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4(5):1-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1
摘要:
评价非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NBI)国际结直肠内镜分型(NICE)实时预判结直肠病变性质并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结直肠隆起或扁平隆起性的黏膜病变采用NICE分型进行实时预判分类和处置建议,依据活检、内镜或外科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评价NICE分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观察一致性检验。结果 共计241例患者307处病变被纳入分析。其中非肿瘤性病变12.07%、腺瘤性病变82.07%、癌5.86%,病变直径0.1~6.0 cm。NICE分型预判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4%、89.19%、96.09%、98.50%和80.49%。一致性检验,判断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的Kappa值为0.795,判断黏膜下深层病变和黏膜下浅层以上病变的Kappa值为0.875,总的Kappa值为0.814。结论 NICE分型能较准确地实时预判结直肠病变的性质并指导治疗,有利于推广仅将肿瘤性病变纳入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的适度治疗模式。
2018, 24(5):7-11.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2
摘要:
探讨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是否超过80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探讨高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特点。结果 116例高龄患者中,原发病以胆总管结石为主,但恶性梗阻性黄疸所占比例明显升高,高龄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明显升高,胆道支架植入术所占比例明显升高,高龄组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原发病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可能是发生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 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恶性疾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COPD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导致术后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总体上治疗性ERCP术对高龄胆胰疾病患者安全有效。
2018, 24(5):12-1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3
摘要:
观察和谐夹助在十二指肠憩室边缘乳头插管困难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5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为憩室边缘乳头,尝试插管困难(常规插管>10 min)。实验组11例使用和谐夹将乳头一侧黏膜夹闭,对照组14例继续尝试传统技术插管,记录两组插管成功例数及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腹痛、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均插管成功(100.00%),对照组12例成功(85.7%)。实验组手术耗时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合理地应用和谐夹,有利于十二指肠憩室边缘乳头暴露和成功插管。
2018, 24(5):17-2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4
摘要: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和ES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共纳入126例研究对象,患者病变直径≥2 cm时,手术时间均长于病变直径<2 cm(P <0.05)。在不同病变直径中,ESD组患者手术时间均长于EMR组,病变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组(P <0.05)。在病变直径≥2 cm时,EMR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低于病变直径<2 cm(P <0.05)。术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ESD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低于EMR组,CD3+和CD4+水平高于EMR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穿孔、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D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EMR组(P <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显著,对机体应激反应较小,术后复发率低,但出血率较EMR组高,应加强监测。
2018, 24(5):23-30.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5
摘要:
通过测定纵隔淋巴结的超声弹性成像(UE)各参数,探讨气道内UE技术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性质判定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3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气管镜室拟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的46例患者共63例淋巴结,对目标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并记录淋巴结常规超声特征和弹性成像各个参数,并以病理结果及3个月的随访确认为依据,分析比较UE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UE图像类型、超声弹性评分、UE应变率比值、UE蓝色面积比例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常规超声特征中边界、回声强弱、内部回声均匀程度对诊断淋巴结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边界(清楚)对恶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弹性成像各参数中,弹性评分的准确率最高。将两者分别与边界(清楚)作为联合指标判断纵隔淋巴结性质,其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及UE单独使用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E参数对纵隔淋巴结性质判定的价值优于常规超声特征,且两者综合应用能够提高对于良恶性淋巴结鉴别的准确率。
2018, 24(5):31-3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6
摘要:
研究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PMC)损伤患者膝关节镜下的表现,探讨利用关节镜技术帮助诊断。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17年8月因外伤行膝关节镜手术的7例急性膝关节PMC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均在同一治疗组进行。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7~59岁,平均49.6岁。所有入选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前评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体检膝关节屈曲30°时及0°外翻位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术中进行关节镜下探查,确认膝关节PMC损伤,7例均行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或者缝合术、内侧副韧带及后内侧角锚钉修补术。术前测量患膝及术后2个月测量双膝关节屈曲30°时及0°外翻位应力X线,评估患膝VAS评分。结果 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个月,无一脱落。关节镜下探查发现:7例均能轻松观察到内侧半月板后角、5例出现内侧半月板后角容易抬起;7例均出现半月板周围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膝关节内侧间隙术前与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屈曲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3)vs(3.0±1.0)mm,P <0.05];膝关节内侧间隙术前与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1.1)vs(2.9±1.0)mm,P <0.05]。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屈曲30°与健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0)vs(2.9±1.2)mm,P >0.05];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0°与健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0)vs(2.8±1.2)mm,P >0.05]。术前与术后2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3)vs(2.3±1.1)分,P <0.05]。结论 关节镜下探查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如果轻松观察到内侧半月板后角、内侧半月板后角容易上抬、内侧半月板后角周围出现关节囊及韧带损伤等表现均提示急性PMC损伤,及时进行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处理及修复PMC,膝关节可获得满意的稳定性。
2018, 24(5):37-41.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7
摘要:
比较输尿管软镜(FURS)下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10~20 mm肾下盏结石的主观和客观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9月该院就诊的FURS下钬激光碎石和ESWL治疗10~20 mm肾下盏结石112例,对比两组再次治疗率、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以及患者主观评分。结果 FURS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ESWL组(86.1% vs 61.8%,P <0.05),ESWL组再次治疗率明显高于FURS组(44.7% vs 8.3%,P <0.05),并发症发生率FURS组高于ESWL组(11.1% vs 7.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总体满意评分[(2.92±1.24)vs(2.07±1.35)分,P <0.05]和排尿症状评分[(3.87±0.64)vs(2.23±0.73)分,P <0.05],FURS组均高于ESWL组,另有更多的人愿意再次接受FURS的治疗(83.3% vs 55.3%,P <0.05)。结论 FURS因为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和较低的再次手术率优于ESWL,并且FURS能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2018, 24(5):42-4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8
摘要:
该研究目的是认识直径≥1.0 cm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内镜下治疗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特征分析。方法 回顾该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经内镜下切除的直径≥1.0 cm大肠息肉741例患者,共884枚息肉;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特点、息肉切除出血危险因素及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特征。结果 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术中、迟发性出血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性别(P =0.017)、息肉部位(P =0.011)、息肉大小(P =0.004)、表面是否分叶(P =0.010)、内镜手术方式(P =0.029)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息肉为观察单位,对患者临床资料和内镜下特点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时,发现性别(P =0.012,OR=2.671,95%CI=1.246~5.728)为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出血;息肉部位为乙状结肠相对于直肠来讲为保护因素(P =0.011,OR=0.348,95%CI=0.154~0.786),息肉大小≥3.0 cm相对于息肉大小为1.0~1.9 cm来讲为危险因素(P =0.049,OR=2.530,95%CI=1.005~6.374)。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特征单因素分析时,发现表面是否分叶(P =0.001)、是否光滑(P =0.017)、山田分型(P =0.008)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时,得出表面分叶(P =0.001,OR=6.556,95%CI= 2.326~18.475)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以息肉为观察单位,性别为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术中、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出血;息肉直径越大,发生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表面分叶的大肠腺瘤性息肉提示癌变的可能性大。
2018, 24(5):50-5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09
摘要: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ERCP操作患者320例。ERAS老年组(实验组A组)58例(年龄≥75岁)和中青年组(对照组B组)202例(年龄<60岁);传统围手术期管理老年组(对照组C组)60例(年龄≥75岁)。分别对A、B组,A、C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多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ERAS老年组胆管癌、多种合并症、营养筛查≥3分、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Ⅲ度和Child-Pugh评分A级发生率多于中青年组(P <0.05);恶心呕吐和腹痛、营养筛查<3分和ASA评分Ⅰ度发生率少于中青年组(P <0.05);ERAS老年组禁食饮时间短于传统老年组(P <0.05)。术中ERAS老年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老年组(P <0.05)。术后ERAS老年组持续心电监护和首次排气时间长于中青年组(P <0.05);ERAS老年组成功率、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38%(53/58)、8.62%(5/58)、3.45%(2/58),中青年组为96.53%(195/202)、3.47%(7/202)、4.95%(10/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RAS老年组轻度疼痛多于和中、重度少于传统老年组(P <0.05);ERAS老年组阿片类药物使用率、鼻胆管留置、首次下床活动及排气、总住院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传统老年组(P <0.05)。结论 ERAS下ERCP应用于老年患者同中青年人一样安全、有效。
2018, 24(5):58-6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0
摘要:
探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FTP)行关节镜下球囊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全部68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关节镜下球囊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相关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术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关节镜辅助下对FTP患者行球囊成形术治疗,疗效更为确切,可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8, 24(5):63-6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1
摘要:
总结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所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上消化道异物的类型以枣核多见,异物最常见的部位为食管上段;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上消化道异物所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异物存在的时间≥12 h(OR=9.04,95%CI:2.91~28.04;P =0.000)及边缘锐利(OR=7.95,95%CI:2.09~30.21;P =0.002)。结论 异物存在的时间≥12 h及其边缘锐利是上消化道异物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018, 24(5):68-7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2
摘要:
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多孔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卵巢功能及美容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与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与72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雌二醇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术后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良性卵巢肿瘤较多孔腹腔镜技术效果更好且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2018, 24(5):73-7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3
摘要:
对坐位及仰卧位支气管镜检查麻醉中气道通畅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48例行不插管全麻下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4例行坐位下支气管镜检查,24例行仰卧位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气道的通畅性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坐位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到达隆突的平均时间更短,气道通畅性更好。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和烦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仰卧位。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麻醉可减轻患者不适感与恐惧感,但传统的仰卧位气管镜检查时麻醉可引起舌后坠,咽喉部塌陷、软腭和声带相关的重力可能造成上呼吸道的阻塞,不但给检查带来不便,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气道相关性风险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坐位支气管镜检查可以通过保证气道通畅性,维持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使该体位在支气管镜麻醉镇静中的应用更安全,更方便。
2018, 24(5):78-8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4
摘要:
评价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及胆宁片(DN)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后预防胆总管结石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0例经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3组。对照组不服药,TUDCA组口服TUDCA,DN组口服DN。术后药物治疗并随访24个月定期复查胆道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比较3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胆固醇饱和度指数(CSI)、血脂水平。结果 190例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①术后24个月内对照组、TUDCA组、DN组结石复发率为17.46%(11/63)、6.34%(4/63)、10.94%(7/64);TUDCA组、DN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TUDC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DN组(P <0.05);②术后第10天,TUDCA组CS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DN组(P <0.05);DN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结石未复发患者中,TUDCA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低于对照组、DN组(P <0.05);而TUDCA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对照组、DN组(P <0.05),DN组HD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后口服TUDCA及DN均能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且TUDCA效果更优于DN。
2018, 24(5):85-8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5
摘要:
对比传统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与腹部无切口经直肠取出标本腹腔镜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该院拟实施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中选出34例实施腹部无切口经直肠取出标本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腹部无切口组。以1∶2的配对方式选择同期内年龄、性别一致,体质指数(BMI)相近的实施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腹腔镜手术方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附加镇痛处理情况、肠管切除长度、近远端切缘、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pTNM分期。结果 腹部无切口组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腹部无切口组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清醒时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乙状结肠癌患者的肠管切除长度、远近端切缘、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p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部无切口组随访5~8个月,平均6个月;对照组随访6~9个月,平均7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相比于传统腹腔镜手术,腹部无切口经直肠取出标本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排气时间,肿瘤根治效果相近。
2018, 24(5):90-9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6
摘要:
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腔内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腔内外科治疗的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URL)治疗5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RIRS)治疗15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感染性休克、大出血、输尿管损伤和气胸等严重并发症。23例获得随访的患者,随访2~24个月,未出现输尿管狭窄病变,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腔内外科技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台卫平,聂国际,陈梦洁,塔吉古,阿吉古丽,黄青青,林志刚,吴静
2018, 24(5):95-98.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7
摘要:
探讨西北某地结肠镜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诊断的112例1~18岁患者的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该项研究中评估的临床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发病年龄的症状,息肉的识别年龄,间隔时间之间的症状和内镜诊断结肠息肉,结肠息肉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的特征还包括:数量,形态类型,直径,组织学和分布。笔者对人口统计,临床过程,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112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6.9岁,其中男占64.3%(72/112)。所有患者有便血的症状,只是小部分患者有腹痛症状、肛门息肉和腹泻。9.8%(11/112)轻度贫血,贫血的患者都有6个多月的便血症状,与息肉部位无关。91.9%(103/112)的患者被确定为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为7.1%(8/112),0.9%(1/112)被确定为腺瘤。1.8%(2/112)的患者有结肠息肉的家族史,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结论 该地区儿童结直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小部分患者有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史无结直肠癌家族史。小部分便血患者有轻度贫血。息肉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幼年型息肉为主要病理类型,其次为炎性息肉和腺瘤。腺瘤可能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外的其他地方。
2018, 24(5):99-10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8
摘要:
评价B超引导钢针十字投影在经皮肾镜穿刺定位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7月-2017年7月采用B超立体精准定位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病例307例,结石分别有鹿角形结石、肾盏内多发性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失败、孤立肾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合并结石、开放取石手术后复发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等。参照术前CT和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KUB+IVP)确定穿刺角度及要穿刺的肾盏。然后,在B超立体精准定位下选择好第一标记线和第二标记线,两线交汇处为最终穿刺点,此点与第一标记点连线需与肾脏纵轴垂直。最后在最终穿刺点在B超立体探测引导下调整好探针角度进行目标肾盏穿刺。结果 307例患者中281例1或2次穿刺成功,21例3~5次穿刺成功,总的成功率98.4%(302/307),5例小切口分离至肾周在手指指导下穿刺成功。1例术后第2天出血严重(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结石取净率95.8%(294/307),13例残余结石,均≤0.5 cm。结论 B超立体精准定位应用于PCNL中安全有效,细化了定位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2018, 24(5):103-108.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19
摘要:
前瞻性研究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行内镜下治疗者纳入前瞻性分析,行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采用改良的“三明治夹心法”,聚桂醇-组织胶-生理盐水,行血管来源支精准断流治疗,观察治疗的显效率、有效率、改善率以及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静脉曲张显效率67.8%(122/180),有效率30.0%(54/180),无效率2.2%(4/180),改善率97.8%(176/180)。术后2周内,再出血率3.3%(6/180)。术后3个月内,再出血率7.2%(13/180)。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7.8%(68/180)。结论 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2018, 24(5):109-11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5.020
摘要:
探讨黏膜层连续外翻、浆肌层连续内翻缝合的一针两层连续缝合法在微创保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4例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胆囊壁切口的缝合方法。主要手术步骤包括胆囊体部纵行切开,胆道镜探查并取尽结石;4-0可吸收线自切口上端开始连续外翻缝合黏膜层,缝合至切口下端,自浆膜层出针后连续内翻缝合浆肌层;缝合边距和针距皆为1 mm左右。术后口服熊去氧胆酸半年。结果 所有病例皆采用一针两层连续缝合法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手术时间33~78 min,平均(45.11±14.96)min;胆囊壁缝合时间9~22 min,平均(14.86±3.88)min。无胆漏、腹膜炎、结石残留、胆囊或腹腔内出血、切口或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4 d,平均(3.21±0.69)d。术后随访3~62个月,平均(35.50±18.94)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2.7%。结论 黏膜层连续外翻、浆肌层连续内翻缝合的一针两层连续缝合法安全、可靠,是微创保胆手术中较理想的关闭胆囊壁切口的方法。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