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2(8):1-5.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1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改良侧卧位与俯卧位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在治疗高危上尿路结石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探讨改良侧卧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12月该科82例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超声引导下Mini-PCNL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改良侧卧位组43例,俯卧位组3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和并发症。结果 术前改良侧卧位组与俯卧位组在性别、年龄、结石类型、体质指数(BMI)、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SA)和术前的合并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侧卧位组建立通道时间为(7.88±0.82)min,而俯卧位组为(8.50±0.80)min,P <0.01;改良侧卧位组总结石清除率为95.35%,而俯卧位组为74.36%,P <0.01,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9.33±2.49)和(10.90±3.54)g/L,P <0.05;两组的胸膜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一期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侧卧位Mini-PCNL术治疗高危上尿路结石具有建立通道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胸膜损伤少、出血量少、耐受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6, 22(8):6-8.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2
摘要:目的 探讨胃黏膜白斑的胃镜诊断与病理本质的关系。方法 分析3年来胃黏膜白斑的胃镜表现与病理特点。结果 胃镜诊断胃黏膜白斑116例。大体观察灰白色,圆形、类圆形或斑片状,直径0.2~1.6 cm,镜下88例黏膜固有层出现较多泡沫细胞聚集(占75.9%),伴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胃黏膜白斑病例出现泡沫细胞聚集明显多于无泡沫细胞聚集。结论 胃黏膜白斑病理改变为胃黄色瘤伴黏膜慢性炎。
2016, 22(8):9-1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3
摘要:目的 观察经尿道等离子血供预断式前列腺三分区法剜切术(PKERPDPB)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1例采用PKERPDPB,对照组77例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及远期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术前前列腺体积、IPSS、QOL及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 >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分别为(61.8±10.5)和(32.5±12.6)g;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7±15.8)和(160.5±16.5)ml;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5.3±0.8)和(7.5±1.2)d;住院时间分别为(5.8±1.6)和(8.8±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至12个月时,两组IPSS、QOL和Qmax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之间术后IPSS、QOL、Qmax及PV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KERPDPB相比传统PKRP,疗效相似,但切除组织更彻底,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安全有效。
温春虹,闵培,邱晓莉,李佩,刘妍,刘将,唐庆林,苏军凯,张鸣青
2016, 22(8):14-1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4
摘要:目的 以生理盐水(NS)为对照,评估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溶液作为黏膜下注射液,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①在新鲜离体猪食管及猪胃的黏膜下,注入不同浓度的SA溶液及NS溶液,观察并测量各注射液所致黏膜隆起高度,及此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②在活体小猪的胃黏膜下注射SA溶液后,模拟进行ESD手术,观察SA溶液对ESD术的辅助作用。结果 离体猪食管、胃实验中,注射相同体积SA溶液的实验组所致黏膜隆起高度明显高于注射NS的对照组。其中,食管黏膜下注射1% SA溶液与注射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胃黏膜下注射3% SA溶液维持黏膜隆起高度与注射N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活体小猪胃模拟ESD术的实验中,注射SA溶液可以明显地分离组织、隆起黏膜,且形成稳定的凝胶垫,促进术中快速剥离黏膜的同时保护下层组织。结论 黏膜下注射SA溶液可以持久地维持黏膜隆起高度,有利于黏膜组织的剥离切除,且由于其黏性,可较好地在黏膜下形成保护屏障,并对创面起到一定的压迫止血作用,可减少ESD术中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SA是可用于临床的较为理想的黏膜下注射液。
周羽翙,卢光荣,蔡振寨,汪青青,夏宣平,金健威,徐昌隆,薛战雄
2016, 22(8):20-2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5
摘要:目的 探讨Photoshop软件联合超声内镜(EUS)对胃间质瘤(GISTs)不同侵袭危险性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GISTs患者97例,根据其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及肿瘤破溃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以及高危组,利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测定各组病灶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及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各组差异。结果 不同侵袭危险性GISTs EUS图像有时肉眼难以鉴别;极低危、低危、中危及高危组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分别为(56.54±6.10)、(59.20±7.51)、(77.77±10.90)和(83.43±12.47),极低危组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与高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极低危、低危、中危及高危组的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分别为(8.46±2.59)、(12.57±5.89)、(12.84±4.15)、(16.69±4.69),除低危组与中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ISTs侵袭危险性越高,EUS回声强度总体上越高,而回声均匀性总体上越差,EUS联合Photoshop软件分析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可在术前辅助判断GISTs侵袭危险性。
2016, 22(8):25-28.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6
摘要: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72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愈合时间等一般特征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情况差异。结果 实验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实验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ASMUSSEN功能评分和放射学评分实验组优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较统切开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位效果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可作为后外侧胫骨平台治疗的常规方法。
2016, 22(8):29-3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7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麻醉诱导的适宜剂量。方法 择期LC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不同剂量羟考酮组(O1~O3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1.00~2.00?mg/kg、不同剂量羟考酮组(O1~O3组)分别静脉注射羟考酮0.20、0.30和0.40?mg/kg、维库溴铵0.10?mg/kg。麻醉维持采用常用的静吸复合药物。记录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置入喉罩后1?min(T1)、建立人工气腹后(T2)、分离胆囊时(T3)、苏醒即刻(T4)和离开复苏室即刻(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T4、T5、术后4 h(T6)和术后8?h(T7)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记录患者术中使用瑞芬太尼总量,围术期羟考酮总量。记录苏醒时间及术毕患者复苏过程中追加止痛药例数,观察术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O2和O3组患者术中平均HR、SBP及DBP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20.00%。3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O1组苏醒后主诉NRS>4分要求再追加止痛药的患者为22例,O2组为7例,O3组为3例,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围术期羟考酮总消耗量为O1组:(18.93±4.34)mg(0.90~2.60?mg);O2组:(25.50±4.49)mg(1.40~3.00?mg);O3组:(26.10±4.55)mg(1.80~3.40?mg),O1组较O2及O3组消耗量更少(F?=23.79,P?=0.000)。3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O3组患者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羟考酮用于LC手术麻醉诱导的适宜剂量为0.30 mg/kg。
周琪卉,颜瑾,王炯,徐轲,宁雅静,韩晓燕,王瑞,姜雪勤,江子丰,朱莹莹,刘荣玉
2016, 22(8):34-3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8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电子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血清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及胸水腺苷脱氨酶(AD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1月该科接受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的2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血清CEA、TK1及胸水ADA检查结果。结果 在25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中,有22例得以明确诊断,确诊率高达88.00%。包括恶性胸腔积液9例(36.00%),结核性胸腔积液11例(44.00%),炎性胸腔积液2例(8.00%),未能明确诊断胸腔积液3例(12.00%);恶性组TK1血、CEA胸水/CEA血阳性率明显高于结核组和炎性组,结核组ADA胸水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组和炎性组。结论 内科电子胸腔镜检查确诊率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有效手段,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与血清CEA、TK1及胸水ADA等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确诊率。
2016, 22(8):38-40.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09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多镜联合治疗肾脏多发或鹿角形结石中硬镜碎石为主和软镜碎石为主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3月80例于该院住院的肾多发结石及鹿角状结石,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球囊扩张建立标准通道硬性肾镜碎石为主软镜辅助治疗方法,B组采用软镜碎石为主硬性肾镜辅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石率、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Ⅰ期顺利实施手术,A组手术时间50.4 min,碎石时间25.6 min,B组手术时间90.3 min,碎石时间70.3 min,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如出血量、结石清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处理多发或鹿角形肾结石时,为了提高结石清石率,往往采用多镜联合的手术方式,而以硬镜为主的多镜联合手术时间明显较软镜为主的手术短,对于两种手术方式均熟练掌握的单位,应提倡前者。
2016, 22(8):41-45.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0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Y型硅酮气道支架置入治疗气管下段、气管隆突、双主支气和气管食管瘘等复合病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根据气道复合病变的特殊解剖结构,设计并裁剪气道Y型硅酮支架,在全麻硬质支气管镜引导下,对7例气道复合病变患者置入Y型硅酮支架7枚。结果 Y型硅酮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7例患者置入内支架后症状均缓解,呼吸困难分级由Ⅲ~Ⅳ级改善为0~Ⅱ级,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高流量吸氧时的77.0%~90.0%[平均为(84.1±4.5)%]提高至自然呼吸时的90.0%~99.0%[平均为(94.1±2.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主要并发症为咳嗽、异物感、胸痛、肉芽形成和痰液潴留。结论 气道Y型硅酮支架置入能有效解除气道复合病变,技术可行,操作相对简单、安全,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6, 22(8):46-51.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1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以及术后早期综合康复锻炼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12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骨二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27例作为实验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术后均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与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3、6和12个月用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HSS)评估患肢膝关节的功能。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根据HSS,在术后3、6和12个月,实验组患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是55.6%、70.3%和85.2%;对照组患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是47.8%、60.8%和73.9%。结论 采取关节镜技术结合骨折微创内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的综合康复锻炼的方法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理想的效果。
2016, 22(8):52-5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2
摘要: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困难胆管插管病例中置入3 cm长5Fr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科住院需行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插管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预防性放置短5Fr胰管支架,将其随机分为胰管支架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腹痛情况、高淀粉酶血症、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在胰管支架组中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腹痛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3 h和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3 cm长5Fr胰管支架置管成功率高,自发脱落率很高、并发症少,减少再次行内镜取出支架的概率。结论 短5Fr胰管支架留置在内镜困难胆管插管中的运用是安全、有效的,既能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腹痛程度,又能有效地降低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2016, 22(8):57-60.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3
摘要:目的 探讨三腔二囊管在辅助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作用。方法 按就诊先后顺序选择60例患者,并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运用三腔二囊管辅助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照组运用常规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30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止血效率为100.00%(30 /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后消失率为63.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8%(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痛和发热、总住院天数和总医疗费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三腔二囊管辅助急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硬化剂注射、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经济负担。
2016, 22(8):61-65.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4
摘要:目的 比较覆膜与非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4年5月123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评价预后主要以死亡为研究终点。随访时间截止2015年3月,统计学分析比较患者生存期及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并且统计分析支架通畅时间,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内镜下覆膜与非覆膜支架均能明显降低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LP)等胆系酶谱,且两组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及累积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生存率与肿瘤种类相关(r =-1.55,P <0.05)。结论 内镜下覆膜与非覆膜支架治疗胆总管中下段恶性肿瘤相比,具有同样的退黄及缓解肝功能效果,两者在支架开放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累计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6, 22(8):66-6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5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内镜下放置小肠减压管的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时患者的耐受程度。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68例应用经鼻小肠减压管治疗的肠道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患者采用在胃镜直视下置管方法,B组患者采用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法。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置管操作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置管时耐受程度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两种内镜下放置小肠减压管方法都有临床应用价值,在操作时间、患者置管时的耐受程度以及特殊患者置管成功率上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法有明显的优势。
2016, 22(8):70-7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6
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后的围术期状况及远期生存状况。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19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围手术期指标、病理结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中9例(7.0%)患者中转开胸,中位手术时间、中位术中出血量、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70 min(65~440 min)、90 ml(15~3 000 ml)、(32.9±16.3)h,术后引流时间、引流总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7±3.2)d、(1 690.0±410.5)ml和(9.2±4.0)d。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术后病理类型:腺癌96例,鳞癌19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2例。出院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4.5个月(0~102个月),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0%和17.6%。患者的1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85.3%和79.5%,3年OS和DFS分别为69.8%和64.8%,5年OS和DFS分别为60.8%和58.6%。各分期患者的复发转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了Ⅲa、Ⅲb及Ⅳ期的OS和DFS略低外,其他分期的总体生存状况相近。结论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对NSCLC患者的远期疗效较理想,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22(8):74-78.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7
摘要:目的 探究多发肋骨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48例多发肋骨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肋骨骨折经绷带固定法治疗后均痊愈,观察组患者入组后均无中转开腹手术。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创伤性膈疝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9.1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8.32%和3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疗效较佳,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2016, 22(8):79-8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8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腹壁疝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9例成人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21.60±5.80)vs(61.60±10.30)ml]、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30.60±6.30)vs(45.20±7.40)h,(14.70±2.50)vs(20.80±4.60)h,(5.30±0.90)vs(8.70±1.30)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50±11.60)vs(79.70±16.40)min,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9% vs 33.9%,P <0.05)。术后24和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访2年,两组患者腹壁疝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vs 6.5%,P >0.05)。结论 腹腔镜和开腹疝修补术均是成人腹壁疝的有效手术方式,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手术带来的炎症损伤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
2016, 22(8):83-86.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19
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EUS)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P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PPC患者,按临床治疗指标对其中的80例进行EUS下经胃穿刺置管引流,20例行EUS下经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的手术中成功率为95.00%,其中囊肿完全消失率为84.00%。100例患者中共有10例发生术中出血,3例发生支架移位堵塞,另有7例术后出现囊肿内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结论 对PPC患者进行EUS下经胃、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6, 22(8):87-89.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0
摘要:目的 探讨在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应用侧斜头低截石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5年5月采用侧斜头低截石位运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治疗1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均较满意,91例患者Ⅰ期碎石成功,Ⅰ期碎石率为82.7%;56例患者结石上移至肾盂或上盏;14例患者残余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成功;3例患者输尿管狭窄,留置双J管2周后Ⅱ期手术期碎石成功。2例患者术中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成功。手术用时为20~58 min,平均35 min;住院时间为5~7 d,平均住院天数为6 d。结论 在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采用侧斜头低截石位,安全有效,提高了碎石的成功率,是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体位。
2016, 22(8):90-93.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1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 手术整块切除率100.00%(69/69),完整切除率95.65%(66/69),治愈性切除率95.65%(66/69)。切除标本最大直径7.0 cm。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69.57% (48/69),与活检相比,手术标本诊断更准确。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以提高病理的正确诊断率。
金燕,龚镭,唐学军,彭晓斌,谈春晓,王小云,华萍,任元梅,周平红
2016, 22(8):94-98.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2
摘要:目的 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2.0 cm的LST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膜,完成内镜评估和病理诊断证实符合内镜下治疗指证。研究分析LST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内镜分型和病理结果,统计观察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随访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65例结肠LST肿瘤直径2.0~5.0 cm,平均直径(2.4±1.7)cm,病灶部位直肠28例(43.1%),乙状结肠11例(16.9%),降结肠6例(9.2%),结肠脾曲2例(3.1%),横结肠9例(13.8%),结肠肝曲4例(6.2%),升结肠2例(3.1%),盲肠3例(4.6%)。LST内镜分型中形态呈颗粒均一型23例(35.4%),结节混合型27例(41.5%),扁平隆起型13例(20.0%),假凹陷型2例(3.1%);LST病理结果:管状腺瘤12例(18.5%),管状绒毛状腺瘤19例(29.2%),绒毛状腺瘤26例(4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0.7%),黏膜内癌1例(1.5%)。65例LST病灶均应用Pre-cut-EMR成功切除,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时间(18.0±11.7)min,整块切除率100.0%,完全切除率100.0%,术中即刻出血5例(7.7%),术后7天内迟发出血1例(1.5%),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应用Pre-cut-EMR能完全切除直径>2.0 cm的LST病变,且安全有效。
2016, 22(8):99-101.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3
摘要:目的 探讨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内镜下联合高频电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内镜室的21例大肠粗长蒂息肉(直径≥2.0 cm)患者采用电子结肠镜下先予使用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1或2枚夹闭大肠粗长蒂息肉的根部,再予高频电圈套电凝电切除。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 该组21例共24枚粗亚蒂或长蒂大肠息肉均成功切除,残端渗血1例,给予热活检钳处理局部创面后行Olympus EZ Clip HX-610-135L钛夹夹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6个月复查结肠镜,原息肉切除部位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 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内镜下联合高频电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未见出血、穿孔,安全有效。
2016, 22(8):102-104.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4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右肺中叶不张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5例右肺中叶不张并行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右肺中叶不张的患者中,行支气管镜检查及经其他临床检查资料确定炎症28例(62.2%),肿瘤9例(20.0%),结核4例(8.9%),异物1例(2.2%),原因不明3例(6.7%)。经治疗后治愈30例(66.7%),好转8例(17.8%),无效7例(15.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对右肺中叶不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2016, 22(8):105-107.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5
摘要:
2016, 22(8):108-110.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6
摘要:
2016, 22(8):111-112. DOI: 10.3969/j.issn.1007-1989.2016.08.027
摘要: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