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2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血管联合表面结构分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2015, 21(1):1-7.

      摘要 (3711) HTML (0) PDF 230.00 Byte (10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胃黏膜血管联合表面结构分型(VS分型)对诊断早期胃癌(EGC)的价值。方法 检索Embase, Pubmed, 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 4个数据库,对根据VS分型运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NBI-ME)诊断EGC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括949患者的1 090例标本进行合并分析,合并敏感度0.85[95%可信区间(CI):0.79~0.89]、特异度0.97(95%CI:0.96~0.98)、阳性似然比16.38(95%CI:4.94~54.26)及阴性似然比0.16(95%CI:0.09~0.32),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403。结论 根据VS分型,运用NBI-ME对诊断EG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液基细胞病理检测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非小 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5, 21(1):8-12.

      摘要 (2054) HTML (0) PDF 284.00 Byte (2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病理检测(LCT)结合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96例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经组织学确诊的并最终行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术前均行TBNA纵隔淋巴结分期,穿刺物分别行常规涂片(CS)法与LCT法处理,所有患者行肺癌根治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分析LCT法检测结合TBNA在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96例患者经TBNA检查7个部位共258组淋巴结,TBNA穿刺成功519针(96.29%,519/539)。LCT法阳性的219组(84.88%,219/258)高于CS法阳性的141组(54.65%,141/258),P <0.01。LCT法与CS法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5%、100%、96.51%、100%及76.92%,和61.84%、100%、66.28%、100%及25.64%,CS法、LCT法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7和0.867,LCT法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阴性预测性及准确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CS法,P <0.01。结论 LCT法结合TBNA能有效提高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灌洗液中CK20mRNA水平与 结直肠癌不同术式的研究

      2015, 21(1):13-16.

      摘要 (1615) HTML (0) PDF 217.00 Byte (1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灌洗液中CK20mRNA的临床意义以及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9例直肠癌手术患者,利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以上患者腹腔灌洗液中CK20mRNA表达,从而探究CK20mRNA的临床价值以及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10例良性病变腹部手术组患者腹腔灌洗液中CK20mRNA无明显表达。39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可见CK20mRNA表达,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总表达率为40.2%(47/117),且术前、术中以及术后CK20mRNA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17例开腹手术组和22例腹腔手术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CK20mRNA阳性表达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有效,与开腹手术相比并不增加癌细胞局部种植的风险。

    • 右美托咪定自控监护麻醉对眼鼻微创手术的影响

      2015, 21(1):17-21.

      摘要 (1031) HTML (0) PDF 232.00 Byte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监护麻醉用于局部麻醉下行眼鼻微创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局部麻醉下行单眼泪囊开窗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DS组(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MF组(咪唑安定+舒芬太尼),n =20。观察并记录术晨(T0)、入室时(T1)、局部麻醉时(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开始后20 min(T4)、开始后30 min(T5)、术后30 min(T6)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Ramsay镇静评分、鼻内窥镜术野质量评分(SESFQ)、手术时间(OT)和术中自控按压次数(CPT)。结果 3组患者T1时点MAP、HR均高于T0时点(P <0.05),DS组患者T2、T3、T4、T5和T6时点的MAP、HR低于T0时点(P <0.05),且低于D组和MS组同时间点的MAP、HR(P <0.05),D组患者T3、T4、T5和T6时点的MAP低于MS组同时点的MAB(P <0.05),且T3、T4点的MAP低于D组其他时点(P <0.05),MS组患者T5和T6时点的HR、MAP明显高于T2、T3、T4时点(P <0.01);MS组患者T2、T3、T4、T5和T6时点的RR低于T1时点及D、DS组同时点的RR(P <0.05),PETCO2高于T1时点及D、DS组同时点的PETCO2(P <0.05),MS组T2、T3和T4时点的Ramsay评分均大于D组、DS组同时点的Ramsay评分(P <0.05),T5和T6时点的Ramsay评分均明显小于D组、DS组同时点的Ramsay评分(P <0.01);DS组患者的CPT和SESFQ均明显少于D、MS组(P <0.01),而D组的SESFQ评分低于MS组(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输注较自控输注右美托咪定或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单次给药可更快、更有效地发挥镇静、镇痛、降低血压效应,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缩短手术时间,且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甚微。

    • 基于3D-CT的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及 功能性预后的临床研究

      2015, 21(1):22-25.

      摘要 (1090) HTML (0) PDF 220.00 Byte (1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3D-CT辅助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股骨止点的解剖性和功能性预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完成采用3D-CT辅助下ACL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术16例,平均(32±11)岁,平均病程(41.4±46.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7±3.5)个月。术后用3D-CT观察患者股骨隧道位置,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术后3D-CT观察到股骨隧道位置良好,按照四格表测量方法,隧道中心与生理性AM和PL束连线中点接近。术前Lysholm评分总分为(66.9±6.4)分,手术后Lysholm评分总分提高至(83.5±5.3)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 =8.25,P <0.001)。结论 3D-CT辅助可准确判定ACL重建手术的解剖性,指导医生实施解剖重建,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性预后。

    • 超声内镜、腹部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总 管结石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研究

      2015, 21(1):26-29.

      摘要 (1114) HTML (0) PDF 207.00 Byte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腹部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7月-2013年1月诊治的所有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部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超声内镜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予以对比。结果 与腹部超声相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超声内镜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上差异有显著性(P <0.05),尤其在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上差异更显著(P <0.01)。超声内镜在敏感性及准确性上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更高(P <0.05)。结论 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上,超声内镜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较腹部超声效果更好;超声内镜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更具优势,尤其是对胆道下段微小结石。

    • 倒C形打结技术在应用标准腹腔镜器械 的单孔腹腔镜培训中的应用

      2015, 21(1):30-33.

      摘要 (1664) HTML (0) PDF 265.00 Byte (1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倒C形打结法是我中心首创的腔内打结技术,该文探讨腔内倒C形打结技术在应用标准腹腔镜器械的单孔腹腔镜培训中的有效性及相对其他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参加应用标准器械进行单孔腹腔镜打结培训的泌尿外科医师共40人,均为接受过标准腹腔镜打结技术培训并基本掌握标准打结技术(“正C线上+反C线上”)[1-2],培训前进行问卷调查及GRS评分,然后讲解并指导3种单孔打结方法:抓针法、旋转针持法及倒C形打结法。培训完成后再次评估GRS,并比较3种打结方法在打结时间及GR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受培训者均能掌握腔内打结方法,培训后GRS评分有显著提高。3种打结方法中倒C形打结法打结平均时间最短,学习曲线最短。结论 倒C形打结法是我中心首创的腔内打结技术,本技术具有无需绕线、器械可平行操作、简便易学等特点,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较快掌握。有效的缩短了单孔腹腔镜下打结的学习曲线,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值得推广的腔内打结技术,是应用标准腹腔镜器械开展单孔腹腔镜(LESS)手术的钥匙。

    •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复杂性肾结石的比较

      2015, 21(1):34-36.

      摘要 (1136) HTML (0) PDF 178.00 Byte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 研究组输血率和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术后高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对肾脏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 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 21(1):37-41.

      摘要 (1232) HTML (0) PDF 316.00 Byte (1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68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全层切除术(EFR),手术操作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或)切除及创面处理5步,评价操作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40例起源于黏膜下层胃黏膜下肿瘤行ESD术,均完整剥离病变,病灶直径为1.2~3.0 cm,平均手术时间为(25.0±3.5)min(15~60)。病理诊断为间质瘤86例、平滑肌瘤45例、脂肪瘤4例和神经鞘瘤5例。术后无出血及穿孔发生。2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及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行EFR术成功切除包括浆膜在内的所有病变,平均手术时间为(75.0±10.5)min(45~140),切除肿瘤直径1.8~4.0 cm,病理诊断为间质瘤16例、异位胰腺4例、平滑肌瘤7例和神经鞘瘤1例。术后无胃肠道出血,1例术后2周因夹闭创面钛夹脱落出现腹膜炎体征,行内镜下修补夹闭创面,3 d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均未行外科手术治疗,平均住院天数(5.0±2.0)d(3~10)。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无复发。结论 ESD及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应用推广。

    •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疗效比较

      2015, 21(1):42-45.

      摘要 (1057) HTML (0) PDF 247.00 Byte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9年10月-2012年4月分别采用显微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法(微创组)和全或半椎板开窗(开放组)治疗腰椎椎椎体后缘离断患者31例。其中,微创组14例,开放组17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8±2.4)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两组之间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开放组优良率为94.1%,微创组优良率为92.9%,临床疗效相当。结论 两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治疗均能取得效果疗效,微创手术优势体现在早期,两种手术方式中期临床疗效相当。

    • >综述
    • EUS-FNA和EBUS-TBNA在消化道和 呼吸道肿瘤诊断治疗新进展

      2015, 21(1):46-50.

      摘要 (1078) HTML (0) PDF 221.00 Byte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消化道细针穿刺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和经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由于其安全、有效且微创,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消化道和呼吸道这两大系统肿瘤诊治过程中。该文将重点阐述EUS-FNA和EBUS-TBNA在消化道和呼吸道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新进展。

    • >临床研究
    • 国产医用内镜图像处理器及氙 灯冷光源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5, 21(1):51-54.

      摘要 (1109) HTML (0) PDF 211.00 Byte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国产澳华AQ-100型医用内镜图像处理器及AQL-100型氙灯冷光源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临床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需做电子内镜检查且符合入排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上海澳华光电内镜有限公司生产的AQ-100型医用内镜图像处理器和AQL-100型氙灯冷光源进行内镜检查,而对照组采用OLYMPUS公司生产的CV-260SL型图像处理装置及CLV-260SL型内镜冷光源进行内镜检查。评价两种内镜系统主要结构、性能等要素是否实质性等同,以及是否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图像清晰度、色彩定制、血红蛋白强化、图像结构和轮廓强化、冻结回放及存储等图像处理、白平衡、数字放大、分光染色、内镜自动识别、字符显示功能和冷光源气泵性能以及故障率等12个临床评价项目上无实质性差别(P <0.05),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论 该临床试验产品,可以满足内镜临床诊治的要求。国产内镜与进口设备的巨大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使内镜的诊疗在基层医院开展成为可能。

    • 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宫角妊娠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5, 21(1):55-58.

      摘要 (995) HTML (0) PDF 234.00 Byte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宫角妊娠的腹腔镜下子宫角楔形切除术中,采用新型自固定倒刺可吸收缝线(QUILLTMSRS)缝合宫角创面,在术中创面止血、预防持续性宫外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宫角妊娠患者72例,均采用腹腔镜下患侧子宫角楔形切除术,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子宫创面采用普通的1-0可吸收线缝合,而研究组37例采用倒刺可吸收线缝合宫角创面,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天数、PE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且有效减低了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例数。结论 新型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角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明显缩短缝合时间,简化操作,并降低了手术难度,且能有效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例数。

    • 腹腔镜下个体化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5例疗效观察

      2015, 21(1):59-61.

      摘要 (1413) HTML (0) PDF 218.00 Byte (2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个体化腹腔镜手术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5例,根据不同临床表现、治疗愿望及镜下所见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生殖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及疗效等情况。结果 随访12个月,失访2人,成功随访率为97.3%(73/75),完全缓解29例,缓解34例,无效10例;复发21例,受孕15例。治疗6个月后,患者FSH、LH、E2与PRL均下降,但只有FSH、LH与E2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0.05。反向添加42例,对盗汗、潮热及睡眠不良患者,反向添加效果较好;而对阴道干涩、突破出血及关节疼痛效果不明显。结论 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鼻腔结构的保护

      2015, 21(1):62-64.

      摘要 (975) HTML (0) PDF 206.00 Byte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鼻腔结构的保护方法。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9例,术中注意保护鼻腔结构,从较宽的一侧鼻腔入路,仅切除术侧中鼻甲后端,开放蝶窦前壁和鞍底后切除肿瘤,然后仅填塞蝶窦腔和术侧鼻腔上部。结果 术中内镜下完全切除9例肿瘤,术后临床症状和内分泌检查结果均改善,患者无明显鼻腔疼痛及头痛不适,鼻腔结构形态良好,未出现垂体功能障碍、颅内和鼻部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注意鼻腔结构的保护,能减少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卵巢良性肿瘤16例临床分析

      2015, 21(1):65-68.

      摘要 (1035) HTML (0) PDF 245.00 Byte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1月-2013年10月16例妊娠期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平均年龄(28.0±5.1)岁,手术孕周为7~23周,其中,孕早期5例,孕中期11例,4例患者合并蒂扭转,其余12例均为产检时超声发现,卵巢肿瘤均为单侧,平均直径为(121.5±59.6)mm。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及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行腹腔镜患侧附件切除术;10例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卵巢肿瘤蒂扭转复位,2例同时行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良性。手术时间30~165 min,术中出血(32.1±5.6)ml,术后排气时间(19.6±3.2)h,术后住院(5.3±1.7)d。术后2例患者孕早期放弃妊娠,2例继续围产期保健,其余12例均已足月分娩,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均为9~10分,出生体重2 650~3 700 g。经电话随访,已分娩者后代的运动和智力发育均无明显异常,年龄最大者为6岁。结论 腹腔镜手术诊治妊娠期卵巢良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妊娠结局。

    • 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与肾蒂 淋巴管剥脱治疗乳糜尿的比较

      2015, 21(1):69-71.

      摘要 (984) HTML (0) PDF 198.00 Byte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探讨更微创化的后腹腔镜下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乳糜尿手术患者32例,A组采用常规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15例,B组采用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1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和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尿乳糜试验均转阴,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108.7±11.7)min,术中出血量(69.3±9.6)ml,肠功能恢复时间(2.8±0.7)d,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0±0.8)d,术后卧床1周。B组:手术时间(78.9±11.2)min,术中出血量(67.7±9.8)ml,肠功能恢复时间(1.3±0.5)d,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2.2±0.6)d,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乳糜尿,疗效确切。后腹腔镜下单纯肾门旁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患者下床时间早,对胃肠道影响小,引流管拔除早。

    • 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的打结技术初探

      2015, 21(1):72-75.

      摘要 (1260) HTML (0) PDF 235.00 Byte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中打结技术的应用。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10月该科完成的单孔腹腔镜手术中共有48例应用了打结技术。其中,包括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2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例。其中,20例使用了单纯结扎法,28例使用了结扎+夹闭法。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或传统多孔法腹腔镜手术。术后2例阑尾切除术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经伤口敞开换药清洗后痊愈,1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少量胆漏,经充分引流后于术后3 d自愈,无1例发生术后肠瘘、腹腔内出血、肠梗阻、腹腔脓肿。结论 掌握单孔腹腔镜手术下打结技术相当重要,是应付术中各种情况以及开展高难度复杂手术的重要前提。对于管道结构的闭合首选结扎+夹闭法。具体打结方式中体外推结法和体内外结合递线法操作简便、费时最短、可单钳操作,最适用于单孔腹腔镜。

    • B超引导下利用自制穿刺套装行膀胱 穿刺造瘘疗效观察

      2015, 21(1):76-79.

      摘要 (1022) HTML (0) PDF 247.00 Byte (1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利用自行组装的穿刺套件行膀胱穿刺造瘘的安全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尿潴留患者53例,利用自行组装的穿刺套件Seldinger法行膀胱穿刺造瘘,并与39例按传统的耻骨上穿刺造瘘(Cook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组均一次穿刺成功,2例出现严重血尿,无1例腹膜、直肠等邻近脏器损伤患者,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传统的耻骨上穿刺造瘘组3例中转开放耻骨上穿刺造瘘,3例术后严重血尿,1例穿刺针进入腹腔,1例切口感染。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Seldinger法组明显低于传统穿刺组(P <0.05),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别(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利用自行组合穿刺套件Seldinger法行膀胱穿刺造瘘,同传统的耻骨上膀胱造瘘(Cook法)相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