡0例;对照组ADLⅠ级5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25例,死亡0例。治疗组ADL效果良好33例(Ⅰ~Ⅲ级),效果不良13例(Ⅳ~Ⅴ级)。对照组ADL效果良好26例(Ⅰ~Ⅲ级),效果不良25例(Ⅳ~Ⅴ级);两组恢复良好率分别为71.7%(33/46)和51.0%(26/51),治疗组预后ADL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相比于显微镜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提高,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能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较高。微球囊辅助脑造通器提高了神经内镜手术的可视性及安全性,在保证降低手术人为创伤的条件下,达到了微侵袭神经外科所要求的以最小创伤取得最佳手术效果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了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腕踝针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2019, 25(10):64-6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11

      摘要 (113) HTML (0) PDF 54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腕踝针灸法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胃镜检查患者120例,年龄70~8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或病情稳定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腕踝针组,各60例。腕踝针组入室前在相应区域穿刺留针,入室后两组静脉给予纳布啡0.1 mg/kg,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待睫毛反应消失、呼之不应时进行胃镜操作,根据术中体动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记录丙泊酚总用量、胃镜操作时间、唤醒时间、离室时间、呼吸抑制、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腕踝针组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呼吸抑制、低血压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腕踝针在丙泊酚无痛胃镜检查中,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缩短恢复时间。

    • 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19, 25(10):68-7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12

      摘要 (58) HTML (0) PDF 521.00 Byte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和分析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110例LDH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照组则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MoCA评分(28.25±3.94)分和MMSE评分(29.72±4.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AS评分(2.97±0.40)分和ODI指数(20.54±3.1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优的比率66.07%(37/56),以及总的优良率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LDH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富血小板血浆对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9, 25(10):73-7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13

      摘要 (64) HTML (0) PDF 464.00 Byte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术中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RCT)设计,将需行关节镜手术的58例膝关节软骨或半月板退行性变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 =24)或对照组(n =34)。关节镜治疗期间,PRP组关节内注射PRP。评估术前、术后6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的术后疼痛、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58例患者随访至研究结束(即随访12个月)。PRP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9±0.1)和(2.3±0.4)分,P =0.008],但术后12个月时无差异[(1.4±0.6)和(1.6±0.8)分,P =0.163]。PRP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77.5±19.8)和(41.7±16.5)分,P =0.011;(83.2± 18.2)和(41.7±16.5)分,P =0.003]。生活质量SF-36评分显示,PRP组SF-36身体健康评分在术后6周达到峰值,而SF-36心理健康评分术后6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同样是在术后6周分值最高。结论?与单用关节镜相比,术中应用PRP可在术后6和12个月缓解术后疼痛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临床研究
    • 内镜下钛夹辅助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合并胃肾或脾肾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

      2019, 25(10):78-8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14

      摘要 (65) HTML (0) PDF 98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价内镜下钛夹辅助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合并胃肾或脾肾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32例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胃肾分流道或脾肾分流道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行内镜下钛夹辅助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结果?32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合并胃肾分流道25例(78.12%)、脾肾分流道7例(21.88%)。32例患者内镜下钛夹辅助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均成功,术中每例平均使用钛夹(2.32±1.12)枚,平均注射组织胶(3.67±1.85)ml,平均使用聚桂醇(12.61±6.80)ml。术后均未发生异位栓塞,无肝功能恶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镜复查30例,见排胶27例(90.00%),曲张静脉完全消除者25例(83.33%),部分残留者5例(16.67%)。结论?对于合并门体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使用内镜下钛夹辅助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可有效避免异位栓塞的危险,安全简便,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9, 25(10):84-88.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9.10.015

      摘要 (61) HTML (0) PDF 1.26 K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性骨折,探讨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PCL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予以复位固定。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9.2个月,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48.6±3.4)分增加到(93.8±3.2)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36.6±2.2)分增加到(93.6±2.3)分,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PCL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安全可靠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