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2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镇静躁动评分在儿童支气管镜术前镇静中的应用*

      2018, 24(2):1-5.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01

      摘要 (575) HTML (0) PDF 804.00 Byte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镇静躁动评分(SAS)后对镇静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及操作者满意度的影响,探讨SAS评分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接受支气管镜检查需要术前镇静的儿童分为对照组和SAS评分组,对照组患儿由医生根据经验一次性给予咪达唑仑,剂量0.10~0.30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mg,用药过程中不对患儿进行镇静状态的评估。SAS评分组患儿咪达唑仑剂量初始剂量为0.10 mg/kg,将静脉缓慢推注后,由医生进行SAS评分,并根据评分调整剂量,直至患儿评分达到3或4分(即安静合作至镇静状态)。分别比较两组患儿咪达唑仑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包括术中躁动、谵妄、镇静过度和呼吸抑制等,将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时间、参与操作人数及操作者满意度等操作体验情况进行比较,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患儿606例,男364例,女242例;年龄1个月~17岁,平均(3.97±3.94)岁;体重2.4~56.0 kg,平均(16.18±10.65)kg。301例患儿分入对照组,305例患儿分入SAS评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科室来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所患疾病均以肺炎合并肺不张为主。SAS组儿童未发生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严重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咪达唑仑用量(0.21±0.06)vs(0.26±0.05)mg/kg,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躁动、谵妄等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参与操作人数减少,操作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操作者满意度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AS评分应用于儿童支气管镜术的镇静评估,可指导咪达唑仑的个体化用药、在达到理想镇静效果的同时减少咪达唑仑的使用剂量、减少其不良反应,改善操作者体验,值得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中推广。

    • 自制口鼻双通道面罩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2018, 24(2):6-9.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02

      摘要 (532) HTML (0) PDF 822.00 Byte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该科自行研制的口鼻双通道面罩在无痛胃镜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400例患者接受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鼻导管4.0~5.0 L/min给氧;实验组采用口鼻双通道面罩4.0~5.0 L/min给氧。记录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呼吸次数(R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药用量及检查时间,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麻醉中SpO2明显降低,检查时间延长,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RR和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口鼻双通道面罩给氧优于鼻导管给氧,可安全应用及推广。

    • 腹腔镜与开腹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2018, 24(2):10-15.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03

      摘要 (479) HTML (0) PDF 1.53 K (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Bismuth-Ⅰ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24例)及腹腔镜(10例)手术治疗的34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行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79.50±98.05)ml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80±2.49)d,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61.25±97.33)ml和(16.25±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后第1、3和5天的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102.20±45.49)、(83.57±30.66)和(45.09±18.41)mmol/L;开腹组术后第1、3和5天TBIL分别为(148.17±62.78)、(121.60±43.35)和(80.59±43.89)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腹腔镜组术后淋巴结检出数(9.79±3.05)枚、术后并发症1例、切缘阳性数0例;开腹组术后淋巴结检出数(9.30±3.06)枚,术后并发症3例,切缘阳性数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和随访期间预后等方面与开腹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效果相似,且更具微创优势。因此,腹腔镜下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2018, 24(2):16-2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04

      摘要 (502) HTML (0) PDF 2.17 K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究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及减少髁间窝撞击风险的可能性。方法 以猪膝关节(30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Meyers分型,将其制成Ⅲ型骨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双头空心加压螺钉)、B组(空心拉力螺钉)及C组(缝线),每组10例。通过检测初始位移和失效负载(峰值负载及屈服负载),观察螺帽埋入骨块情况及失效类型,以探究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该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A组的峰值负载(443.10±8.54)N与C组(457.00±26.53)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明显大于B组的峰值负载(361.70±18.7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屈服负载明显大于B组的屈服负载(P <0.05),但明显小于C组的屈服负载(P <0.05)。A组样本的初始位移(1.38±0.14)mm均明显短于B、C两组(1.94±0.12)和(3.98±0.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样本的螺帽均埋入骨块内,B组样本的螺帽均明显突出于ACL实质。结论 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生物力学强度明显优于空心拉力螺钉及缝线固定,且与空心拉力螺钉相比不易造成髁间窝撞击。

    •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的效果研究*

      2018, 24(2):23-2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05

      摘要 (546) HTML (0) PDF 1.04 K (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寻胶囊内镜(CE)检查的最佳肠道准备方法。方法 102例拟行CE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 =40):检查前1天21:00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37.12 g,溶于2 000 ml水中,检查前4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8.56 g,溶于1 000 ml水中;B组(n =32):检查前4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5.68 g,溶于3 000 ml水中;C组(n =30):检查前4 h口服20%甘露醇500 ml,后饮水2 500 ml。3组患者均吞服胶囊后立即吞服二甲基硅油120 mg,比较各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小肠清洁度和小肠通过时间。结果 3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15.63%及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C两组小肠清洁度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组略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小肠通过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均P <0.05),而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清肠剂顿服效果优于分次口服,20.00%甘露醇500 ml顿服是一种清肠效果好、副反应较少且经济的肠道准备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及空肠营养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2018, 24(2):28-3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06

      摘要 (553) HTML (0) PDF 881.00 Byte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及空肠营养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该院NICU 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均于入院后72 h内发现胃残余量增多(>100 ml)。鼻空肠组行床旁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并行鼻空肠营养共28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胃管置入并行肠内营养共28例。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包括呕吐、反流、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营养状态参数(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炎症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NICU时间、NICU费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 经鼻胃镜导丝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100.0%。鼻空肠组营养状态参数优于对照组,入住NICU时间较短、NICU费用较低,炎症指标较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HAP发生率、GC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NICU胃残余量增多的患者经胃镜辅助下置入鼻空肠管行空肠营养值得推荐。

    • 输尿管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的价值探讨

      2018, 24(2):33-3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07

      摘要 (527) HTML (0) PDF 797.00 Byte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输尿管负压吸引鞘46例(治疗组),未应用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肾盂内压、术后肾绞痛、石街形成情况、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降钙素原(PCT)浓度、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肾盂内压在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方面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在1个月后检查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清除率为82.0%,而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7%,清除率95.6%,治疗组患者结石治疗有效率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3±5.2)和(108.6±3.5)min,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肾绞痛例数分别为13和2例(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石街形成例数分别为11和2例(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SIRS分别为10和2例,治疗组术后肾绞痛和石街形成、SIRS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8±1.1)和(7.7±1.2)d,住院费用分别为(23 067.5±392.8)和(21 957.3±378.6)元,治疗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PCT分别为(1.5±0.3)和(0.3±0.1)ng/m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6±0.5)×109/L和(6.4±0.6)×109/L,术后治疗组患者PCT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输尿管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安全、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同时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当推广。

    • 关节镜下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8, 24(2):38-4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08

      摘要 (621) HTML (0) PDF 1.30 K (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缝线与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量表评分、患健侧位移差值及屈曲挛缩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 <0.05);两组患者随访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患健侧位移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随访屈曲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提高复位稳定性和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接近,但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方案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

    •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2018, 24(2):43-47.

      摘要 (516) HTML (0) PDF 824.00 Byte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胃肠肿瘤外科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 = 40)和开腹手术组(n =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 <0.05),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 <0.05),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 <0.05),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35.0%(14/40)(P <0.05),治疗满意度97.5%(39/40)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67.5%(27/40)(P <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较开腹好。

    • 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

      2018, 24(2):48-51.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0

      摘要 (523) HTML (0) PDF 1.15 K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单人结肠镜检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研究组采用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法,对照组采用注气单人结肠镜检查法。记录两组进镜达回盲部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进镜达回盲部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平均达回盲部时间较对照组减少[(4.86±1.66)vs(6.45±2.34)min,P <0.05]。研究组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1±1.05)vs(3.31±1.13)分,P <0.05],研究组腹胀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1±1.05)vs(3.97±1.10)分,P <0.05]。结论 改良注水单人结肠镜检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快速、安全的结肠镜检查技术。

    • 电子支气管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2018, 24(2):52-5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1

      摘要 (537) HTML (0) PDF 1.22 K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评估电子支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并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在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怀疑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89例,应用Olympus BF-1T 260电子支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常规方法进入胸膜腔后,先进行白光支气管镜(WLB)观察,再使用NBI模式观察,分别在两种模式下于病变胸膜各取5块组织送检。比较WLB、NBI两种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及活检后出血情况。结果 89例怀疑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WLB镜下阳性85例,阴性4例,活检后出血6例占6.70%。与病理结果对比,WLB敏感性97.50%,特异性22.22%。NBI镜下阳性68例,阴性21例,活检无活动性出血发生。与病理结果对比,NBI的敏感性86.67%,特异性78.57%。WLB与NBI相比,前者敏感性优于后者,后者特异性优于前者。两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对癌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联合窄谱成像技术能提高活检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 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二氧化碳气胸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研究

      2018, 24(2):57-6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2

      摘要 (489) HTML (0) PDF 934.00 Byte (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二氧化碳CO2气胸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临床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及低体重和身高矮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和Ⅱ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Ⅰ和Ⅱ级,体重(40.52±
      3.97)kg,身高(148.57±10.95)cm]60例,在术侧胸腔中缓慢充CO2气体(6~8 L/min),维持胸内压6~8 mmHg,分别采集人工气胸前5 min(T1)、人工气胸后5 min(T2)、人工气胸后15 min(T3)、人工气胸后30 min(T4)、人工气胸后60 min(T5)、人工气胸后100 min(T6)、胸腔手术结束10 min(T7)的心率(HR)、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气道压(PaW)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各时间点均未发现明显的心律失常和严重并发症;CO2气胸后,T2~T6时的HR、CVP、PaW、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T1时明显升高(P <0.05);T2~T6时BP、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气pH值较T1时明显下降(P <0.05);SpO2在T3、T4时比T1时明显降低(P <0.05),T5、T6时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7后除CVP仍高外,其余大多数指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结论 低体重和身高矮小患者实施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CO2气胸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时,其血流动力学相对基本稳定,为这类患者享有胸腔镜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相对安全的麻醉方法。

    • 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2018, 24(2):63-6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3

      摘要 (530) HTML (0) PDF 1.10 K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软式内镜下腹腔灌洗透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并发腹腔内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治疗作用。方法 32例急性反应期并发IAH/ACS的SAP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软式内镜下腹腔灌洗透析治疗,动态监测腹内压(I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腹膜刺激征评分的变化及肠鸣音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腹水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统计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 该组患者治愈30例(93.75%),转科2例(6.25%),平均住院(16.53±5.30)d。治疗后1周内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肠鸣音逐渐恢复,IAP、APACHE-Ⅱ评分及腹膜刺激征评分明显降低(P <0.05),血清TNF-α、IL-6水平及腹水中TNF-α、IL-6、淀粉酶水平明显下降(P <0.05)。结论 软式内镜下腹腔灌洗透析是治疗SAP急性反应期并发IAH/ACS的有效方法,尽早治疗疗效好,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观察

      2018, 24(2):68-7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4

      摘要 (523) HTML (0) PDF 897.00 Byte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R组)和全麻+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DR组),每组各30例。G+R组和G+DR组于麻醉诱导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G+R组和G+D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0.6μg/kg 20 ml。3组全麻诱导置入i-gel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15μg/(kg·min)和异丙酚同时泵注,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异丙酚的泵注速率,维持BIS值45~55。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静息时、主动功能锻炼(AFE)状态下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状态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4 h内解救镇痛药用量。记录收肌管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过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和G+R组相比,G+D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 <0.01)。与G组相比,G+R组术后1和4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G+DR组术后1、4、8和12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明显降低(均P <0.05);与G+R组相比,G+DR组术后8和12 h静息时、AFE状态下和CPM状态下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均明显降低(P <0.01)。3组股四头肌肌力、地佐辛用量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0.6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375%罗哌卡因20 ml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分析

      2018, 24(2):75-7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5

      摘要 (506) HTML (0) PDF 784.00 Byte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年龄<55岁占30.8%,≥55岁占69.2%,男性占63.3%,女性占36.7%,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和食欲下降,分别占40.8%和22.5%,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管状腺癌,分别占48.3%和27.5%,分化型52例,占43.3%,未分化型68例,占56.7%,淋巴结转移14例,占11.7%,黏膜内癌66例,占55.0%,黏膜下癌54例,占45.0%。内镜下表现:早期胃癌胃窦部、胃体部、胃底部、贲门部的构成比分别为49.2%、26.7%、12.5%、11.7%,病灶直径<0.5 cm、0.5~1.0 cm、>1.0 cm的构成比分别为14.2%、38.3%、47.5%,大体类型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和Ⅲ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0.8%、25.8%、11.7%、35.8%和15.8%。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灶直径、内镜下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结论 早期胃癌男性多见,低分化腺癌比例高,内镜下见胃窦部好发,直径1.0 cm以上者较多,大体类型以Ⅱ型为主,未分化型癌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高。

    • 影像设备引导下椎间孔镜穿刺效果研究

      2018, 24(2):80-8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6

      摘要 (411) HTML (0) PDF 835.00 Byte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究影像设备引导下椎间孔镜穿刺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经皮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容积导航,对照组患者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穿刺总时间和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显著的并发症,术后虽有疼痛症状但均可自行或经药物治疗缓解。结论 采用超声容积导航较“C”型臂X线机透视能够增强穿刺准确性,减少穿刺时间,且患者术中无显著并发症,安全性较佳。

    • >临床研究
    • Roux-en-Y重建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应用研究*

      2018, 24(2):85-8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7

      摘要 (479) HTML (0) PDF 1.29 K (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评价Roux-en-Y重建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22例行Roux-en-Y重建术后ERCP的患者资料,并分析其操作时间、进镜与治疗成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22例消化道Roux-en-Y重建术后行ERCP,进镜和乳头插管平均时间分别为74.1和22.5 min,总体进镜和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1.8%(18/22)和77.2%(17/22),且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可作为消化道Roux-en-Y重建术后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

    • 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的应用价值

      2018, 24(2):90-9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8

      摘要 (397) HTML (0) PDF 1.20 K (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技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完全腹腔镜下鞘外解剖、阻断相应肝段、肝叶的Glisson蒂,按解剖学标志切除肝段、肝叶共2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2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脏血管瘤2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肝腺瘤1例。结果  20例手术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其中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6例、左外叶(Ⅱ、Ⅲ段)切除5例、右半肝(Ⅴ、Ⅵ、Ⅶ、Ⅷ段)切除3例、右前叶下段(Ⅴ段)切除1例、右后叶下段(Ⅵ段)切除2例和右后叶(Ⅵ、Ⅶ段)切除3例。手术时间(144.77±24.68)min,出血量(279.00±132.70)ml。术后住院(8.22±1.40)d,术后发生胆漏及膈下脓肿各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未发生术后出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有助于控制术中出血,较好地解决了腹腔镜下肝段以上肝切除时边界难确定及出血等问题,可安全用于肝脏肿瘤解剖性肝切除术。

    • 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2018, 24(2):94-9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19

      摘要 (518) HTML (0) PDF 870.00 Byte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培养阳性率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该院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322例患者的胆汁标本,所有胆汁标本均行普通细菌、厌氧菌及真菌培养,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并对322例患者术前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结果 322例胆汁标本中246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76.40%。共分离出病原菌267株:革兰阴性菌208珠,革兰阳性菌48株,真菌11株。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42株,53.18%)、屎肠球菌(28株,10.49%)、肺炎克雷伯菌(27株,10.1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敏感率均为98.0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92.31%、88.46%和85.58%),对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敏感性最低(敏感率分别为29.81%、28.37%)。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敏感率均为100.00%),其次为氯霉素(敏感率88.89%),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低(敏感率25.00%)。281例患者术前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219例单一抗感染治疗,主要为左氧氟沙星(86/219),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70/219);62例两联抗感染治疗,主要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奥/甲硝唑(27/62),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奥/甲硝唑(12/62)。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作为备选抗菌药物,在严重感染或其他抗菌药物无效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术前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针对性不强,左氧氟沙星在梗阻性黄疸中耐药率高,临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选用。

    • 咽保护管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8, 24(2):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20

      摘要 (473) HTML (0) PDF 847.00 Byte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咽保护管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介入治疗;其中咽保护管组60例在内镜治疗的同时使用咽保护管;对照组60例行常规无痛内镜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完成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咽保护管组内镜下治疗完成率98.3%,无并发症。对照组内镜下治疗完成率88.3%,有7例发生误吸、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结论 使用咽保护管保护气道,可以提高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完成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咽保护管操作简便,性价比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的疗效分析(附3例报告)

      2018, 24(2):104-10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21

      摘要 (373) HTML (0) PDF 1.29 K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评价、分析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切除成功率为100.0%(3/3),完全切除率为100.0%(3/3)。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未复发。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临床报道
    • 腹腔镜肝切除术10例体会

      2018, 24(2):107-10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22

      摘要 (427) HTML (0) PDF 719.00 Byte (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可吸引电凝棒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例肝癌患者应用可吸引电凝棒进行完全腹腔镜下肝(段或叶)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300 min,平均(110.0±45.0)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00.0±50.0)ml,术后肠功能蠕动恢复时间1~3 d,住院时间7~10 d,无术后大出血或胆汁漏等并发症,随访1~5个月,10例患者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可吸引电凝棒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便捷的,结合超声刀进行断肝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 直乙结肠巨大异物嵌顿的内镜诊治分析(附7例报告)

      2018, 24(2):110-11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02.023

      摘要 (443) HTML (0) PDF 1.00 K (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直乙结肠巨大异物嵌顿的内镜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直径≥1.5 cm,长度≥6.0 cm的7例直乙结肠异物嵌顿的患者所使用的器械、方法、技巧,总结异物取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结果 经口不慎咽下的镶嵌假牙随胃肠蠕动至直乙结肠嵌顿1例,予以圈套器取出,大小约2.0 cm×6.0 cm;经肛门塞入6例,其中带尾叉状铁钉1例,予以圈套器取出,大小约2.5 cm×6.0 cm;塑料条形物1例,予以异物钳取出,大小约1.5 cm×16.0 cm;玻璃试管1例,予以圈套器配合手指取出,大小约2.0 cm×20.0 cm;塑料瓶3例,腹部按压配合胃石碎石器及手指取出2例,大小分别为4.0 cm×16.0 cm和3.5 cm×16.0 cm,失败1例,大小约5.0 cm×23.1 cm,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内镜头端配戴透明帽,注入润滑剂及清水,牢固套住异物末端,拖拉异物过程中反复旋转镜身、变换患者体位使异物走向与肠腔方向一致,配合腹部按压,拖拉异物至直肠时,食指中指伸入肛内夹住异物,此方法异物取出成功率高,创伤小,费用低。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