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继发于肺癌的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PDF

  • 王昌国
  • 曾大雄
  • 蒋军红
  • 黄建安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006

中图分类号: R562

最近更新:2020-10-30

DOI:10.12235/E20200046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目录contents

摘要

目的

探讨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ITBA)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病理确诊的8例继发于肺癌的ITB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胸部CT表现、气管镜下表现、感染部位、血清和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治疗过程和预后。

结果

①8例ITBA患者均接受过全身化疗,7例接受过放疗(包括后装放疗及I125粒子植入),2例行气道内支架置入;②ITBA主要症状:咳嗽咳痰8例(100.0%)、胸闷5例(62.5%)、痰中带血2例(25.0%),发热1例(12.5%);胸部CT表现:无明显变化4例(50.0%)、病变部位气管壁增厚或管腔狭窄2例(25.0%)、阻塞性肺不张2例(25.0%);气管镜下表现:伪膜型3例(37.5%)、阻塞型2例(25.0%)、溃疡型3例(37.5%);GM试验:血清GM试验阳性率为28.6%(2/7),平均值(0.37±0.21);灌洗液GM试验阳性率为100.0%(7/7),平均值(4.27±2.14),灌洗液GM试验阳性率和平均值均高于血清( 2 = 7.78,P = 0.005;t = 4.79,P = 0.003);③经伏立康唑等抗曲霉菌治疗后,1例痊愈,7例死亡,总生存时间为(4.07±3.31)个月。

结论

①肺癌、化疗、放疗、气道支架置入均可能成为ITBA的高危因素;②ITBA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预后差,纤维支气管镜在ITBA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灌洗液GM试验在诊断ITBA方面较血清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invasive trancheobronchial aspergillosis,ITBA)是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特殊类型,主要局限于大气道,较少累及肺部,发病率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 < 10%[

1],临床上通常分为阻塞型、溃疡型和伪膜[2]。本病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患者,预后差,死亡率为50.0%,而在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中死亡率高达90.0%[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8例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继发于肺癌的ITBA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科确诊为肺癌并在治疗过程中经胸部CT及气管镜活检证实合并ITBA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74岁,平均(65.13±6.20)岁。8例肺癌患者在确诊ITBA前的治疗措施:手术2例(25.0%)、化疗8例(100.0%)、放疗(其中5例常规放疗,1例后装放疗,1例后装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7例(87.5%)、支架置入2例(25.0%)。

1.2 观察指标

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胸部CT表现、气管镜下表现、感染部位、血清和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治疗过程和预后。

1.3 ITBA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及气管镜检查,经气管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ITBA,且胸部CT及气管镜明确病变局限于段支气管及段支气管以上气道患者。

1.4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将预后分为: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镜下气道黏膜恢复光整;②改善:临床症状较前好转,且气管镜下气道内病变较前改善;③稳定:临床症状及镜下表现较前相仿;④进展: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较前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

鳞癌6例(75.0%)、腺癌2例(25.0%)。

2.2 感染部位

8例患者均经气管镜检查明确感染部位。其中,左主支气管1例(12.5%),左上叶支气管3例(37.5%),右主支气管1例(12.5%),右下叶支气管1例(12.5%),隆突部位1例(12.5%),右中间支气管1例(12.5%)。其中7例感染部位与原发肿瘤部位一致(87.5%)。

2.3 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8例(100.0%),胸闷5例(62.5%),痰中带血2例(25.0%),发热1例(12.5%)。

2.4 胸部CT表现

8例患者均有ITBA诊断前及诊断后的胸部CT检查资料。其中,ITBA诊断后胸部CT表现较前无明显变化4例(50.0%),阻塞性肺不张2例(25.0%),病变部位气道壁较前增厚或管腔狭窄2例(25.0%)见图1

图1 ITBA胸部CT表现(箭头所示)

Fig.1 Chest CT findings of ITBA (Arrow)

A:阻塞性肺不张;B:管腔狭窄;C:管壁增厚

A B C

2.5 气管镜下表现

8例患者均行气管镜检查,取病变部位组织行活检、刷检及灌洗,气道狭窄明显患者行活检钳清理、热消融(电圈套和氩气刀)或冷冻治疗等气管镜下介入治疗。镜下表现:溃疡型3例(37.5%),表现为气道黏膜溃疡,溃疡表面附着白色或灰褐色坏死物,严重者可见气道软骨破坏;阻塞型2例(25.0%),表现为坏死物团块堵塞管腔;伪膜型3例(37.5%),表现为白色或灰褐色坏死物覆盖管腔,坏死物质地硬,与管壁附着紧密,活检钳难以清理。见图2

图2 ITBA气管镜下表现(箭头所示)

Fig.2 Bronchoscopic manifestations of ITBA (Arrow)

A:溃疡型;B:阻塞型;C:伪膜型

A B C

2.6 血清和灌洗液GM试验

8例患者中,7例行外周血清和灌洗液GM试验检查,外周血清GM试验阳性率28.6%(2/7),平均值(0.37±0.21);灌洗液GM试验阳性率100.0%(7/7),平均值(4.27±2.14)。灌洗液GM试验值明显高于外周血清(t = 4.79,P = 0.0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灌洗液GM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清( 2 = 7.78,P = 0.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 外周血清与灌洗液GM试验比较 (n = 7)

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GM test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and lavage fluid (n = 7)

类别阳性率/%平均值
灌洗液 100.0 4.27±2.14
外周血清 28.6 0.37±0.21
t/2 7.78 4.79
P 0.005 0.003

注:  †为t

2.7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确诊后均予以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抗霉菌治疗,4例联合气管镜下氩气刀、冷冻和活检钳清理等介入治疗清理病灶,保持管腔通畅;3例患者局部予以两性霉素B稀释溶液灌洗。8例ITBA患者中仅1例治愈,目前仍在随访中;2例患者经治疗后改善(1例仅抗霉菌治疗,1例抗霉菌治疗联合气管镜介入及两性霉素B局部冲洗),但分别于9.0和8.5个月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患者病变广泛、累及隆突,抗霉菌后自动出院,1个月后死亡;经治疗后病情仍进展的有4例(抗霉菌治疗1例,抗霉菌联合气管镜介入治疗2例,抗霉菌联合气管镜介入及两性霉素B局部冲洗1例),均于1.5~3.5个月内死亡。7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4.07±3.31)个月。

3 讨论

ITBA主要与实体器官移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粒细胞减少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有关,大部分ITBA患者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和化疗[

24]。近年来,也有免疫功能正常者患ITBA的报道,此类患者曲霉菌感染的发生多与气道黏膜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有关,而不一定存在系统性免疫缺[5]。本文8例患者中6例继发于肺鳞癌、2例继发于肺腺癌,在确诊ITBA前,8例患者均接受过静脉化疗,2例接受过手术治疗,7例接受放疗(其中5例常规放疗,1例后装放疗,1例后装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2例行气道内支架置入。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影响患者的全身免疫状态,且放疗(包括后装放疗及粒子植入)和支架置入破坏了患者气道局部黏膜结构及防御功能,最终导致了ITBA的发生。笔者注意到,在接受气道支架或局部放疗的患者中,ITBA的发生部位与支架置入位置或放射野存在高度重合。因此,局部黏膜结构的破坏可能是ITBA的重要因素。此外,放射性粒子和后装放疗作为恶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性粒子和后装放疗均属于腔内近距离治疗,对气道局部黏膜结构的破坏不容忽视。本文2例接受后装放疗,其中1例联合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静脉化疗的肺癌患者,若同时接受放射野包含气道的局部放疗(包括后装放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或气道支架置入,应警惕ITBA的发生可能。

ITB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呼吸困难、咯血和发热等,难以与肺癌本身或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的临床症状相鉴别。ITBA的影像学表现也缺乏特异性,本文4例影像学无明显变化,其余4例主要表现为受累部位管壁的增厚和阻塞型肺不张,与既往文[

6]报道类似。ITBA的影像学改变与基础病肺癌进展也难以区分。所以,继发于肺癌的ITBA临床诊断非常困难。

目前,气管镜检查仍是ITBA诊断必不可少的方法。ITBA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壁正常黏膜结构消失,大量灰白色坏死物附着于气管、支气管壁,且坏死物与管壁附着紧密,难以清理,严重者可见气道壁结构的破坏(包括气道软骨),或成团块状坏死物堵塞管腔。根据镜下表现,ITBA通常可分为伪膜型、溃疡型和阻塞型,三种类型可混合存在。本文3例溃疡型、3例伪膜型、2例阻塞型,与既往文[

7]报道相似。此外,通过气管镜检查,笔者发现8例患者中7例ITBA的发生部位与肺癌发生部位一致,而这7位患者除全身化疗外均接受过局部放疗或气道支架置入。这说明:局部放疗和气道内支架置入可能是较化疗更为重要的ITBA危险因素。

血清GM试验是目前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重要检查手段。FERNÁNDEZ-RUIZ[

5]检索既往文献发现,10例ITBA患者中血清GM试验阳性6例,阳性率为60.0%。LI[8]报道了10例ITBA,其中3例行灌洗液GM试验检查,均为阳性,阳性率100.0%,且GM试验值明显高于血清。本文7例患者行血清及灌洗液GM试验检查,结果灌洗液GM试验值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清。本研究中,血清GM试验仅2例阳性,阳性率28.6%,说明灌洗液GM试验在ITBA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ITBA的推荐治疗为全身+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包括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等;气道内介入治疗是ITBA治疗的重要补充,包括钳夹清理、氩气刀、冷冻和支架等方法,能够有效清除腔内分泌物、伪膜和曲霉菌团,快速解除腔内堵塞,改善患者通[

6-7]。本研究除1例继发于ⅠB期腺癌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外,其余7例均死亡,死亡率87.5%。死亡的7例患者均继发于晚期肿瘤,致死原因除了ITBA外,还与肺癌进展有关,但早期诊断和治疗ITBA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ITBA虽属于罕见疾病,但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增加,化疗、放疗、气道支架和其他气道介入治疗的发展和普及,继发于肺癌的ITBA可能逐渐增多。本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和误诊。因此,临床上对具有ITBA高危因素的肺癌患者,若怀疑ITBA存在,应尽早行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SATO S, TAMAI Y, SUGIMOTO H, et al. Invasive tracheobronchial aspergillosis developed during radioimmunotherapy for malignant lymphoma[J]. Clin Case Rep, 2018, 6(4): 745-749. [百度学术

2

PATTERSON K C, STREK M 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syndromes[J]. Chest, 2014, 146(5): 1358-1368. [百度学术

3

MEERSSEMAN W, VANDECASTEELE S J, WILMER A, et al.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out malignanc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170(6): 621-625. [百度学术

4

DHILLON S S, SAOUD M, HARRIS K. Complex multimodality central airway management of aspergillus pseudomembranous tracheobronchitis[J]. J Thorac Dis, 2017, 9(4): 915-919. [百度学术

5

FERNÁNDEZ-RUIZ M, SILVA J T, SAN-JUAN R, et al. Aspergillus tracheobronchitis: report of 8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Medicine (Baltimore), 2012, 91(5): 261-273. [百度学术

6

HUANG H D, LI Q, HUANG Y, et al. Pseudomembranous necrotizing tracheobronchial aspergillosis: an analysis of 16 cases[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2, 125(7): 1236-1241. [百度学术

7

王继旺, 查王健, 黄茂, . 经可弯曲气管镜治疗阻塞型气道侵袭性曲霉病并呼吸衰竭二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9): 702-704. [百度学术

WANG J W, ZHA W J, HUANG M, et al. Obstructive airway invasive aspergillosis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ed by flexible tracheoscope: 2 cases[J].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 2013, 36(9): 702-704. Chinese [百度学术

8

LI Y, YU F, PARSONS C, et al. Pseudomembranous aspergillus tracheobronchitis: a potential for high mortality in low-risk patients[J]. Am J Med Sci, 2013, 346(5): 366-370. [百度学术

中国内镜杂志声明
关闭