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4(12):1-6.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1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胃肠激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细胞免疫功能、胃肠激素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 =10.67,11.22,13.58,8.56,19.52;P <0.05);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CD4+/CD8+减少值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 =10.99,17.76,10.46,10.49;P <0.05);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减少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10.31,13.73;P <0.05);并发症发生率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30.23%(χ2=4.50,P <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影响较小等因素有关。
2018, 24(12):7-11.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2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FOB)联合Glidescope视频喉镜(GVL)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拟行腭咽成型术的OSAS患者90例,随机分为M、G和F 3组,每组30例,M组使用普通喉镜、G组使用GVL、F组使用FOB联合GVL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开始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和5?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气管插管时间,观察喉镜显露Cormack-Lehane(C-L)分级情况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按压喉外部和使用气管插管钳的发生率以及鼻腔出血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C-L分级G和F组优于M组(P?<0.05),一次插管成功率M组低于G和F组(P?<0.05),需按压喉外部F组低于M和G组(P?<0.05),G组低于M组(P?<0.05),使用气管插管钳次数和鼻腔出血的发生率F组低于M和G组(P?<0.05)。结论 FOB联合GVL用于OSAS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鼻腔出血。
2018, 24(12):12-16.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3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5年1月1日-2017年2月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1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择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n =61),行传统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 =60),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75.62±8.56)min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2.56± 6.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组内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组内比较,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组间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总满意44例(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满意60例(9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可考虑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腹部伤口的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2018, 24(12):17-25.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4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内镜经胃方式(ETA)和外科方式(SA)在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P)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18年3月公开发表的有关ETA与SA治疗INP对比研究的所有中英文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过文献筛选后2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4篇回顾性队列研究(RCS)最终被纳入分析,共29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TA组治疗成功率(62/79,78.5%)与SA组治疗成功率(37/66,5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4,95%CI:0.65~3.65,P >0.05),但ETA降低了死亡率(OR=0.12,95%CI:0.03~0.42,P <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OR=0.13,95%CI:0.06~0.29,P <0.05)、新发器官衰竭的发生率(OR=0.26,95%CI:0.12~0.54,P <0.05)、胰瘘发生率(OR=0.09,95%CI:0.03~0.28,P <0.05)及切口疝的发生率(OR=0.10,95%CI:0.01~0.85,P <0.05),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MD=-17.72,95%CI: -21.30~-14.13,P <0.05),而ETA并没有增加出血(OR=0.76,95%CI:0.36~1.61,P >0.05)和穿孔发生率(OR=0.56,95% CI:0.25~1.23,P >0.05)。结论 ETA治疗INP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具有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有望成为治疗INP的首选方法。
2018, 24(12):26-3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5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103例尘肺病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给予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对照组49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48周运动耐量、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圣乔治问卷评分(SGRQ)以及肺功能变化。并记录灌洗时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第12、24和48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组各时点6MWD值较前明显增加,SGRQ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中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P <0.05)。治疗组12、24和48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治疗组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合并COP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8, 24(12):33-37.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6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内镜中心接受EMBM治疗的75例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患者,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治疗效果,对比术前和术后病理结果,并结合随访结果,分析总结EMBM的疗效。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MBM术,手术时间(40.00±9.21)min,3例术中并发出血,均成功内镜下止血,无穿孔、迟发性出血和操作相关死亡发生。9例患者术后出现食管创面狭窄,予以内镜下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EMBM术后病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4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45处,黏膜内癌(IMCA)9处,所有患者水平切缘均阴性。相比较EMBM前的钳夹活检,有21处(26.9%)标本病理结果发生变化。随访期间,2例患者术后半年、4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再次给予内镜成功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 EMBM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和并发症少特点,是治疗食管早癌、尤其是食管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8, 24(12):38-4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7
摘要: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IS)和套扎硬化序贯治疗(ELIS)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11月-2017年5月在该院行内镜下治疗的126例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内镜下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EIS组和ELIS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72 h内再出血率、治疗后静脉曲张消失率、治疗后随访期限内静脉曲张复发率、治疗次数、硬化剂用量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6例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张患者EIS和ELIS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75%和9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0);随访期限内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5.80%和10.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28)。而在硬化剂用量及治疗次数方面,EIS和ELIS组分别为(69.12±9.45)和(38.45±13.39)ml以及(3.86±0.98)和(2.45±1.01)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在72 h内再出血、急诊止血率、胸骨后疼痛、穿孔和狭窄等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IS和ELI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ELIS与EIS相比,可以明显减少硬化剂用量和治疗次数,可以彻底消除细碎的曲张静脉,阻断交通支,弥补单纯套扎治疗的不足,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8, 24(12):43-49.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8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8月190例在该院妇瘤科诊断为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淋巴漏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并总结归纳出预防措施。结果 22例(11.58%)患者术后发生淋巴漏,16例为淡黄色引流液,6例为乳糜样引流液。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漏组与非淋巴漏组的患者在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术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这5个因素中存在差异(P <0.05),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血清ALB水平是导致术后淋巴漏的影响因素。16例单纯淋巴漏患者经过调整饮食、纠正电解质紊乱、静脉营养及持续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治愈。6例伴乳糜漏患者给予禁食、肠外营养、皮下注射生长抑素处理,5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手术结扎后治愈。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血清ALB水平是导致术后淋巴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保守治疗及充分引流可获得满意效果,术中选择合适的能量器械并熟练地掌握操作技巧、熟悉解剖和仔细操作可预防淋巴漏发生。
2018, 24(12):50-56.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09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辅助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电极导管置入技术在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分析麻醉中及苏醒后HRM数据的变化评估其在麻醉中连续实时监测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经无痛胃镜辅助下行HRM电极置入术的AC患者10例,实时监测患者在麻醉中及苏醒后的不同状态下HRM的检测数据,使用该中心20例健康志愿者常规HRM检测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种状态下反应食管胃连接部(EGJ)功能的参数变化情况[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包括呼吸最小值及呼吸平均值)和食管胃连接部收缩积分(EGJ-CI)]。结果 入组10例AC患者。其中3例无法耐受常规测压电极导管插入失败;3例测压电极导管插入后证实电极打折或未能通过EGJ;4例术前内镜见食管扩张明显或食物潴留的患者直接选择此方法进行监测。全部病例均于无痛胃镜辅助下将电极成功置入,同时HRM实时监测证实电极成功通过EGJ。苏醒后常规行HRM监测,符合芝加哥分类标准3.0(CCv3.0)AC Ⅰ型4例,Ⅱ型6例。麻醉状态下测压参数LESP(呼吸最小值及呼吸平均值)及EGJ-CI明显低于苏醒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麻醉状态下测压参数LESP呼吸最小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但LESP呼吸平均值和EGJ-CI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1 vs 18.8,P =0.012;26.2 vs 42.7,P =0.005);然而在苏醒状态下EGJ-CI及LESP呼吸最小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1 vs 42.7,P =0.000;20.4 vs 12.6,P =0.012),全部病例完整松弛压(IRP)均大于15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23.0 vs 8.3,P =0.000)。结论 对常规放置HRM电极导管困难的AC患者,无痛胃镜辅助下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HRM参数如LESP和EGJ-CI在麻醉状态下的监测对诊断和评估AC患者EGJ功能作用有限。
2018, 24(12):57-6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0
摘要: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微创与传统开腹胆道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微创组与开腹组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微创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胆道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和CD8+T细胞比值(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 <0.05),两组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 <0.05)。微创组术后12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 <0.05)。微创组手术前后血清SOD、MDA和GSH-P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开腹组术后第1天时血清SOD和GSH-Px活性明显低于术前,MD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 <0.05)。两组术后第1天时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术前(P <0.05),其中开腹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与传统开腹胆道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均能取得较好的取石效果,但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机体创伤更小,不会引起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
2018, 24(12):63-67.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1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0月该科行三脑室底造瘘的10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11~54岁,平均32.6岁。依据既往是否行过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分为两组,首次ETV组75例,分流术后ETV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引流管堵塞或引流管外露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27例,首次ETV组直接行ETV,分流术后ETV组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管拔除及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3个月,对于术前症状首次ETV组与分流术后ETV组均能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发热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近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远期疗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首次ETV组疗效均优于分流术后ETV组,分流术后ETV治疗组比首次ETV组具有更高的症状复发率和再手术率(P <0.05)。结论 对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ETV后症状改善明显,失败率相对较低。对于梗阻性脑积水若既往接受过分流手术,再次行ETV仍有部分患者能得到较好疗效,但术后症状复发风险更高,需再次手术可能性较大。
2018, 24(12):68-71.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2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术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在该院耳鼻喉科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9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将术后未给予rh-bFGF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rh-bFGF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术区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和比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鼻腔黏膜完全上皮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11例、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术后应用rh-bFGF辅助治疗可以促进鼻黏膜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
2018, 24(12):72-76.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3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在胸科手术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在Ⅰ~Ⅲ级,需行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置入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V-DLT,n =50)和B组(DLT,n =50)。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A组通过导管内摄像头引导定位,B组通过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定位。定位完成后,观察记录插管后的插管时间和插管移位调整时间等;记录术后咽痛和声嘶等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双腔管平均插管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两组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DLT在胸科麻醉中可以满足单肺通气的要求,其视频头可替代FOB的对位作用。持续地监控隆突可随时指导麻醉医生调整双腔管位置。
2018, 24(12):77-8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4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透明帽辅助内镜下取出食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的有关透明帽辅助内镜取出食管异物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纳入资料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 按照入选标准,纳入了9项临床试验,共11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透明帽辅助内镜异物取出术成功率更高(OR=8.58,95%CI:4.49~16.38,P<0.05)、视野更清晰(OR=7.35,95%CI:5.20~10.40,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OR=0.34,95%CI:0.25~0.46,P<0.05)、患者耐受性好(OR=2.78,95%CI:2.08~3.72,P<0.05)。结论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取异物的方法,其患者耐受性好,可提供更好的内镜下操作视野,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8, 24(12):83-89.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5
摘要: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利用痰热清灌洗治疗方法对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把患有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60名患者分为两个组。其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对肺泡进行灌洗,两组均连续治疗7d。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和7d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浓度(La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和7d血清SOD升高,MDA水平、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8、CRP和PCT)、NIHSS评分和CPIS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气指标(PaO2、SaO2、PaCO2和Lac)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脑梗死伴有肺部感染可以明显降低其炎症指标,有效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并有助于调节氧化应激指标,从而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
2018, 24(12):90-94.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6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应用STER治疗的来源于固有肌层的27处SM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共26例27处SMT,仅有1例食管并发2处SMT。年龄31~70岁,平均(49.9±9.8)岁。食管13处,贲门处病变13处,胃底体交界1处,瘤体直径大小为1.0~6.0cm,平均(2.0±1.1)cm,STER成功切除所有SMT,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2.6%,切除时间11~163min,平均(51.0±35.7)min,钛夹缝合时间1~11min。术后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21处(77.8%),间质瘤6处(22.2%,食管1处,胃5处),且均为极低危险度(直径1.0~1.8cm,核分裂像<5个/50HPF)。术后发生纵隔气肿1例,肺炎3例,均保守治疗痊愈,随访24~60个月,无复发或残余病变。随访期间为患者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在治疗前8例可能有焦虑(30.8%),5例肯定有焦虑(19.2%),1例在患病前患有焦虑,发现病变后焦虑症状加重,有明显焦虑。在内镜成功切除肿瘤后,患者焦虑明显好转。结论 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一些上消化道SMT,既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也治疗了患者因该疾病引发的焦虑,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8, 24(12):95-98.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7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双钳道内镜在治疗贲门-胃底部黏膜下肿瘤(SMT)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贲门-胃底部SMT患者在双钳道胃镜下行内镜治疗的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病变大小、治疗经过及病理结果等,并统计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治疗,病变最大径在0.6~4.0cm,平均2.3cm,内镜下病灶完整取出,手术时间35~120min,平均65min,术后住院5~10d,平均7.5d,无转外科继续治疗者。目前正在随访的患者胃镜复查均未见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 双钳道内镜在治疗贲门-胃底部SMT时能够达到完整切除的目标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8, 24(12):99-103.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8
摘要:摘要:目的 评价内镜序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序贯治疗的19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取规范的一级、二级预防,依据静脉曲张分型、分级采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按时间节点定期随访序贯治疗,总结评估内镜治疗时机、方法合理性及短期、长期疗效。结果 193例患者胃镜下见食管静脉曲张186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103例,近贲门部胃底静脉曲张4例,IGV1型3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178例,贲门部套扎5例,胃底密集套扎(DEVL)9例,胃底组织胶注射96例,食管套扎点平均7.12环;胃底套扎7~14环,组织胶注射1.0~5.0 ml;平均治疗食管2.68次、胃底1.07次。第1次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51例(26.42%)、缓解140例(72.54%)、无效2例(1.04%),治疗有效率为98.96%;1个月后再行治疗,静脉曲张消除113例(58.55%),缓解28例(14.51%),无效1例(0.52%);3个月后再次内镜治疗,静脉曲张完全消除23例(11.92%),缓解6例(3.11%)。近期再出血8例,其中1例死亡。静脉曲张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6.89%,远期总有效率99.48%。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序贯治疗效果明显,减少出血和再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8, 24(12):104-107.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19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该院经普通内镜、超声内镜(EUS)、CT诊断为上消化道SMT并接受STER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起源、大小、病理、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2例上消化道SMT,24例来源于固有肌层,8例来源于黏膜下层,单瘤体31例,双瘤体1例,均由STER完整切除,切除成功率100.0%。肿瘤直径0.60~2.50 cm,平均1.24 cm。手术时间(黏膜切开至手术切口缝合完毕)20.00~120.00 min,平均41.60 min。术中使用钛夹4~20枚,平均5.9枚。术后病理:平滑肌瘤26例次,胃肠道间质瘤5例次,神经鞘瘤1例次,脂肪瘤1例次。术后发生皮下气肿1例,气胸1例,胸骨后疼痛21例,无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和继发性胸腹腔感染发生。结论 STE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MT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2018, 24(12):108-112. DOI: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8.12.02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在儿童反复咳喘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97例反复咳嗽、喘息的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97例反复咳喘的患儿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表现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内膜炎,共193例,占65.0%,是反复咳喘患儿最常见的表现;气管、支气管软化的患儿23例,占7.7%;喉软化者18例,占6.1%;气管、支气管狭窄者13例,占4.4%;异物者7例,占2.4%;结构异常者17例,占5.8%;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2例,占0.7%;肿瘤2例,占0.7%;左主支气管未发育1例,占0.3%;支气管憩室1例,占0.3%;支气管镜下未见明显异常者20例,占6.7%。结论 对于儿童反复咳喘性疾病,支气管镜检查能够明确病因并且指导治疗,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